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言小说《蛙》在故事题材上的拓荒性开掘和叙述形式上的复古式实验,都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而是蕴含着深广的叙事伦理内涵。小说通过姑姑历时性的身份变更和其他人物共时性的关系结构所呈现出来的故事伦理,远远超越了单纯生育政治的探讨,而具有了关怀整体存在及其道德困境的哲学高度。在叙述伦理上则通过书信体叙事和在小说中揉进戏剧的跨文体方式,巧妙表达出了罪感、忏悔及其救赎的内在关系,表现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当代中国伦理问题复杂性的深刻体认和对现代性伦理困境及其救赎可能的独到思考。  相似文献   

2.
3.
马克·吐温的成名作《卡县名蛙》有着独特的叙事魅力。首先,小说的叙述视角与叙述者的关系很独特。从表面看,小说叙述者似乎经历了两次转换,其实这是作者转换叙述视角的一种策略。其次小说结构的层次感很强。叙述层次与故事层次相互交错,形成了作品的复合型结构。再次,作家通过运用幽默化叙事,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与语言表述三个层面,营造了层层交叠的幽默氛围。  相似文献   

4.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品。解放后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它对中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对这篇作品的研究,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我以为,对它创作中悖论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我以为,指出这篇佳作中的悖论,并不抹杀它的价值,相反倒可以更好理解它的创作背景和巨大时代意义。一、先进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积淀的悖论《荷花淀》发表于1945年5月15日《解放日报》副刊上。这篇作品的发表,引起文艺界的关注,时任《解放日报》副刊编辑的方纪回忆说:“读到《荷花淀》原稿时,我差不多跳起来了,还记得当时在编辑中的议论,——…  相似文献   

5.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品。解放后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它对中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对这篇作品的研究.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我以为.对它创作中悖论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我以为,指出这篇佳作中的悖论.并不抹杀它的价值.相反倒可以更好理解它的创作背景和巨大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文赏读蛙李加伏乡村的夏夜,便是蛙的世界。当太阳一落山,黄昏的薄霭像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的时候,蛙声便渐渐热闹起来了。这时候,人要是从田埂上经过,就只听见路两旁扑通扑通的声音,蛙儿们纷纷跳入稻田里去了,蛙声也暂时停息;但是人刚一走过,它们又放肆地叫起来了:咯咯,呱呱,果果……  相似文献   

7.
《性本恶》是美国后现代大师托马斯·品钦的作品,被称为他个人历史上最好读的自我解构之作,是品钦众多实验作品之一,其写作风格依然独树一帜。文章将从悖论性的角度解读小说中人物比格福特这一警督形象,着重分析他不同于传统警察形象的偏见与邪恶,并试图证明品钦旨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读者对个人与社会的重新思考与定位。  相似文献   

8.
《伤逝》作为鲁迅唯一一部爱情题材的小说,历来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这不仅与小说独特的思想内蕴有关,更与文本形式本身所产生的多层意蕴分不开.本文基于小说文本叙事,从文本形式、叙事语言两个方面探析其叙事的"悖论"特征,进一步揭示小说超越爱情意义之上形而上的时代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在辽阔时域的历史讲述中,呈现乡土中国近六十年的生育精神史,剖析和省视了在此过程中知识分子理性与感性的灵魂挣扎、忏悔与赎罪的个体反思。在宏大历史的叙述背后,对故乡、诗意、个体存在三者之间的精神由紧密胶合到分裂疏离的关系而引发的诸多思考,使《蛙》反映出历史记忆的另一种真实的故乡图景。拟从诗意观照下的故乡以及故乡诗意的流失对个体存在造成的精神疏离,来阐释在宏大历史叙述背后《蛙》所呈现的诗意暗流。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蛙》中,莫言延续了《檀香刑》中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对话,借此凸显出民间叙事的优势。小说民间叙事的特点表现为:提供另一种历史文本;展现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在面对政治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时,民间叙事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左右为难,这正是莫言的民间叙事无法规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从毕飞宇小说《叙事》的叙事分析来看,毕飞宇历史小说在历史叙事上有着自己的独特风貌:多个层面中的多重叙述,跳脱叙述的历史沉思,叙述历史的当代回应。叙事的特色凸显其闪耀历史蕴藏的同时兼备现代哲思的突出品格。  相似文献   

12.
"陌生化"(Defam iliarization)由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将日常熟悉的事物加以艺术处理,使之与审美主体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使主体获得陌生美感。这一原则可以很好地概括英国17世纪的玄学派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艺术追求,同样也适应于玄学派代表人物约翰.邓恩所创作的散文。以《悖论》(Paradoxes)为例可以阐释玄学思维和陌生化表达在约翰.邓恩散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蛙》以新中国近60年农村生育史为背景,在形象地描述计地划生育政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感人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小说通过姑姑历时性的身份变更和其他人物共时性的关系结构所呈现出的故事伦理,而上升为对人的整体生存状态的关怀,以及对世人在时代中生存却无法跳出时代背景的哲学思考,写出了在现实生存困境中不断挣扎的肉身和灵魂,但也存在部分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15.
作家不是政治评论家,文学反映的现实和历史纪录的现实是有区别的。《蛙》以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为题材,并不是要评判计划生育政策的功过是非,而是把计划生育处理成时代背景中的一个元素,借用三年大饥荒、文革、计划生育、官场潜规则、城市化进程、代孕等敏感话题来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异化现象,旨在引导人们反思历史、内省人性、探索未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及2011年中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蛙》,无论在选材、人物塑造,还是在立意、构思上均有不同凡响之处,忍不住让人拍案叫绝。它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部关于计划生育题材的长篇小说,确实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部反映现实、直面人生的力作。  相似文献   

17.
《蛙》是莫言的一部经典力作,作者在本部作品中对人物的命名多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词为主.本文对这种特殊命名方式进行分析,探究莫言对其人物命名所给予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师陀的小说《马兰》不仅包含对革命宿命论和机械论思想的批判,而且它实际上已暗含着1930年代中国革命启蒙活动的一个悖论:当启蒙以急切功利目标为旨归时,就可能失去本原意义上的清明理性,从而形成一种意识形态霸权,忽视现实生存状态中人的日常生活意义和幸福,造成新的压抑。1930年代政治文化语境中形成的这个启蒙悖论一直伴随着革命文学叙事,揭示师陀创作涉及的这一主题,不仅有益于对《马兰》的进一步认识,对思考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军庆的小说世界呈现的是一幅幅充满悖论的生活图景,作家运用现代叙事方式完成了其艺术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韩愈在其流传久远的《师说》中,公开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样一个新奇大胆的观点。对这个与传统教师论大相径庭的观点,育人深表赞同,认为:“在教师论中这是独僻蹊径的卓越见解”(杨荣春《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史》)。有人则在肯定之后略存阙疑:“怎样理解韩愈这个关于师生关系的新观点,还需进一步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