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丽 《考试周刊》2014,(46):179-179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根据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现提出网络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和中学生真诚交谈,他们会告诉你许多苦恼。这些苦恼不少属于思想问题、性格问题或习惯问题。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比较复杂。比如,学习中越是想听懂的越是听不懂,越是想记住的越是忘得快;总感到生活单调乏味,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有时,明知道眼下该干什么,可就是不想着手;即使强迫自己集中注意,也是“眼在黑板,心在窗外”;知道自己成绩下降,可还是看到课本就膩烦,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尴尬性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人在工作、生活、交际时会出现不少的尴尬 ,常常搞得人们很窘。中学生的心理上往往也有许多的尴尬 ,由此使许多学生不知所措。有些方面老师虽然进行了有关的分析和尽力作出了一定的解释 ,但是学生总感觉比较牵强 ,心理上始终存有一定的排斥性。中学生的心理尴尬主要是源于他们的观察 ,源于他们的思考 ,源于他们的生活 ,源于他们对有关的社会现象分析的不成熟性 ,所以中学生的心理尴尬具有属于中学生本身特点的典型性。1 认真读书的尴尬。上中学了 ,大家都在加倍地认真读书 ,第一目标就是能圆个大学梦。自上学起 ,甚至在上学前 ,“大学”…  相似文献   

4.
目前,许多中学生都出现了猎奇心理、摆阔心理、攀比心理、享乐心理,面对孩子的直接冲撞,家长和老师都很无奈,难以与孩子沟通。就这些问题,本人查阅了相关针对中学生心理研究的资料和报告,希望这份来自第一线的针对中学生心理均衡研究的报告能给处在教育困境的人们一些启发。报告一: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跟着时尚走的特点不少教师都觉得学生越来越难管  相似文献   

5.
潘清泉 《班主任》2002,(11):21-22
网络正以前所米有的深度和广度飞速发展,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其中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影响最大的是网上聊天。网上聊天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天涯海角,无论是否相识,我们都能通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写作过程是一个信息流动的过程。又有人说,写作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我认为:写作过程是在人脑机能的作用下,客体与主体双向运动,“物”、“我”化一的心理运动过程。因此,学生以怎样的心理状态开始作文?他的作文材料如何获得?如何储存?又如何在需要时重现?作文讯号(命题、给材料、看图等)对他们的刺激可能造成何种反射?他们的作文思维呈现怎样的态势?如此等等,都是很值得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从中学生写作的心理流程,作一点微观的透视。  相似文献   

7.
学生作业书写潦草,答题丢三落四,我们常常一言以蔽之——“马虎”。诚然,学习中的马虎现象司空见惯,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应该积极探究其根源。本人认为,学生学习时的浮躁心理是马虎的根源所在。“浮躁”一词,《辞海》解释为轻率、急躁。学生的浮躁心理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1、轻浮,蜻蜓点水式地学习;2、无恒心,见异思迁;3、急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学生浮躁心理产生的原因1、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尽管这几年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呼声很高,但大多情况下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十分繁重。笔者曾对一些学校…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业书写潦草,答题丢三落四,我们常常一言以蔽之——“马虎”。诚然,学习中的马虎现象司空见惯,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应该积极探究其根源:本人认为,学生学习时的浮躁心理是马虎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9.
2002年3月27日上午,山东省济宁市某县一中学的几位老师正在办公室聚精会神地备课,突然闯进一名手拿斧头的学生,对着其中一位老师劈头就砍。幸亏其他几位老师及时制止,才避免了一场惨剧的发生。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学生报复家长、老师、同学的事件屡有发生,甚至有些报复行为酿成了惨剧。那么,中学生的报复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作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该怎样做才能预防中学生报复心理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主阵地。素质和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但不是知识掌握的必然结果,而是通过学生能动地参与活动形成的。因此,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心理研究,针对学生心理特点,提出方法和措施,使学生的参与心理状态处于积极状态,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为此,我们在初三年级三个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你是否喜欢上语文课?(2)你是怎样上语文课的?(3)你认为语文课应当怎样上更好?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在被调查的153人中,喜欢上语文课的34人,不喜欢上的有111人,还有8名同学回答则是无所谓喜欢、不喜欢。  相似文献   

11.
电脑网络的日益普及,使成千上万的中学生走进了计算机网络构建的虚拟社会。“网络社会”虽为虚拟,但参与这个社会中的人是现实的,信息、知识、技术,甚至情感,都以现实为基础。因此,人们要在这个虚拟社会中生活,就必须有必要的道德规范来约束其网络行为。否则,网络空间所具有的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中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学校里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那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所迸发出来的激情使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科学技术日  相似文献   

13.
电脑网络的日益普及,使成千上万的中学生走进了计算机网络构建的虚拟社会。"网络社会"虽为虚拟,但参与这个社会中的人是现实的,信息、知识、技术,甚至情感,都以现实为基础。因此,人们要在这个虚拟社会中生活,就必须有必要的道德规范来约束其网络行为。否则,网络空间所具有的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特点,也会给正处于  相似文献   

14.
透视中学生心理冲突 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的心理冲突是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大多数的学生遇见此类问题都表现出郁闷、烦躁、与家长教师对立的情绪 ,采取逃避或自我封闭的做法。因此教师要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方法 ,帮助学生尽快从低落的情绪状态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学生的交友工具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他们紧跟时代潮流,在因特网上与“网友”沟通,畅谈他们心中的秘密。网上交友一个很明显的优点是快捷、便利。为了孩子不成为信息时代的落伍者,许多家庭都给孩子买了电脑。只要在键盘上敲打几下,电子邮件顷刻间就传到了对方手中,这比起较原始的信件来,实在是爽快多了。网上交友在为中学生带来情感交流的同时,也给其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有些中学生一天不上网就心神不定,编着理由向家长要钱。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了解学生网上交友的心理,并能正确引导其网上行为。  相似文献   

16.
<正>公共体育课教学是身体教育的一种形式,旨在增强学生的体质,以保证完成本专业的学习,并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同步增长,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然而,在现实教学工作中,公共体育课常常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浓。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许多,我们这里仅就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之一——惰性心理机制试作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求对改进公共体育课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变化与思政教育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如何在网络时代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处于网络时代中的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的变化出发,主要对学生思政教育新趋势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互联网正像一个不断生长和扩展的大网,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上网人数中的45%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随着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量变引发了中学生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质变,既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阵地。如何把握机遇,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今天,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和电脑普及,电子信息技术已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千家万户,网络文化已出现在我们的社会里,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正以辐射的方式传播、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某种角度上讲,人类已进入了网络时代.有关数学显示,我国目前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青少年占85%.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所负载、传递的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是缺乏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控能力.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必然给中学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面对这种形势,中学德育工作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时代的中学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众多的管理事务中,学生管理是一重头戏。与其它管理工作不同,学生管理的对象是人。一方面.人的情感、态度、意识会对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人的价值观念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计算机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这一新的传播媒介对学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心理结构产生了巨大冲击,给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