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与老鼠有关的谚语和俚语,如"多鸣之猫,捕鼠必少"、"大猫头,老鼠尾"、"老鼠看仓,看得精光"、"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小老鼠捉光,大老鼠惊慌"、"猫咬猫,老鼠笑",等等.这些谚语语言朴实,寓意深刻,读来颇具韵味.在日语中和动物有关的谚语、俚语也有很多,但是与老鼠有关的似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今年是鼠年,笔者特意整理了一些日语中与鼠有关的谚语、俚语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齐鲁筝考略     
齐鲁筝是中国古筝九大流派之一。在广泛流传中,由于受地区、环境、文化、历史、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齐鲁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齐鲁筝的形成与山东地方戏曲、民间说唱山东琴书、尤其是传统曲牌形式《八板》密切相关,齐鲁筝是我国古筝中重要一流派。  相似文献   

3.
刘艺 《文教资料》2012,(11):79-81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受地域间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风俗、歌谣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本文立足传统,依托区域文化的研究,使河南筝与山东筝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从文化入手,可更好地理解筝乐特性、把握筝乐的语言,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筝是在怎样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下成长发展的,从而对河南、山东传统筝乐的保护、传承与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河南民间剪纸是中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乡土艺术形式,既淳朴、自然又典雅、俏丽。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传承有序、衍变出新,与地域民俗相依相成,成为富于典型意义的"民俗文化形象载体"。因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5.
[扬琴]旧称“洋琴”,也叫“蝴蝶琴”。击弦乐器。发源于波斯、伊拉克一带。约于明末(公元1600年左右)传入我国。以往扬琴只用于民间合奏、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伴奏。例如江南丝竹、山东琴书,四川扬琴、北京琴书、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内蒙二人台等。现今扬琴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和合奏,是各民族管弦乐队的重要乐器  相似文献   

6.
"蔓萝花"是一个流传在苗族民间的古老传说,它在20世纪50年代中被收集、整理、改编为民间故事、京剧、舞剧和电影等艺术形式,从民间的口头的"说唱"成为红遍大江南北,千家喻晓的"银幕故事".本文主要探讨"蔓萝花"由民间传说到电影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与之后的文人词不同,敦煌曲子词具有强烈的民间特色,主要体现在题材范围广泛;运用浅显通俗的口语;使用故事系列词、联章对答等民间文艺形式.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提到的石雕主要是民间石雕。民间小型的工艺石雕,一般以石料产地或石料特点来命名。从石料产地来看,有安徽徽州、浙江青田、河北曲阳;按石料命名来看,有福建的寿山石雕、湖南浏阳的菊花石雕、四川广元的白花石雕。以石雕艺术品而闻名的地区,有甘肃陇东地区(镇庄兽)、陕西渭南地区(拴马桩)、陕北地区(拴娃石)、河南方城(石猴)、山东掖县(滑石猴)、山东嘉祥(麒麟等)广东雷州(石狗),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9.
原生态声乐作品是产生和流传于一定地域内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音乐元素的独特性、歌唱语言的唯一性、演唱方法的多样性等基本特征,表现出了极强的地域性风格特色。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原生态声乐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资源,造就了各地区、各民族优秀的民间声乐艺术人才,为地域性音乐文化研究、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推广,繁荣民族声乐艺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间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民间音乐,流传至今的民间音乐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瑰宝,延续和传承民间音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高校担负着教学育人的重任,在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校能够在继承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使民间音乐能够得以保留,并增添活力和生机。本文主要探讨河南高校民间音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林伟 《文教资料》2008,(32):80-81
"寇老西儿"寇准并非山西人,他的一生与山西也没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寇准是"老西儿",很可能是"陕西人"在民间被误传成"山西人",而这一称呼的广泛流传,应该是各种形式的民间文艺传播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一只黄猫在街上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只灰不溜秋的老鼠,于是彬彬有礼地打招呼:"你好,老鼠,我是猫!"可这只老鼠见到猫像见到鬼一样,撒腿就跑。猫赶紧抄近路走,一会儿就挡在了老鼠的面前。"哎呀,我并没有看见你从我身边跑过,你是飞过来的吗?"老鼠害怕地问。"当然不是。"猫说,"我对这里很熟,所以抄近路来的。"老鼠哭丧着脸说:"要吃你赶快吃吧。"  相似文献   

13.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语言、风俗以及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在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历史上广泛流行着古筝音乐。在这一地区较为集中地分布着河南筝派、山东筝派和陕西筝派三个古筝流派。三派筝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就如同血和肉、鱼和水的关系,正是丰富、深厚的民间音乐的土壤,才培育出了筝乐这朵中国民乐的奇葩。  相似文献   

14.
张紫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其在《民间文艺学原理》中,将民间文艺学分为民间文学基本原理、搜集整理方法论、传承学、分类学、体裁学、美学、信息学及民间文艺史学等八个大的部分,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对民间文艺学这个学科的性质、特征、历史、现状及各项研究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述,从而在总体上把握民间文艺学这个学科,将它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对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开拓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沛 《语文天地》2013,(13):55-56
不久前,笔者布置作文,要求学生阐述对一则故事的理解。故事全文如下:"很久很久以前,主人家有一只猫。每次猫抓到大老鼠,主人奖励大鱼;抓到小老鼠,主人奖励小鱼。一段时间后,猫发现了主人的特点。于是,抓到小老鼠的时候,猫就先把它放在主人的粮仓里,等小老鼠喂养大后再交给主人。"当时,语文课正在学习《外国小说欣赏》模块中的《沙之书》。在《沙之书》课堂教学中,曾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阳城地区的地方社老、士绅以及一些从事宗教事务的群体都通过捐资修庙、传承故事、祈祷雩祭、演剧献戏等方式,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商汤信仰"的传承与发展,使商汤崇拜的现象逐渐趋于广泛,并成为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间信仰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石刻之乡大足流传甚广的望娘滩故事是一则典型的传统孝道叙事。作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望娘滩故事的叙事在大足特定文化背景下发生地方化变异,成为传达当地社会最重要的道德观念——"孝"的文化符号。见诸文献的记载扩大了其传承空间,增加了其可信度与生命力。望娘滩故事与当地风物、生活、信仰紧密交织,形成一个口头、书面、视觉艺术等多样形式共建的叙事空间,成为彰显孝道、传达大足人集体意识的文化事象。本文尝试采用综合研究法,在社会文化语境中具体考察民间口头叙事的传承与演绎,并为同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不同地区申报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地理及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此背景下,各地流传的传统音乐,如戏曲、说唱及器乐音乐等,在其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既相互影响,又与独特的地方语言音韵相融合,形成了各地独特的地域性音乐风格。河南作为"戏曲之乡",形式多样的豫剧、河南坠子等民间艺术体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内二胡器乐音乐的创作与演奏,使得地域内的二胡作品有着典型的河南风味。本文旨在以河南地域风格浓郁的二胡传统作品《河南小曲》为例,通过对乐曲演奏中左、右手演奏技法的深入剖析,探究这些特定的演奏技法是如何体现河南地域二胡作品的音乐风格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民间俚曲的竹枝歌面貌早已模糊不清,但是在和古竹枝歌有着相近流传地域的现代民歌中仍然能寻到些许蛛丝马迹。文章从流传地域和演唱场合、结构形态和命名方式、宗教信仰和衬词蕴意等方面来论述重庆石柱土家“啰儿调”是民歌竹枝歌在传承过程中的嬗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20,(2):64-68
民间文艺作品的法律保护是知识产权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对民间文艺作品进行法律保护应明确民间文艺作品的定义与内涵,目前其含义模糊不清,民间文艺作品没能充分纳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来规范并保护民间文学作品及其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更应把握机遇,加强立法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应关注民间文艺作品的主体和权利。我国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方面有它们独特的表达方式,民间文艺作品有其特定的权利主体。应顺应时代文化发展潮流,通过立法保护,学习并吸纳世界文化优秀之处,发扬并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