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第一课时非常重要,它是引导学生初次接触课文,顺利走进文本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第一课时要通过有效阅读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计划带领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在分层次组织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过程中注重词语教学,进一步夯实语言基础。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有效性,能够促进第二课时的顺利进行,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相似文献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系初中几何第二册第 2 1 1页ξ5.2节内容 .全节共需授 4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ξ5.2节内容是学习全章的基础和关键 ,而第一课时又是后 2课时的基础和关键 .因此 ,处理好本课时非常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拟用多种教法为手段 ,为课堂创设良好的学习、探索情景 .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 ,思维为核心 ,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 .使课堂教学为科研模拟课 .突出学生在活动中求知、活动中训练技能、发展能力 ;活动中感悟创新 .下面 ,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  相似文献   

3.
田艳 《西藏教育》2011,(3):21-22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不自然”。教师往往将公式、定理等知识灌输给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教学时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学生学习方法单一,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数学思维层次不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且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利。  相似文献   

4.
目前,"非机械工科类"专业工程训练存在实践学时少,教学设计困难;训练内容及过程缺乏自主创新;缺少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学生缺乏对工程训练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等方面的问题。对此,笔者所在课题组经过广泛调研,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并实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了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以实际产品为载体,辅助教学;使工程训练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联合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非机械工科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往往被单调机械的条文所取代,所以数学教学中有太多的教条、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乐趣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于是,学习可无需太多的智慧,读书可省略深入思考,做题可不必诘问创新,只需认真听讲、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个性被排斥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这些理念强调…  相似文献   

6.
张琦 《职教论坛》2003,(18):44-44
机械制图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对训练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有着特殊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能扎实地学好这一门课,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法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制图技能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缺乏,往往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转向“开放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整个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实…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思维障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数学课堂中大量存在着缺少学生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的现象,往往略去概念、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一言堂和机械的训练.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火热"思考和主动的建构,因而思维能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是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数学活动教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情境,设计一系列有发展潜质的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对知识主动探索和主动建构的过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求知,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核心素养.笔者以"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为例,做一些尝试和探索,以期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8.
不少教师在处理阅读第一课时设计环节单一,文本内容梳理简单,缺乏对教材的深度挖掘,缺乏培养和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本文通过一节阅读课为例,层层深入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总结,推理和评价能力,以达到对文本深度剖析和理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王红娣 《成才之路》2014,(35):13-13
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抓好朗读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中朗读训练存在的问题、朗读训练的主要内容以及朗读训练的主要方式进行探讨。曾几何时,语文教师在无形中达成了一个共识: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没有意思,公开课不讲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真的很难出彩吗?高林生老师曾经说过"第一课时要抓好字词教学,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习惯性思维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干挠,我除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求异性和直观性的训练外,还用一定课时,进行突破习惯性思维的集中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立性。下面是一堂突破习惯性思维训练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课文都比较长,只有古诗和部分短课文可以在一课时完成,大部分课文一般需要两节课乃至稍多的时间完成。但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合理分配课时,往往在公开教学时第一课时容量很大,求多、求全、求完整,想把课文所有的内容都学完,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如蜻蜓点水,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明显,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很多公开教学都超时,也影响了学生休息的权利;而日常教学第一课时的容量又比较小,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课时分配不均,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怎样合理地分配好教学时间,使两课时的容量适中,合理分配好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呢?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和目标教学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贯彻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避免了学生所缺乏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在教学中实施批判性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并不断对学生目标进行反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不断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从而使大多数学生掌握学习目标所要求掌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生往往缺少扎实的知识基础,学习热情不高,习作也缺乏明显的章法,导致整个习作显得行文散漫、内容空洞无物等。因此,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可以巧妙地利用图形的简明性与直观性去帮助学生思考,活化学生个体的习作思维。一、妙用思维导图,促选材多样化小学语文习作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写话到习作的一个过程。许多小学生第一次接触纯粹性的文字习作时,往往会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和目标教学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贯彻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避免了学生所缺乏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在教学中实施批判性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并不断对学生目标进行反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不断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从而使大多数学生掌握学习目标所要求掌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 “内核”.数学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抓好学生数学口语的训练,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1.用词要准确.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用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首先,要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刚入学的学生,往往不会正确使用量词,如说“1个桌子”“一个笔”等.尽管语文课本已经编排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但小学数学课也要配合训练.在教学准备课时,就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传统的第一课时有以下几个步骤:审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划分段落等。传统的第一课时教学的结果往往过于单调,对于教师而言,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任全部放在第二、第三课时讲解有点困难,学生也早就对这样枯燥乏味的方式了如指掌都,毫无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训练、人文渗透上,而忽略思维的训练和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训练他们思维的辩证性;对文本拓展延伸,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整合课堂中的问题,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这样,就能使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更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义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第一课时如何设计才能取得高效呢?  相似文献   

19.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由于课时数少、授课内容多,而且部分章节的内容枯躁抽象,学生不喜欢听,经常出现厌学的情况,较为典型的如“行政法”这一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取恰当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充实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门理论课,应该有理论的阐述与思维的抽象,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不能精辟地揭示理论与现实的内在联系,不能抓住学生的思想脉搏,授课内容缺乏时代气息,缺乏针对性,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现在部分中职生学习动力明显缺失。针对这样的学生,有效的办法是有的放矢,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授课内容上,教师要  相似文献   

20.
<正>1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学生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传统的习题教学往往采用"学生做,教师讲评"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接受性学习和机械、重复的训练。在讲评过程中,教师始终掌握着主动权,因此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讨论和交流的机会,不少学生由于某一处思维"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