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地名的命名,是由特定民族的语言来表达的。从地名的语言背景中,可以了解到历史上曾有过的民族活动的痕迹。地名的民族语源问题,蕴含了重要的历史文化线索,是我们探究民族史时需要认真关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地名规范化是当今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1986年《地名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到现在,经过近30年的努力实践,我国地名规范化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地名使用中不规范现象仍未杜绝。笔者以徐州地区地名为例,对当前地名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做了细致的探讨,希望借此引起相关管理部门对地名规范化问题的关注,推动地名规范化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本在深入调研国内外有关地名翻译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边疆多民族地区与内地其他省份地名英译的区别,提出已有的《汉语拼音方案》和《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是边疆多民族地区地名英译的统一规范。出于时代发展和地名规范化的需要,边疆多民族地区地名英译还须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政治层面把关,从"一体多元"与跨文化交际视角仔细考量,为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地名英译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有效推动中华文化的一体多元。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地名的产生、形式结构和发展演变等都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地名的变化相对缓慢,因而较好地传承了文化,反映出地区的地理面貌、历史发展、思想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等。经历了宗法制度为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国人血缘和宗族观念已深入人心,居住地的命名往往体现了宗族观念。本文以蓬莱市镇地名为例,分析地名的文化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考察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境内金沙江边石鼓以北滇藏公路边上傈僳族、汉族、壮族和纳西族的经济交往、语言融合、通婚形式等情况,通过调查访问和研究,提出这四个少数民族经济互补、婚姻互通、语言互融、和谐共处。同时,各民族经济生活方式、婚姻缔结取向、语言运用形式等都处在发展与演变中。  相似文献   

6.
新闻语言的规范化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不可分割,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一般原则也适用于新闻语言的规范化.本文以乌鲁木齐都市报为例,对报纸新闻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规范新闻语言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燕山丘谷中的-个小山村--热河上营.由于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隆皇帝的政治远见.在塞外开辟木兰围场.兴建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经满蒙回汉各族人民300年的团结建设.成为康乾盛世的第二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承德各民技人民在珠文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加紧密地团结奋斗.使她成为世界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8.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通过研究地名,可以了解其间蕴含的文化信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地名志》收录的地名众多,对巍山地名显型形态和隐型形态的分析,探索巍山地名与其地域文化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了解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现状为目的,采取以整群抽样方式抽取广西贺州市268名中小学英语教师,运用问卷和访淡法进行调查,问卷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的方法,得出多数教师对有实效的培训有迫切需求,但目前培训在体制上不够规范和完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承德地名词中有一部分呈现出多彩的形象特征和丰富的文化蕴涵。摹状形地名词,巧于借物,因景取名。肖形肖貌,凸显特征;文化趣味地名词,寄寓人们美好愿望和文化心理。探究承德美名特点:1以身边熟悉的物象取名,语言表达适应地域环境。2通俗、易说、好记,地名有很强的表达功能。3地名含有浓郁的感情色彩。4在尚善趋美的过程中使用谐音变异的手法。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世界地理研究与教学中,要接触到大量的外国地名.外国地名大多数是音译成中文的,似乎是由一些简单枯燥的音节组成,读、写、记都不容易.但是只要我们对外国地名作一些研究,就不难发现外国地名都是一些意义鲜明的符号,并有一定的命名规律.研究外国地名,不仅可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大量有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对世界地理研究与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切实加强边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要实现教育、内容、方法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专有名词中特殊的一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现象,反映出修辞方式在词汇中的应用特点,本文以胶辽官话为例分析村庄地名常见的修辞方式和不同时期的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居住着满族、蒙古族、藏族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自古崇信佛教。承德是全国首批确立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举世闻名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康乾时期清政府为团结北部众少数民族,维护边疆地区安宁与稳定,尊重他们对佛教的崇信,在山庄周围兴建了十二座金碧辉煌的喇嘛寺庙,成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圣地。这些散落在山庄周围的皇家寺庙,积淀着深厚的民族宗教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极其丰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里都是内地与蒙古诸部在宗教方面直接联络的主要寺院,成为清政府宗教活动的中心。至今普宁寺仍在举行佛事活动,在北方影响巨大。这些寺庙融合多民族宗教建筑风格,供奉多而全,且造型艺术价值极高,大量佛像、碑刻、楹联等体现民族宗教文化的载体,不仅在我国北方地区、而且在世界范围也极为罕见。因此,对如此深厚的民族宗教资源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地名词汇的变化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新地名的产生,二是旧地名的消亡,三是地名的更改。而导致地名变化主要有两个动因,一是地名的自然改变,一是地名的强制改变。社会变迁是地名词汇变化的动因,地名词汇则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二者息息相关、时时互动。  相似文献   

16.
广东南海地名是岭南文化的宝贵财富,而沙头作为南海地名保护较为完整的一个乡镇,研究其地名的区域特征对于南海地名的研究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沙头地名与文化的研究为基础,对沙头地名的区域特征进行归类总结。  相似文献   

17.
方言及其承载的口传文化是一种民间的、地方性的、不可复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巩留县位于伊犁河谷地区,古往今来都是多民族多移民聚居地,因而这里的汉语方言承载了更为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尤为突出的是,这里的汉语方言词汇中存在大量来自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词,伊犁河谷地区的山水地名多从少数民族语言词汇系统中音译而来,这些音译地名词语呈现了多民族地区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中国腹地人口剧增,西南边疆相对于西北边疆自然环境更为优越.边疆地区所谓的“闲置”态势成为缓解生存空间的主要方式与选择.在明清王朝缺乏整体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系统规划的背景下,西南边疆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过渡开发.大理地区历史上是云南边疆较早得到开发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明清以降,是历史时期中央王朝开发的黄金时期.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明清时期国家统治力量的深入及强化,在腹地人口剧增的双重影响下,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直视、反思与应对是后历史时期当有的态度与行动.  相似文献   

19.
学生评教作为学校评价教师的重要工具,自始受到学校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在强调师生情感关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评教的价值意义受到质疑。通过实证分析学生评教与师生情感之间的互动关系与相互影响,论证学生评教与师生情感的不相容性,提出学校应当容忍含有某种师生"情感"在内的学生评教偏误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多民族社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这些基层社区行政环境复杂和政治敏感性强的特点,分析了多民族的构成对农村基层行政的影响。文章认为,多民族的构戍对农村基层行政人员的选拔、农村基层行政效率和农村基层行政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农村基层行政的公正性。根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多民族社区中农村基层行政的现状,文章提出了改善目前这种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