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本文以五四文学作为研究蓝本,分析并探讨了深受易卜生《娜拉》所影响的两大类型人物形象,一是觉醒之前的封建礼教下呻吟的"玩偶"型女性形象,一是提倡个性解放并勇敢走出家门的叛逆者女性形象,再现了五四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过程和苦痛。  相似文献   

2.
扫描中国现当代文坛,一批具有一定女性主体意识的女作家在其作品中关注着女性主体意识的存在与发展,而男性作家则在其作品中或多或少张扬着男权意识。在男权意识已成为男性作家一种集体无意识写作时,剧作家张弦则以一颗饱含怜爱敬重之心为大众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在本文中,笔者以张弦的人生历程为纵轴,以不同阶段塑造的人物形象为横轴,在全面了解女性形象内涵与意味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出张弦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与弘扬,进而深入了解张弦的思想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3.
蔡大嫂是李劼人在《死水微澜》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这一形象与传统观念下的妇女形象有很大的不同。她敢于追求时尚的审美观,大胆泼辣的性格特点以及毫不遮掩的物质生活观和坦坦荡荡的情爱观无不是对传统妇女形象的颠覆。作者不仅仅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特女性魅力的形象,更是把她当作时代变迁下女性形象的缩影,当作历史变迁中的重要一环。蔡大嫂形象,展现了当时女性思想解放的特点,映照出特殊历史时代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女性主义通过提倡富有成效的对话来实现对传统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解构。《群芳亭》中的吴太太这个形象有别于中国同时期小说中的的许多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个性。作为旧式庭院的中心人物,她主动瓦解自己的"中心地位",寻找让自己内心快乐和安宁的生活方式。在探寻的过程中,吴太太突破旧我,逐渐构建了一个有着主体间性、开放性、包容性的鲜活女性形象,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女性特质。虽然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于七十年前,但对当今女性的生活世界仍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言""二拍"是明代最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在这五部作品中,两位作者塑造了风姿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最有特点的一类便是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本身承载着深刻的内涵,一方面表现出了明后期对女性的尊崇和女性意识的萌芽,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作者本人的性别观。虽然"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学界已是老生常谈,但尚未出现以"双性同体"为视角的研究论文。本文力图结合荣格"双性同体"理论,重新审视"三言""二拍"中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透视该类形象所体现的女性人格特征和男性人格特征,尝试为"三言""二拍"人物形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严歌苓在《陆犯焉识》中首次采用了男性的叙述视角来描写女性,塑造出具有主体性意识的母亲、妻子和情人形象。然而这种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并不完全,这主要是受到严歌苓矛盾的女性观及其对女性主义的谨慎态度的影响。本文在界定女性主体意识内涵的基础上,以作品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为例,具体分析作家是如何建构了女性形象的主体意识,并指出这种建构的水平同作家的个人经历、创作实践与女性主义思想息息相关,因而呈现出两面性,具有中庸的温和姿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京华烟云>中的女性人物孙曼娘时情感、命运、生活、爱情的态度四个方面来详细描述和分析这一人物形象,并从男性视野的角度阐述了这一女性形象形成的历史根源,揭示在男权意识与话语下女性形象的无语状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五四文学作为研究蓝本,分析并探讨了深受易卜生的《娜拉》所影响的两大类型人物形象,一是觉醒之前的封建礼教下呻吟的“玩偶”型女性形象,一是提倡个性解放并勇敢走出家门的叛逆者女性形象,再现了五四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过程和苦痛.  相似文献   

9.
白娘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她的形象从作为色欲代码的蛇妖到多情、真情和痴情的女性,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白娘子形象的演变,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心理和精神对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影响塑造作用,同时也体现出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审美情趣、品味和理想的新追求。白娘子的形象蕴含着深层的文化意蕴,即中国传统文化把女性"异化"为非人类存在物,启发我们更深刻地思考在主流社会男权话语下女性的命运、心理、精神状态和存在方式如何更为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世俗女性人物的悲剧美是越南《传奇漫录》女性形象中极为独特的一类。《传奇漫录》中描写女性人物形象的11个故事中,世俗女性人物悲剧美的代表故事仅3篇,却集中反映了越南封建社会风貌、制度以及古代女性价值观和传统思想,充分揭露了越南古代女性悲惨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陌上桑》是东汉乐府诗歌中赋有代表性的一首叙事诗,富有喜剧色彩。诗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耀眼的美女形象,维护自己人格的罗敷大胆发声、勇敢反抗权贵成为了智慧与高尚的代名词。在以往的解读中,认为《陌上桑》是"封建社会阶级权贵对于平民阶层的霸权,罗敷的行为是对平民反抗意识和主体意识呈现的肯定"。[1]封建社会中所认同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老旧思想变成了禁锢女性自由与平等的最大枷锁,成为了我们鄙夷且批判的对象。那么,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是否会成为我们全面认识其价值的绊脚石呢?  相似文献   

12.
《镜花缘》“妇女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李汝珍继承了明末清初以来世情小说彰显女性的传统,精心塑造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女性形象,作品中所体现的男女平等、尊重女权等思想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总的来看,作品所体现的主要还是男性意识,作者的女性观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作者刻意炫学,忽略了对人物形象本身的刻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多刻板、单一,缺乏个性色彩,更没有主体意识可言,对女性命运的表现也缺乏《红楼梦》那种刻骨铭心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17年间的历史剧创作对女性意识的建构和女性话语的言说是由男性史剧家们代言并完成的,这其实就是来自中国古代文人的拟代女性写作传统.男性史剧家们通过历史女性形象曲折隐晦地表白自己在意识形态上的归属和对政治文化权威的臣服,并以之演绎各种流行的政治理念.历史剧呈现出一种双声话语的不协调状态,共同的"类"的特征遮蔽了女性的自然特征,使得对历史女性形象的刻划有明显的公式化与符号化倾向,包括对爱情题材的表现.只有少数史剧家尊重并赋予女性历史人物形象以自己的意识与声音,但较之20、30年代史剧中女性以叛逆姿态的隆重登场,17年间历史剧在女性意识与女性话语的建构上无疑构成了一种断裂.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男性叙事者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明显的正反两大阵营。“贞女烈女”是贞烈观念的化身,是正面女性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他们被作为道德、忠义的推动力量,义无反顾地承担着本该男性承担的政治忠义;反面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代表“妒妇淫妇”本是被摒弃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然而不论是呈现出疯狂色彩的酷妒女性,还是无史可稽的淫荡女性,都无一例外地被“存在着道德偏见的评价”视为正常人性之外的“另类”,他们小小的失德也被赋予了颠覆江山社稷的“威力”。这都使得人物形象失真,不符合人情。究其原因,是男性以道德观念来演绎女性形象,致使女性形象成为“女德”的传声筒,丧失了类型化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性的深度感”,类型化塑造法与女性道德的简单捏合,使女性道德与人性背离本质,也向我们昭示了封建社会强加给女性的种种道德的非人性化。  相似文献   

15.
周喜俊作为女性作家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乡村女性形象。她的作品是对当代中国乡村妇女生存境遇的书写,透露出浓郁的女性意识内涵。她笔下的乡村女性坚忍不拔,自强自立,精神独立,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这种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与周喜俊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也确定了其在当下文学创作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王晓云《绿野之城》中的小说,塑造了性格鲜明、生动形象的现代女性群像,她们强烈的女性意识与传统的女性形象迥然不同.本文以这些女性人物为研析对象,从强烈的生命主体性、对自身潜力的不断挖掘、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寻和对现代社会病相的深切体悟与无力对抗等方面,对其中的现代女性意识进行解读,以探析《绿野之城》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福克纳几部女性中心小说人物形象的考察与分析,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种类型,由此透视作家女性意识的几个层面和作家一以贯之的人类意识。福克纳在小说中对女性意识与人类意识的一体观照,使其女性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着厚重而独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被刻画成了一个凶悍泼辣、自私自利的泼妇形象。她的这种形象曾受到无数红学家们的唾弃。殊不知,王熙凤的这种撒泼正是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也是对封建社会男权制的一种无情的反抗和控诉。形成这种泼妇形象的文化根源主要在于作者是用男性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新编的戏曲作品不论是新编历史剧还是现代戏,从内容到形式,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到主题思想的表达,都是现代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映射,是现代意识关照而产生的.现代戏曲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建构和表现现代意识的主要方法之一,舞台上的传统形象其实是"现代人"精神的真实写照,表达现代的思想感情和理念.  相似文献   

20.
女性形象谱系在路遥小说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大致可以概括为忠于传统道德与反传统道德的性格特征,后一种性格特征历来鲜为研究者所关注。二者都遵循着基于路遥小说中女性观的创作原则,即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视角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女性形象仅是被作为男性形象价值的附属,女性自身价值的独立追求成为了被消解的权力对象。这折射出了路遥自我意识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强烈的主观介入,造成了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扁平化与精神理想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