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堂上的特色化学语言能够使课堂充满生机,它具有"感染性、形象性、幽默性、有文采"的特色,可通过巧用修辞、借助文学语言等方式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前英语语言学习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是语言学习中的师生正在逐步变成单向度的主体,慢慢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二是语言学习中存在抽象化的语境和技术化的课程。而这是语言学习受到工具理性影响的表现,必须通过语言交往来改变单向度的现象,同时要避免工具理性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3.
法律英语语言特征的语体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其使用高度专业化,准确性、庄重性、程式化和逻辑性强的语体特征非常鲜明。掌握法律英语语体的诸多特征,不仅能丰富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语言现象,选择恰当的语体,而且对于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语言运用的有效性和得体性,更好地利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进行研究和交流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社会语言学中的言语事件分析框架为依据,探讨了何谓语言得体以及怎样做到语言得体。认为语言使用者只有洞悉主要语境因素,才能确保语言得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5.
陈荣泉 《时代教育》2014,(7):135+166
商务英语作为一种实用语体,有其独特的语体风格。本文在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借助与域理论和语法隐喻理论,探讨商务英语语体的特征及体现形式,指出在词汇语法层面上的重要体现形式是名词化、被动语态和情态动词等的大量使用,正是这些造成商务英语"客观"的语体特征,而这些都是语法隐喻的具体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羡余性(或称冗余性)是课堂教学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正如语言学家陈建民所言:“说话要是像文章那样干净,这种话听下去容易疲劳,效果差。”因此,从提高信息传递效果出发探讨课堂教学中的羡余现象,对于深化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特点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有积极帮助。自然语言之所以能够完善地为人类的交际服务,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中含有许多多余成分。语言的多余机制使得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即使遇到外界的某些干扰,也不会影响理解。“羡余”(Redundancy)是从信息论引入语言学的术语,翻译到汉语中有人称“多余信息”、“冗余信息…  相似文献   

7.
"花园路径现象"是一种语句末尾成分的出现对前面部分产生语义、语法上改变的语言现象,目前我国对这种现象在汉语中的应用研究还不完善,概念界定亦不甚清晰.从修辞角度出发,厘清"园径现象"与其他修辞手段的关系,减少中间状态".园径现象"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对语体是有选择性的,大量实例证明了它"轻"口语"、重"书面的特点,并对这种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镜头一:一个班学生正在欣赏喷呐独奏《百鸟朝凤》,结束后,教师提问:这首乐曲描绘了会么样的情景?答:一群鸟向凤凰飞去,凤凰和许多鸟的天空飞……。教师哑然,于是教师又让学生听,可是无论怎样听,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的想象都摆脱不开以上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存在着呆板、评价标准不一、欠缺艺术性的现象,针对面临的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幼儿主体的前提下,做出具体、客观、鼓励的评价,促进幼儿的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10.
任何方法本身,其实都是研究对象本质特征的间接表现,研究对象特征上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方法的相应变化。从严格语言学意义上说,语言其实只是一种高度抽象、无法直接研究的符号系统,我们实际相接触运用的,不过是语言的各种功能变体--语体。规范语言与艺术语言,实际就是从言语形式的规范和变异这一角度划分出来的语体类型的两翼。艺术语言是一般语言进入艺术这一使用域后发生种种变异而形成的,用独特的结构形式传递着规范语言无法传递的情感体验,超越现实世界而进入人们心灵指归的可能世界,其基本功能发生从指代功能向表情功能的转变。这决定我们以语体学方法为研究艺术语言的基本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新语体层出不穷,人们为了各自的表达需要,会将多种语体交叉运用。探究语体交差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背景,辩证地看待其价值和功能,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和语言的模糊性是模糊理论引进语言学领域而得出的认知结果。从主体、客体和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法律语言存在着模糊性特征。模糊语言在法律语体中大量使用,对法律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法律语言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准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模糊语言出现的特定的题旨情境。  相似文献   

13.
1.导语浮华,有失于"实质"上公开课,追求先声夺人本无可厚非,但是只为有个漂亮的开头,极力追求文采,而忽略了导语表达的准确性,不注意导语为下文起到的张本作用,忽略与整堂课之间的和谐,实在是浮华的表现,缺少对导语实质的正确认识。2.信口开河,有失于"准确"  相似文献   

14.
文本分析了作为语言模因现象的流行语——正能量。正能量是一个强势模因,它在社会中被广泛使用,并深得人心。为了深入认识正能量这个语言模因,文本对该流行语模因的涵义、触发机制、类型及在媒体、社会人群中广泛传播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模糊语言和语言的模糊性是模糊理论引起语言学领域而得出的认知结果。从主体、客体和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法律语言存在着模糊性特征。模糊语言在法律语体中大量使用,对法律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法律语言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准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模糊语言出现的特定的题旨情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阐明教学语言中存在的不同语体状况,并剖析其特点,以及指出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解剖了目前在语体研究中被奉为核心观念的“得体”的概念,得到了语体研究的基本对象和语体构成的原子单位--语言特征,并分语言实体、语言学范畴和语用机制3个方面作了讨论。最后进一步讨论了相关的语体观及其在现代语言研究和自然语言处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语体学是研究文本言语运用特点的学科。语体学理论以“言语特点”为研究对象,在教学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从语体学理论的本体、价值和实践运用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分析语体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在语体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诸如,语体学的对象、范围和任务;语体分类的原则、根据和类型;语体和文体、修辞的联系和区别;还有语体修辞学的建立,等等。本文想就语体和文体的区别以及语体分类的根据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以就教于海内学者。  相似文献   

20.
综初中语文课文中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结尾“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课文注释:“人:民,避李世民讳,故用人。”为什么要避“李世民讳”?原来,在封建社会,对帝王将相及尊长是不能直呼其名字的,谓之避讳。特别是对帝王的名字,臣下及百姓是绝不能说或写的,否则就叫犯讳,犯讳就要杀头。所以,臣子们不论说话或写文章,都要尽量绕开帝王的名字,或者用一个其他形近、义近的字去替代。这里用“人”替代“民”就是避讳的一种。这样沿袭下来,就形成了修辞格式上的讳饰。所谓讳饰,就是避讳,即在说话写文章时,不便直说的事,就采用一种委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