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原型批评是西方文学批评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外文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型作为一种约定性、稳定性的集体无意识,深刻的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母亲原型就是这些原型中的一种。莫言小说《丰乳肥臀》中的母亲原型有着复杂的文化隐喻特征,通过原型批评的方法来解读莫言小说中的母亲原型,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莫言在解构中重构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2.
《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经典的作品之一,也被认为是作家自己的自传性作品。对作品中的父亲,母亲以及儿子这三个主人公进行解读,可以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入手。在原型层面,运用"俄狄浦斯"神话情节对人物进行解析;进而在心理方面,运用荣格的心理学的见解,从阴影、人格面具以及阿尼玛角度分析本书的人格原型;最后在仪式层面,解读主人公"献祭"仪式在作品中起到的转折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家庭结构以及母子关系等方面来看,盖斯凯尔夫人的《南方与北方》具有明显的俄狄浦斯情结解构,《南方与北方》中的俄狄浦斯情结主要表现在桑顿及其母亲间的"亲密"关系以及桑顿太太对玛格丽特的敌对态度,与以往的俄狄浦斯情结不同的是,主人公最终摆脱了俄狄浦斯情结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原型是一种积淀着文化因子的文化意象,它是一种约定性、稳定性的意蕴,这种意蕴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母亲原型就是这些原型中的一种。铁凝小说中的母亲原型有着复杂的文化象喻特征,它们是远古神话的延伸与映射。通过原型批评的方法来解读铁凝小说中的母亲原型可以获得关于女性文学及性别文化研究的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5.
索福克勒斯根据希腊神话创作的《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中最典型、最完美的命运悲剧.这部悲剧被公认为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型,学者们用它对众多的文学作品作出解释.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不仅是命运悲剧,更是性格悲剧.同时, 《俄狄浦斯王》作为文学原型,其内涵包括剧作主人公的双重人格以及情节的复杂性.也正因为如此,它肯定了人的价值,成为后世文学作品创作的源泉,并且这一悲剧原型的置换变形也反映出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托马斯.哈代的《还乡》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比较研究,从原型研究的视角,并以主人公的命运悲剧为线索探索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命运观,从而论证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所揭示的悲剧命运观——性格决定命运——正是《还乡》中的命运观的原型。  相似文献   

7.
原型批评是容格提出的重要文艺理论,对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本文以原型批评为指导,分析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原型,探讨在父权“集体无意识”下作家对女性的矛盾态度以及其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8.
我的母亲     
关于我的母亲,我写的不少了。20年代初期,在美国写《寄小读者》时写了她;30年代初期,她逝世后,我在《南归》中写了她;40年代初期,我以“男士”的笔名写的《关于女人》这本书中写了她;同时在那时候,应《大公报》之约,再写《儿童通讯》,在“通讯三”中又写了她。这些文章在《冰心文集》中都可以找到,也可以从这些文章中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我想,天下没有一个人,不认为自己的母亲是最好的母亲(当然也有例外)。但是母亲离开我已经57年了,这半个世纪之中,我不但自己做了母亲,连我的女儿们也做了母亲。我总觉得不但我们自己,也还有许多现代的…  相似文献   

9.
张婷  王华 《海外英语》2013,(16):222-223
舍伍德·安德森的《母亲》一文描述了伊丽莎白·威拉德对儿子乔治·威拉德畸形的爱,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一个引申的"恋子情结"的体现。该文拟从"俄狄浦斯情结"的由来,它在作品中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该情结对当今21世纪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来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揭示研究该情结的现实意义:我们不应一味溺爱青少年,而是要给他们的独立个性的形成提供成长的空间。这就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0.
舍伍德·安德森的《母亲》一文描述了伊丽莎白·威拉德对儿子乔治·威拉德畸形的爱,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一个引申的“恋子情结”的体现。该文拟从“俄狄浦斯情结”的由来,它在作品中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该情结对当今21世纪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来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揭示研究该情结的现实意义:我们不应一味溺爱青少年,而是要给他们的独立个性的形成提供成长的空间。这就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我的母亲     
<正>“母爱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我的母亲,便是这样。印象中的母亲总是极严厉的,可以与《五猖会》中鲁迅先生的父亲相媲美。从小,母亲就让我背古诗词。起先,只是四句的五言或七言的小诗,每天要背三到四首。后来,我渐渐长大,到了三四年级时,母亲偶然间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豪放词》,里面是许多诗人所作的风格豪放的诗词,附有译文与解析,她十分喜欢这本书,  相似文献   

12.
《鼠族》是美国著名漫画家阿特.斯皮格曼的作品,讲述了阿特父母从纳粹大屠杀中逃生的真实经历:身为波兰犹太人的父母在纳粹德国统治波兰期间,所遭受的非人待遇和想尽办法逃生的痛苦经历。母亲虽然在纳粹的魔爪下幸存了,但却在后来自杀了,但阿特却被认为是母亲自杀的罪魁祸首。《鼠族》中并没有直接给出阿特与母亲的关系如何。通过分析在《鼠族Ⅰ》中被插入的另一本漫画中的几页"画中画",可以得出阿特和母亲的关系并不融洽。  相似文献   

13.
《母亲》、《党员登记表》、《夜》中的母亲形象兰州市六中李晶在高中语文课本的小说、诗歌、散文、戏曲选文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在所有这些女性形象中,有三位母亲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一是高尔基《母亲》中革命者巴维尔的母亲...  相似文献   

14.
课本中的阅读课文,在教法上与讲读课文有何区别?怎样抓住重点,用较少的时间把最主要的东西拎出来教给学生?我曾就《母亲》一课的教学,作了这方面的尝试(我用的是一课时)。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描写了“母亲”这个人物,怎样通过革命斗争的实践,抹去沙皇专制制度在劳苦大众身上打下的无知、恐怖和畏惧的精神烙印,逐步成长为一个觉醒的、勇敢的、忠诚的革命者的过程。课本节选的《母亲》,写的是她在成长道路上经受了一次决定性的考验,终于成为一  相似文献   

15.
母亲     
最先看见母亲是在外省的路上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那年我十六岁巨大的天空差点压断了我的背最先听见母亲是在外省的黄昏那时候太阳快落山了,我不想哭却怎么也抑止不住泪水,我听见母亲很轻很轻地叫我的小名,在老家门前那棵歪脖树下最先爱上母亲是在外省的夜晚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我非常害怕,不敢睡,甚至忘记了如何呼吸我才发现我是一步也离不开母亲最先呼喊母亲是在一座外省的楼里那楼还没完成,一个和我一样大的民工不小心掉下去我的心一下子高高揪起妈妈,脱口而出我喊了一声赏析:《母亲》这首诗是千千万万歌颂母爱的诗篇中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6.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里的诗句。《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 5年写成的。他以深厚、炽热、焦灼的感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与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在诗中,闻一多先生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地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七子之歌》的创作闻一多先生1899年出生于湖北,1912年成为北京清华学堂第二届学生,192 2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几年里,闻一多既目睹了资本主义的文明,…  相似文献   

17.
母亲是人类的天性,母爱是伟大的。高中第三册小说单元中刻画了五位母亲的形象:《守财奴》中欧也妮的母亲,《药》中华小栓的母亲和夏瑜的母亲,《夜》中青年夫妇的母亲和《母亲》中巴威尔的母亲。她们都具有无私的、纯真的母爱,她们也都具有与爱相生的“恨”。但  相似文献   

18.
胡适《我的母亲》中前后三次写到母亲的哭,分别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母亲宽容和贵的品质以及母亲对名节清白的维护.以母亲的“三哭”为抓手进行文本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母亲这一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相似文献   

19.
韩阳 《文学教育(上)》2014,(20):138-139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体现了主人公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由于对母亲莫瑞尔太太有着俄狄浦斯情结,保罗无论是和米丽亚姆柏拉图式的恋爱,还是和克拉拉的激情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本文分析了保罗的俄狄浦斯情节。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讲述的是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这也是心理学中俄狄浦斯的原型。俄狄浦斯情结又称弑父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术语。而在余华的大部分作品中,亲情乃至爱情是其主要内容,如《兄弟》和《在细雨中呼喊》之中,在描写父子关系时,虽鲜有关于父子冲突的描写,但其对"父亲"的塑造却超越了传统,并对"父亲"形象进行残酷的解构和颠覆,在文学史上这虽不是创举,但是这种写作手法却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