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走出模式化的答题误区,因为对于诗歌的解答重在"神"而非"形"。只有让学生把握读懂诗歌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和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诗歌和诗歌教学的特质是它的审美性.改变诗歌教学中"唯理性"倾向和"肢解式"的模式,必须重新"拾回"审美赏析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法.诗歌教学,应当成为一个感受美(诗的意境和情感)、鉴赏美(诗的内容和形式)、内化美(美的体验和个性)、创造美(美的思想和行动)的过程,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获得审美愉悦、人格提升、个性张扬.我们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诗人,而是要让他们爱诗、读诗,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咀嚼其意,在文学的殿堂里陶冶性情,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下面就诗歌教学如何进行审美赏析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读懂是前提。《2014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新课标版)》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根据考纲,学生要想鉴赏评价必须得读懂诗歌。如何读懂?让我们吟咏品味,步步莲花。第一步明察秋毫"鉴"的意思就是仔细看,审查。拿到诗歌,要先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明察秋毫,捕捉信息。诗歌的标题有时会提示读者给读者关于时间、地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国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诗歌课堂,当务之急是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让诗歌走进学生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三点:教学方法生活化,为学生再现诗歌情境;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突破,陶冶学生的诗歌情感;组织诗歌实践活动,让诗歌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7.
胡记霞 《快乐阅读》2011,(1):125-125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情感的浓缩。诗歌特有的音韵之美,确定了其特别适合朗读的特点。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真正地贯彻"读"这一环节,采用各种读法让学生去体会诗歌婉曲精练、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让学生在"读"中去想象、去联想、去享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阳光的灿烂,雪山的美丽,沼泽的诱人,才能真正实现诗意的飞翔。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我国璀璨文化中的瑰宝,学习鉴赏诗歌,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个人修养。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学习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能够有效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卓越的审美情趣。诗歌朗读能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进而提升其鉴赏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在小学诗歌朗读教学中贯彻"三美"艺术,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  相似文献   

9.
诗歌以其深沉的意境美、凝练的语言美,常常能够促使读者陶醉其中.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素质.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让学生学会阅读和感悟诗歌,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诗歌教学,往往是老师讲解学生听,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因而,诗歌教学最后只停留在一个"读、背、记"的层面上.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升.因此,诗歌教学就不能只让学生会读、会记、会背,而要掌握诗歌的表达方法技能,如意象的选择、语言的锤炼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在诗歌教学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引领联想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A1):37-38
诗歌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明珠,由于其短小的篇幅能够呈现给我们无限的内容,让我们为中华文化的这种诗歌魅力所折服。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诗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歌的阅读,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美感。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师会从对读音和停顿的训练、词语的品读训练以及对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并不能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充分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美感。本文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探究如何使诗歌阅读教学的美感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体现,让学生在诗歌当中不仅体会到诗歌的文化魅力,还能有美的享受;让学生通过诗歌阅读提升自身的诗歌鉴赏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对中学语文的诗歌写作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在创意写作理念指导下,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拼接、仿写诗歌,不走寻常路,敲开诗歌写作之门,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一、尝试拼接:在诗歌拼接中学习创作创意写作理论认为,诗歌是表现个人思想与情感的语言艺术,诗歌创作要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目标,让学生体验激发灵感的快乐。例如,笔者在九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训练——《尝试创作诗歌》教学中,设计了一堂以鞋子为主题的“剪贴创意”诗歌写作课,这堂课让学生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开展诗歌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描绘插图、了解背景的方式,能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通过结合诗歌表达想法,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的哲理;通过模仿诗歌的结构展开有创意的诗歌创作,能让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得到提升。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让学生走进诗歌美妙的艺术殿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真正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品味诗歌语言,从而使学生掌握诗歌语言、意境、内涵.  相似文献   

14.
<正>1.读中想象,品味诗歌形象。诗歌鉴赏需要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读"的功效,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读出诗歌意境,品味作品形象。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白居易《村夜》时,对其中的"霜草苍苍虫切切"一句,可以反复读,读"苍苍",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想象霜草苍苍、草色茫茫的情景,秋色浓重的意味就读出来了;读"虫切切",可以在读中想象秋夜里耳畔传来的虫鸣声,秋夜寂静的意味也就读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教"沿袭千年。在诗歌传承中,朗读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初中是学生学习诗歌的"黄金时期",教师若能指导朗读技巧,引导朗读情感,创新朗读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培养读诗兴趣,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最终将诗歌这一文化瑰宝更好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于创造性的文学样式.但在初高中教学中,学生对诗歌既感兴趣又不感兴趣.说感兴趣,是因为青春本来就是诗,渗透了作者浓烈情感的诗歌非常容易引起感情丰富、情绪波动大的青少年的共鸣;说不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在诗歌教学中重视的是诗歌的流派、意象、手法及其中蕴含的哲理、情感等,虽然也赏析,但更多的是分析;即使单纯鉴赏不分析,老师也容易牵着学生鼻子走,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为了激发起学生对诗歌天然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悟性和灵性,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和解读诗歌,在教授现当代诗歌时,我决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去讲每一首诗,从而发挥学生主动的学习精神及无限的创造性,让处于本是诗一样的年龄的他们感受到青春的诗意.  相似文献   

17.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极具趣味诗意的诗歌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教学目的功利化,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学氛围沉闷。此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易使学生内心抗拒诗歌,难以陶冶学生性情、滋润学生心灵。诗歌是抒情的艺术,唯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使学生走近作者,深入诗文的内核,在润物有声的环节中,让中国诗文的"灵性"内化为学生的深层素质。  相似文献   

18.
诗歌教学对于提高语文修养有着重要的价值。诗歌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真正体会到诗歌的深刻寓意,应是诗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者要采用独特的方法,让学生汲取诗歌的独特意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诗歌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运用的妙处:给古典诗歌导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诗歌朗读进入真正的春天,让学生在名家诵读中深深地领悟了诗人的情感;利用直观视觉的冲击中开创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全面地去了解诗人生活时代和创作思想,更深地走进诗人的心灵,真正读懂诗歌。  相似文献   

20.
高中阶段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诗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诗歌鉴赏,提高自己的审美体验,是广大教师应当关注的要点。教师要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并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情怀;要让学生利用知人论世的方式体会诗人的生平,感受诗歌的风格;要指导学生学习推敲诗歌词句,尝试以诗解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