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东西方的艺术发展中,都不同程度的将艺术定位于意识形态的反映或表现,而且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制约着艺术的走向.但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来临,大众文化的兴起,艺术也开始跳出工具的枷锁,走上了自足、自娱的道路.本文就从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不同视野开始,追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而提出对当代艺术批评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英谚语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标准,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很多英汉谚语反映了中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道德观念,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谚语中所反映的不同道德观念,可以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提高正确理解、翻译和使用英语谚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对民族文化有深刻的影响。谚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不同的宗教思想和宗教观念。研究不同的宗教思想与观念在汉英谚语中的反映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西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一) 男尊女卑是中外历史上共有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当然也包括英语语言。请看下面的例句: A.My cousin is a professor. B.My cousin is a nurse. 一般情况下,读到这两个句子的人,大部分会自然而然地认为A句中的cousin是男性,而B句中的cousin是女性,但这种判断是毫无道理的。 现代语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句子的理解,必须以句子的字面意义未曾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基础;而只有这种背景知识与句子上下文的现实条件相一致时,句子的意义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参见R.Searle,Expression and Meaning,Cambridge Univ.Press,1979)  相似文献   

5.
刘道锋 《现代语文》2009,(10):23-25
《史记》“嫁娶”类动词共有6个:“嫁,妻,适,娶(取),尚,聘”。在《史记》中,以“嫁娶”义动词为谓语的句子呈现出以下语法特征:一般说来,婚嫁活动中的男主人出现在主语位置上,女主人出现在宾语位置上;如果主语、宾语或双宾语中的间接宾语(指人宾语)已分别被当权者和男主人所占据,那么女主人只能屈居于直接宾语(指物宾语)、状语、补语等句法位置上。本文描述了这一语法现象,并揭示了深层次的文化动因:《史记》中“嫁娶”类动词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句法特征,正是中国古代男权社会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观念在语法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罗兰·巴特在某些方面消除了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间的界限,承认流行文化具有曾经被认为高雅文化独有的复杂性。对它所模仿的“高雅文化”和所替代的“流行文化”来说,大众文化很明显地被看做是低劣的。这种对大众文化的轻蔑和谴责贯穿《神话》全文。同时,巴特痛恨知识分子在大众文化中逃避意识形态评判的行为,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勇于揭示大众文化背后隐藏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西夏的诗歌、谚语所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公元1038—1227年)的诗歌、谚语,文献中很少看到。一九○九年,老沙皇的文化间谍柯智洛夫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黑城”遗址中盗走大批西夏文物、文献,其中就有诗文集和谚语。但是时至今日,时间已过了七十年,苏联方面并没有把这些诗歌、谚语整理出来,或将全部西夏文原作予以公布(其它方面的内容也是如此),只是在苏联早期西夏学家聂历山的遗著《西夏文字及其文献》一文中做了一点介绍①。据聂历山自己说,由于他对西夏文字的音义未能全懂,所以大部分诗歌翻译不出来,只能介绍他认得的极少部分。但就其公布的这几个诗段和谚语看,对于研究西夏的社会历史问题还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折射现实的一面镜子,它不但反映社会,而且反映生活。而谚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最凝炼的语句总结各种社会生活经验的语言艺术的结晶。它在表达上也渗透着该民族的民族特征与民族文化。本文从自然环境、生产活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感情等几个方面去了解语谚语中反映出的一些民族特征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走市场化路子的大众文化类期刊,内容大众化、发行市场化是其基本特点.如何能更好地适应市场,服务读者,编辑的作用至关重要.而要做好编辑工作,编辑就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学习意识和网络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从《周易》开始,就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性别思想,加之儒教、道教、佛教的延承,这一整套思想已牢牢地扎根在中国的民族文化心理中。随着社会发展,经历了“五·四”洗礼,西方思想涌入中国,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相反中国的传统思想与西方的异质文化相结合,用另一种形式表现着性别歧视,不论是激进时代的非女性化要求,还是大众文化中对女性的误解和评判,都要求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全新的平等的先进的性别文化,推动男女两性建立和谐关系,以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以文艺为中心的大众文化中,现代中国妇女的形象外观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文化过程,激进时代的性别压抑体现为大规模的男女混装实践,男女性别差异消失在阶级对立之中。当今的商业化潮流使男女性别于差异凸显,妇女形象成为男性欲望化了的对象,带有明显的性歧视色彩。在妇女形象外观嬗变的背后,居于主流地位的男权话语起着明显的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考招生中文科一些专业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已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以’98高招为例,北京市文科第一批院校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线考生总数为2657人,其中男生687人,占总数的25.8%。专科院校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线考生5168人。男生占26.7%,为1383名。北师大中文专业98年在京招收20名学生,男生只有5名。由于文史、艺术类专业招生性别比例持续失调,导致上海外国语大学女生已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8%,北京外国语大学则接近了75%。①这种情况在地方院校也日趋严重,我省某师范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一…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主义和大众传媒的推动下旅行文学及其论述在台湾颇为兴盛。当代旅行文学写作主体以女性居多,台湾的女性旅行文学论述跳脱思维限制,不再局限于性别的、私人的范畴,而是把触角伸到公共领域和认同脉络之中。  相似文献   

14.
汉哈语中家教类谚语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民族的彼此理解与和谐共处确立前提,而且为民族传统教育形式的现代化应用奠定基础。二者在家教态度和家教环境的重视方面比较趋同,但在教养内容侧重点、对不同性别的家教要求和家教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与之相应的表达方式也体现出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谚语是一国语言的精华,有着音律、大众、简洁等特性。日本人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影响,开始崇拜自然,因此在日语谚语中有很多和自然相关的谚语。本文拟从等价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日语谚语中含比喻修辞的谚语的汉译进行对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樱 《学周刊C版》2014,(12):17-17
谚语是一国语言的精华,有着音律、大众、简洁等特性.日本人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影响,开始崇拜自然,因此在日语谚语中有很多和自然相关的谚语.本文拟从等价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日语谚语中含比喻修辞的谚语的汉译进行对等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仅从处理人际关系这一角度,从集体与个体的关系、教导人们如何相处的技巧、语言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极其重要的作用、重视朋友关系等几个方面,将汉语与英语相近内容的谚语加以比较,简析东西方民族文化与心理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客家农村地区谚语非常丰富,由于人们多年来对生活中出现各种气象的观察,及对从事农事活动的经验总结,产生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农业气象谚语。这些谚语又在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文章选取了部分客家地区的农业气象类谚语,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其特点。分析表明:客家地区农业气象类谚语讲究修辞格律,使用了多种修辞格形式,达到了良好的修辞表达效果。因此客家农业气象类谚语得以融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并得到广泛地应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的反映.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中英文人生类谚语中的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对其中的差异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本仅从处理人际关系这一角度,从集体与个体的关系,教导人们如何相处的技巧,语言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极其重要的作用,重视朋友关系等几个方面,将汉语与英语相近内容的谚语加以比较,简析东西方民族化怀心理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