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照哈哈镜     
丁艳 《少年月刊》2014,(Z2):40-41
5岁那年暑假里的一天早晨,我和爸妈正在一起吃早饭。突然,妈妈神秘地说:"快吃,吃完咱们去岐山公园照镜子。"我满不在乎地说:"咱们家有镜子,为什么要到公园去照?"妈妈笑着说;"这可不是一般的镜子,是哈哈镜,你一照,非得哈哈大笑不可。"我一本正经地说:"我准不笑!"心里却暗暗地想,妈妈真是的,哈哈镜能有多大的本事?瞧  相似文献   

2.
王统照深受叶芝的影响 ,他认为叶芝的作品追求自由和理想 ,具有神秘和象征色彩 ,但也联系现实人生。王统照还把叶芝的小说、散文《约翰许儿曼》、《达哈》、《色尔特族的微光》与中国的《阅微草堂笔记》、《聊斋》等相类比。他对叶芝思想的评价可归纳为 :一、生命的批评主义。二、生命的价值是爱与美 ,是艺术。三、美是调谐。四、叶芝的思想来源不仅有家庭、自然背景和色尔特族的特性 ,还有法国的象征主义、印度的宗教、歌德的泛神论。但叶芝不像王尔德 ,不是唯美主义。而王统照所受叶芝的影响有 :一、对生命之迷的求索。二、对自然之迷的求索。三、对爱与美的求索。因此 ,从诗集《童心》到小说集《春雨之夜》都有浓郁的象征与神秘色彩。但王统照更具有中华民族特性 ,更与中国五四时代的现实人生接近  相似文献   

3.
张成和 《生活教育》2008,(12):64-64
截至2006年10月《吴树琴与陶行知》一书出版问世,该书插页中的一张照片还被认为是"二人唯一的单独合影".因为此前从未发现他们二人还有另外的合影照。时至2008年3月.吴先生子女在为编纂吴氏家谱搜集资料时.意外得知陶行知和吴树琴还有不为人所知的第二张合影照。  相似文献   

4.
王统照深受叶芝的影响,他认为叶芝的作品追求自由和理想,具有神秘和象征色彩,但也联系现实人生。王统照还把叶芝的小说、散文《约翰许儿曼》、《达哈》、《色尔特族的微光》与中国的《阅微草堂笔记》、《聊斋》等相类比。他对叶芝思想的评价可归纳为:一、生命的批评主义。二、生命的价值是爱与美,是艺术。三、美是调谐。四、叶芝的思想来源不仅有家庭、自然背景和色尔特族的特性,还有法国的象征主义、印度的宗教、歌德的泛神论。但叶芝不像王尔德,不是唯美主义。而王统照所受叶芝的影响有:一、对生命之迷的求索。二、对自然之迷的求索。三、对爱与美的求索。因此,从诗集《童心》到小说集《春雨之夜》都有浓郁的象征与神秘色彩。但王统照更具有中华民族特性,更与中国五四时代的现实人生接近。  相似文献   

5.
层出不穷的另类毕业照是毕业季中的一个热点,这其中既有毕业生个性张扬的需要,也有特定时空的偶遇,还有社会各种因素的外在催化。大部分另类毕业照尽管"另类"但不异类,只是毕业照中的支流与点缀,而有些另类毕业照中的不良倾向应该予以关注和引导,以提升毕业照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按""照""依"在"介词+人称代词+看/说""介词+人称代词+这么看/说""介词+(理)+看/说"等三个格式中的使用进行了语料考察与分析,发现:这三个介词在这些格式中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它们的使用频率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照""按""依"进入这些格式和短语有着由高到低的自由度;"看"和"说"在这些格式中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这三个介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学界研究上古声母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谐声字、上古传世文献中的假借、异文和中古韵书所记载的反切。本文立足《郭店楚墓竹简〉这一出土文献所反映出的战国楚地声母系统,从出土文献语料和spss统计软件两个角度分析探讨上古舌音和喉牙音在介音[i]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舌面音照三声母这一历史音变过程,从而证明中古照三组声母有舌音和喉牙音两个来源,而不是简单的“照三归知”。照三组声母在介音[i]的影响下还能进一步演变为齿头音。  相似文献   

8.
复印风景照     
春天来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阳光小学六(1)班的同学们相约到野外春游,并拍摄了许多好看的风景照。其中有一张风景照是大家公认最好看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欣赏这张好看的风景照,徐袁缘建议把这张长12cm、宽9cm的照片按5:1放大后张贴在教室里。  相似文献   

9.
田丽霞 《班主任》2014,(4):55-57
正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要想有效解决学生抄作业的问题,就要弄明白谁在抄作业,为什么抄作业,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照纹劈柴,成就精彩。一、抄作业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拖"经常听到教师抱怨:"×××的作业肯定又是抄的,连错别字都一样。就这么几行字,闭着眼睛都会做的题还要抄,这孩子真是懒到家了!"  相似文献   

10.
从《玉篇》看照系三等声母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邹汉勋在《五均论》中提出床三和禅母在上古归定澄。黄侃在《音略》中认为,中古照三系从上古端系分化而来。周祖谟认为,禅母与定母关系最密。从中古上溯上古而言,这叫“照三归端”,从上古下沿中古而言,叫从端系分化出照三。这是一条非常重要而有用的古音规律。那么,照系最早什么时候从端系中分化出来的?分化的情况大概怎样?到宋  相似文献   

11.
正灯下读书,想起宋人刘子?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觉怆然。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明月不知人已去,依旧来照,已不再是读书窗。就是读书,也不再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成了昏黄的一片,遥遥地挂在天边,印刷体加洋装封皮也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线装书那样容易抚慰焦躁的心境,不拿笔记本与卡片纸是不能记忆这纸上意思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在今天大概是考不中文凭的,换作了今天,他一样只能在灯下操起放大镜一字一句地寻章摘句。  相似文献   

12.
毕业照     
早晨,我站在走廊上望见高三的同学在拍毕业照。灼热的阳光,模糊又清晰的面容,花花绿绿的衣裤。在这样一个天气下拍毕业照,会有一种极其眩晕的感觉,留在照片上的也只是一个个被阳光刺得睁不开眼的笑颜。可是,纵使当下的感受再焦躁,以后回想起拍毕业照的那天也一定会感慨万分。因为,一代人的故事,都写在了这无声的照片上。去年的某个下午,我也曾在拍毕业照,只不过是在初中。同样也是灼热的天气,照片拍出来倒是风清云淡的样子。一个年级认识的、不认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许多介词的产生,都是动词语法化的结果。"照"由"照射"义动词引申为"比照"义动词后,又进一步虚化为介词。介词"照"有作依据介词、时间介词、方向介词、对象介词、比较介词五种用法。"照"的依据介词用法、方向介词用法和比较介词用法来源于动词"照"的"比照"义,"照"的时间介词用法由依据介词"照"虚化而来,"照"的对象介词用法则来源于方向介词"照"的功能扩展。"照"由动词语法化为介词的动因有语义层面的词义扩大及语义感染、句法层面的连动式结构、语用层面的口语交际及方言推动。  相似文献   

14.
聚焦柳袁照     
打开百度,输入"苏州柳袁照",网页上一下子跳出了相关网页两千三百多篇的记录,随意地点开几篇,发现他们对苏州十中柳袁照校长的描述、评论各有侧重,颇有特色,多侧面地反映了柳袁照的个性、思想。于是把其中一些文章的段落摘取出来,更多角度地折射柳袁照,也使读者能更清晰、更完整地观照柳袁照,解读柳袁照。  相似文献   

15.
宝宝照     
郭玲玲2000年11月17日出生缪龄1996年12月n日出生刘宇轩1998年8月30日出生亡二,.巴,1、.,.刁,宝宝照  相似文献   

16.
“亚男,该你照了。”同学招呼我。 这是八月二日——华央的生日。一群同学都在后院照相。大家都照过了,每个人都是端端正正地坐或站,脸上似笑非笑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照哈哈镜     
2002年5月1日星期三晴今天,妈妈答应我一起去新世纪公园照哈哈镜,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一进公园的大门,我顾不上看一眼满园的花草,就一溜(liu)烟地朝有哈哈镜的大房了跑去。好不容易才挤到一面高  相似文献   

18.
毕业照     
"大家等会儿下去照毕业照!我想大家一定希望照得漂亮点儿,赶紧把衣服和头发整理一下吧!"班主任在讲台上微笑地说,但声音却不像往常那般自然,也许是不舍吧!下面的同学立刻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相似文献   

19.
每年的初夏,我都要在每个学校里奔波。我们这座小城,虽然满大街都站着和香港接轨的大头贴拍照机,但专业照相馆并不多。于是负责教务的老师会找到我说:"为我们的学生拍照吧。"你可能并不爱照相,但这一生,一定有一次机会出现在胶片上。毕业照嘛,从小到大,谁没有几张呢?  相似文献   

20.
请睁开眼     
一位摄影师经常给别人照合影照。他总是在别人摆好姿势后,喊一、二、三后按下快门,他的目的是让人家注意,到喊到"三"时能睁大眼睛。可每次照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