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莎士比亚笔下,《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不仅是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它更向世人展示了罗马和埃及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该剧以埃及被罗马征服,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殉情结束,戏剧的结局虽令人惋惜,但是绝非偶然。通过对剧中人物的行为和语言的分析,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说明了在该剧中,罗马征服埃及是自我战胜本我的必然结果,并揭示了理性必然战胜感性这一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
律师与工程师 一个律师与一个工程师在加勒比海边钓鱼。律师说:“我到这里是因为我不小心让房子着火了。保险公司赔偿了我所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希特勒侵略政策中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东方政策即在东方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一个包括所有德意志民族在内的大德意志帝国,奠定德意志帝国征服世界的种族基础。希特勒以东方政策为中心做了具体的外交设想并一步步地按照其设想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德意志第二帝国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为希特勒东方政策提供了历史依据,种族主义、生存空间论、反犹主义和反布尔什维克主义成为希特勒东方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政治依据。  相似文献   

4.
幽默小故事     
医生与律师一个医生与一个律师在乡间路上撞了车,律师看医生受了点惊吓,就把酒瓶递给他。医生喝了一口,把酒瓶递回律师。"你自己不喝一口吗?"医生问。"我会喝的,不过要等警察走了以后。"律师回答。律师与工程师一个律师与一个工程师在加勒比海边钓鱼。律师说:"我到这里是因为我的房子被大火烧了,保险公司赔偿了我所有的损失。""这太巧了,"工程师说,"我是因为房子被洪水冲垮了,保险公司也赔偿了所有的损失。"律师看起来有些困惑,"你是怎么引起洪水的?"他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5.
德国纳粹运动的群众基础是德国青年。希特勒纳粹思想对德国青年一代的征服可视作青年的可导性与政治易操纵性被付诸实施的典型个案。纳粹思想既符合希特勒的战略目标 ,又满足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德国青年的自然冲动 ,终于衍化为湮灭世界的恶潮。  相似文献   

6.
论莎士比亚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之一。如何评价这个作家的思想及其创作,却至今仍存在着分歧和斗争。在当前西方资产阶级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和评论者中,流行着两种看法:一种是认为莎士比亚只是一个为了博得观众赞赏而追求技巧完美的作家,其作品实在无思想可言;另一种是从抽象的人性论的观点出发,他们认为莎士比亚是一个超越他的时代、甚至一切时代之上的“天才”,是一个“绝  相似文献   

7.
福斯塔夫爵士(Sir John Falstaff)是莎士比亚在他的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两部中所塑造的一个人物.这部剧本是莎士比亚于34岁时(1598年)写成的.一经上演,福斯塔夫这个人物便征服了观众,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之一.特别从十八世纪开始,莎士比亚学者便风起云涌,对福斯塔夫的兴趣日增,研究的文章络绎不绝.福斯塔夫不仅成为各阶层人民议论的话题,甚至臆想出来的福斯塔夫画象也成为招揽生意的广告和装潢门面的画片.福斯塔夫不仅为资产阶级学者们所赏识,而且也为无产阶级学者们所重视.恩格斯就非  相似文献   

8.
"巴巴罗萨"     
13世纪时,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有个名叫腓特烈的皇帝,曾妄想通过血腥的战争,来征服整个欧洲。这个腓特烈大帝,有个外号,叫"巴巴罗萨",意思就是"红胡子"。七百多年后,继承了腓特烈的衣钵,而且野心比那个"红胡子"要大得多的希特勒,用"巴巴罗萨"作为代号,制定了又一个侵略计划。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约写于1605年的.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的版本是印行于1608年的四开本。后来莎士比亚的同团演员搜集了36个剧本于1632年出版了被称为第一对开本的戏剧集。尽管莎剧编辑们利用这两个版本互相参照,互相纠正补充.产生了一系列的混合本.但是现代西方学开始强调应该把《李尔王》的四开本和对开本作为两个不同的版本都收入莎士比亚全集。本拟对收录于《新编牛津版莎士比亚全集》中的两个版本在内容上的几个主要不同之处作一简单的比较分析.以使读对这两个不同的版本有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10.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脍炙人口的戏剧之一。剧中故事主要发生在威尼斯和贝尔蒙特。威尼斯和贝尔蒙特象征着男性世界和女性世界,两个世界的冲突实则是男性和女性的碰撞,在父权社会主导下的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对抗的结果势必是男性征服女性,贝尔蒙特于是最终向威尼斯臣服。  相似文献   

11.
一翻开浩瀚宏伟的历史画卷,检阅气象万千的文学宝藏,那些宛如星汉灿烂的古今中外的名家,挥动如椽的大笔,呕心沥血,刻意经营,给人类留下了卷帙浩繁的精神财富。不管是气势磅礴的宏篇巨制,还是溢精流光的寸金片玉,都使人们浅唱低吟,流连徘徊,细嚼慢咽,回味无穷。然而,即便是有着世界声誉的作家和作品,也并不是有口皆碑,能获得所有读者和评论家一致公认的好评和赞赏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他的剧作的丰富和深刻,曾经征服了多少观众和读者。歌德曾经说过:“莎士比亚就是无限。”雨果主张《圣经》、荷马、莎士比亚“三位一体”。大仲马甚至颂扬莎士比亚“仅次子上帝”。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莎翁也给予过高度的赞赏。马克思把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莎士比亚并称为人类两个最伟大的戏剧天  相似文献   

12.
每一幅莎士比亚肖像画都曾经被认为是真的,然后又被另一代人否定,也许这是因为每个时代人们都要想象或创造出一个自己的莎士比亚。真实的莎士比亚真的存在吗?  相似文献   

13.
苏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雄厚的经济潜力和一支强大的红军。希特勒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消灭社会主义的苏联是纳粹德国的既定方针。德国只有征服苏联,才能实现其称霸欧洲、争霸世界的野心。希特勒首先对英法开战,只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当1940年6月法国投降,英国退守孤岛后,希特勒便立即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准备对苏联战争。 早在1940年7月,希特勒就要求为进攻苏联进行准备。8月5日,德军拟就第一份对苏作战计划草案,几经修改后,希特勒于12月18日批准这个名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巴巴罗萨”计划规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吴国钦先生编著的《中国戏曲史漫话》有一篇《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专文,论证了代表东西方古代现实主义戏剧艺术两位大师的诸多相似之处。同时指出关氏与莎氏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们的剧作是两个不同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诗歌宝库中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全诗共154首。通过比较第一首和第五首十四行诗,得知两首十四行诗的主题都是劝说诗中的主人翁结婚生子,而莎士比亚却采用了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意象和不同的比喻来阐释这一主题。由此,莎士比亚精湛的写作技巧让我们体会到了十四行诗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基于历史事件所创作的《裘力斯·凯撒》是一部充满戏剧张力与政治意蕴的罗马悲剧。剧中勃鲁托斯为首的共和派合谋刺杀裘力斯·凯撒以维护几近瓦解的古罗马共和体制,而事件的核心人物却双双覆灭。为何会导致这样的局面?这场政治暗杀是否是正确的选择?本文将着重分析这两个问题,探索莎士比亚创作该剧时可能抱有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7.
美国律师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会议员等政治家都从事过律师职业,律师与政治水乳交融构成美国历史和美国政坛的重要特色。美国律师政治参与的传统,与美国独特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及律师职业优势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幽默     
《教师博览》2013,(2):32-32
<正>喋喋不休一个男子指责律师:"您赌咒发誓地跟我担保,说肯定能让我妻子无罪释放,可她还是被判了一年强制劳动……"律师满腹委屈:"那是因为她在法庭上喋喋不休,我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紧张两个女人在街上相遇。甲说:"我收到一张法院的传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国内莎学界一致认为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代表,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代表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是进步的。本文认为,这是对莎士比亚的拔高。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这时期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已由过去的联盟走向矛盾对立。资产阶级一转过去王权支持者的身份而成了它的反对者,他们要求冲破封建王权在政治经济上的种种束缚,自由发展。在这种变革与反变革、进步与保守展开斗争之际,莎士比亚宣扬权威、等级和秩序观念,极力维护王权,以历史的观点看,他的政治思想不能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不是进步的,恰恰相反却跟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君权神授”,国王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等传统思想一脉相承,是落后的。莎士比亚持有这种落后的社会政治观决非偶然,这与传统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响,与他个人发迹了的社会地位分不开,也与当时英国特殊的政治状况分不开。  相似文献   

20.
到英国后,想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莎士比亚故里——斯特拉斯福特。这是因为,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作品,每一部都震撼过我的灵魂,启迪过我的心扉;而近几十年来,否定莎士比亚的批评家们,又是那么起劲地众口铄金……现在的斯特拉斯福特,打出的自然是莎士比亚的品牌,靠着莎士比亚而名扬全球。但是,当你来到了这座小城市之后,便会发现,其实是斯特拉斯福特孕育出了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斯特拉斯福特是一座位于英格兰南部的小城市,南距伦敦约110英里。小城很美,树木苍翠,碧草茵茵,姹紫妍红,景象万千。秀丽多姿的阿旺河自北向南,再折向西,穿城而过,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