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贺,在他的诗集中有《马诗》二十三首,都是古体五绝。由于它们都是咏马,可以看作是一组大型的咏物诗。唐代的咏物诗本不为少,但这样环绕着同一题材而写的大型咏物诗却是前所未见的,这也是作者的创格。前人都以为这些咏马诗都是以马喻人,  相似文献   

2.
李贺基于终生难解的三个创作情结,比物征事,写作了大量咏马诗,且开创了咏马诗的组诗传统。这些咏马诗有着对英雄和英雄事业的景仰;对自我才能的褒许和志向的展示;对小人、朝政的讥讽;对社会、人生的多重观照,意象特征极为丰富。和李白相比,李贺的咏马诗哀歌多于壮辞,极具悲剧性。  相似文献   

3.
<正> 咏物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咏马诗,则在唐代咏物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李白的《天马歌》、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韩愈的《驽骥》、白居易的“悼马”诗、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等,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杰构。本文拟勾勒出唐代咏马诗的基本面貌,并论析其与古代的生活习俗、时代风尚、文学托讽传统等诸因素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马是唐人诗中频繁出现的意象,杜甫的咏物诗中也有咏马诗一类,借马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展现给我们一幅由盛世转衰的时代画面.他早期所写的马多才骏,他漂泊西南时写病马或者已无风发意气的马.这是他自身经历的反映,也是多种作用于人的因素的反映.诗人在借马寄托理想和情怀的同时也道出了社会的兴袁,反映了社会的弊端.总之,杜甫通过咏马寄寓了自己的情怀和信念,并且反映了对他所处时代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马是唐人诗中频繁出现的意象,杜甫的咏物诗中也有咏马诗一类,借马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展现给我们一幅由盛世转衰的时代画面。他早期所写的马多才骏,他漂泊西南时写病马或者已无风发意气的马。这是他自身经历的反映,也是多种作用于人的因素的反映。诗人在借马寄托理想和情怀的同时也道出了社会的兴衰,反映了社会的弊端。总之,杜甫通过咏马寄寓了自己的情怀和信念,并且反映了对他所处时代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已经是流派众多,百花齐放。呈现一种繁荣热闹的局面,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怪奇诗派,并且今人对他们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对唐人创作的咏侠诗却极少关注。往往将它看作边塞诗的内容之一。如果说隐逸的社会风气促进了山水田园诗在唐代的发展和繁荣,战争和多民族的融合促进了边塞诗创作的形成和繁荣,那么唐代的任侠风气则产生了波及整个唐代社会的咏侠诗。  相似文献   

7.
李白咏侠诗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诗歌的思想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咏侠诗在唐朝也成为众多诗人表述心志的另一种方式。李白不仅有任侠的经历,而且创作了大量的咏侠诗,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分析,对于理解李白的功业理想和心理期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唐代中期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他早熟又早逝,一生只作过九品小官,27岁便郁郁而死。李贺所写《马诗》共二十三首,这组诗大都是通过咏马,赞马,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所选自《马》是组诗的第五首。对这首诗,清人姚文燮评曰:“边气未靖,奇才未伸,不禁雄心跃跃。”方举世也说:“大漠沙似雪’,此言  相似文献   

9.
李贺咏马诗借马言志,托马抒怀,在马身上融注了诗人的情感、身世和印记,使得人、马浑然一体,具有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同时具有遗貌取神、去形写质、对比烘托、构思巧妙、语言生动、通俗易懂的鲜明艺术特色,堪称古代咏马诗中的精品佳作.  相似文献   

10.
温庭筠诗中大量出现的"马"意象,展示了衰败的晚唐背景下文人志士的复杂心态:既有光鲜亮丽的宝马形象,也有边塞征战的铁马铮铮,更有命途多舛的困顿之马。诗人对马情有独钟,马是其命运的化身和人格精神的心灵寄托。其原因主要在于晚唐政治、经济、社会情况对士人心态的影响,温庭筠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坎坷的人生遭遇以及对于前辈李贺咏马诗的学习与继承。  相似文献   

11.
和亲作为唐王朝与周边游牧民族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当时人的生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直接促进了唐代边塞诗的创作。吟咏和亲女子的诗歌在唐代和亲类边塞诗中占有重要比重,其中咏当朝公主和咏汉代和亲女子王昭君的诗歌尤其值得关注,这些诗歌为唐代边塞诗注入了一种新的格调,使边塞诗在刚健慷慨的主流之外,又增加了庄雅端肃的庙堂气和幽怨苦恨的宫怨气。  相似文献   

12.
杜甫生性爱马,少壮时即善骑射,一向对马怀有真挚的感情。他先后写了六七首咏马的诗篇,各具生动形象,蕴意深刻。《房兵曹胡马》是杜甫咏马诗中的名篇。全诗如下: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首诗作于唐玄宗  相似文献   

13.
在浩繁卷帙的杜诗中,有不少歌咏马的诗。这些马诗贯穿了杜甫创作的四个时期,从侧面反映了杜诗思想的蕴籍凝重和风格上的沉郁遒劲之美。不论从其思想上,还是从其艺术上都堪称上品,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同蜜蜂、海燕一样,骏马是诗的好题材.翻开杜诗,各种名马在他的笔下互睹芳姿,仿佛是一幅骏马荟萃图。作者咏马而马不离人,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张祜宫词占有重要的地位。张祜创作的宫词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多一题一咏,富于变化。张祜常以春秋笔法写作宫词,藏褒贬于叙事中,形成了讽谏委婉、构思工巧、造语清新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的诗学理论在唐代诗学理论体系中有独创性.李商隐反对诗歌创作囿于儒家道统思想,强调创作“以自然为祖,元气为根”,以充沛真实的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他重视诗歌的缘情功能,主张“必用咏达,以通灵性”,用诗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偏尚诗歌艺术美的同时,李商隐提倡文质并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意境创构,在唐代达到了完善,这是因为唐代山水诗人普遍采用“即目入咏、临景构结”的方式进行创作。“当下”的审美感兴使情景融合为一,自成完善的系统,更使诗人通过瞬间的直觉把握到事物完整的、真实的感性存在,从而在诗歌中创造出纯净浑融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全唐诗》是有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它大致包括了流传至今的唐代所有诗人的创作。要研究唐代诗人、文学流派、作家群,或从任何一个角度去描述和探讨唐代诗歌发展变化的内部规律,都离不开这部煌煌巨著。《全唐诗》又是唐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举凡唐代政治、经济、军事、科举、宗教、艺术以及民俗、世风,无不在唐诗中得到深刻而生动的反映。对于治唐史者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8.
南朝徐陵编撰的《五台新咏》,是一部“于汉魏六朝无所诠释,凡言情则录之”的诗歌总集。因为收录的大多为“言情之作”,对后代文学起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玉台体”,历来颇受非议。这是一部什么样的诗集?在爱情诗的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呢?这是评价《五台新咏》须要探讨的两大问题。对于前者,本人已在础作《试论证台新咏助思想内容》一文作了论述,本文试就后一问题作些探讨,特别是对唐代爱情诗发展的作用,试陈一己之见,以就教于同行专家。要探讨《五台新咏》对唐代爱情诗发展的作用,首先必须了解该诗集在爱情诗发展史上的地位。我国…  相似文献   

19.
《马》这是李贺写的一组马诗中的一首。他是中唐一位很有才华的作家,有理想,有抱负,很想干一番事业;但当时社会不可能使他有实现雄图的机会,只好把满腔热情倾注到诗歌创作中去。他想象丰富,诗的意境阔大,富有气势。马是一种雄壮威武、灵巧善驰的动物。在古代战争中,马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力量,名将和名马常常是联结在一起的。因此,诗人用马来象征人,借咏马来抒发自己  相似文献   

20.
骏马神宇轩昂,禀性忠勇.自战国奇士郭隗以千里马喻英才以来,文人骚客咏马者多矣,然而最讨我喜欢的还是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起先是因为好奇,想看看这骑驴背囊觅句的“鬼才”如何写马.后来读得多了,才觉得这组诗一无所谓鬼气,二无所谓晦涩,有的倒是追求功业的向上精神和针砭时弊的忧患意识;且单就规模而言,它几乎占了贺诗现存总量的十分之一,在古人咏马诗中亦不多见;尤其在构思和寄托上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