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广大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各册教材,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何为乡土情怀?乡土情怀就是指一个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一块土地上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情的人、事、景、物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我们要用好手头的教材,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文本...  相似文献   

2.
将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以乡土文化促进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是:掌握本土历史文化渊源,走进本土自然人文景观,参与乡土风俗活动,借用网站整合学习乡土文化与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应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深入挖掘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乡土资源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具有地域特点的优秀地方文化,它反映着特有的地方精神气节,表达着一定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意识,其内容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整合渗透和努力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优化语文教学结构,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激活学生学习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品读诗词,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诵读小古文,以培养深厚的文化素养,进行诗配画创作,以培养高尚的情怀素养。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13):27-28
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是基本内涵之一,它是主体对共同体的认同,进而推动其向上发展的一种精神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以及传承受了很大的关注,特别是语文教学实践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家国情怀"内涵相契合的内容,并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渗透,使得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悟,从而转化为个人的一种精神力量。本文即探讨《傅雷教书》教学实践中对"家国情怀"渗透的意义,并提出具体渗透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教育部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公布,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家国情怀成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小做起,将中华文化的元素融入教育中,让本土教育能够传承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传统、乡土知识。教育不仅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也要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幼儿发展的本土资源。黔西北作为贵州彝族聚居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黔西北彝族音乐文化,挖掘适宜的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的教学中,不仅是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是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学科核心价值观。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同时还要求把"家国情怀教育"落实到高中历史课程中,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0.
在美术教育中提倡开发和利用民间艺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本土地方的文化艺术,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获得乡土情怀,认同自己的文化,培养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感情等作用。美术教师首先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传递者,是民间艺术的弘扬者,不仅要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要以此来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这一做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其丰富、博大的文化遗产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为其自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外来文化正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悄悄抢夺阵地,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气氛,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乡土文化,是一个地方反映特定地域自然和人文特色,表现特定受众文化心理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不仅是对本土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一种传承,也是培养幼儿乡土情感、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构建特色园本课程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文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幼儿爱家乡的意识,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从收集资料,了解乡土文化组成,构建乡土课程;开展活动,理解乡土文化内涵,完善乡土课程;走出校园,加强乡土文化实践,深化乡土课程这三方面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文化资源,对园本课程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新的教育理念提出,学生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编版小学《语言》也大单元模块中专门设立了传统文化单元。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就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单元。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双线并行”的特点:就人文主题而言,教师要了解学生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是什么,并从情感和立场上认同它;就语文素养而言,学生要了解他们需要接受什么样的听、说、读、写训练才能学到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作者提出大单元视角下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民族具有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乡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发扬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立足中国实际,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立足乡村文明,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然而,  相似文献   

15.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将小学语文与乡土文化实践活动相融合,其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意识,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加强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二,能够有效挖掘教育工作者的潜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作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与此同时,能够将乡土文化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中,使得零散的乡土文化资源得到传承,且能够在民间传承。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挖掘本土教育资源,而闽南地区丰富的乡土资源为本地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更是激起本地学生写作灵感的源泉。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充分重视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尤其是与语文写作教学的融合。本文简要阐述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必要性,以及乡土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了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的可行性,并提出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作文的教学原则,针对如何有效促进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三篇中提到:"学校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资源,对学生进行本地区、本民族传统的、乡土的音乐教育。音乐教师要善于将本地区、本民族的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学校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感悟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以至用乡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用乡土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用乡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便于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发展。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融入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只有这样,才能不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促进中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情操的全面提升,使之成为一名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材。一、在文本教学中融入乡土元素乡土文化与生俱来带有较强的草根性,或者说很接地气。而且往往那些接地气的事物多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并且让人感受到亲切感。因此,在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木兰诗》为例,阐释了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英雄情怀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学中以英雄情怀为突破口,有效分析和解读花木兰身上体现出的巾帼英雄本色,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智、勇、义等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英雄情怀,可为学生的英雄价值观打下正确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指出语文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语文课程要以涵养高尚审美情趣、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为重点,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