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璜》由"叙事"和"杂议"两部分组成,从事拜伦研究的学者多倾向于突出"杂议"的主旨性而相对忽视了它与"叙事"的联系。而"蓝袜子女士"的频繁出现,将"叙事"和"杂议"联系起来,为《唐·璜》主题涵义提供新的阐释空间,这却为评论界所忽视。本文拟从"蓝袜子女士"现象入手,聚焦女性写作对当时英国公共话语的影响,将《唐·璜》中拜伦对"蓝袜子女士"的描述及评论,视为感受这种影响和冲击的个案,说明女作家淡出英国"浪漫主义"经典解读这一现象的虚假性。如果说杂议部分再现英国摄政王时期公共空间"女性化"特点,并言说诗人的不满,那么虚构的叙事则体现了拜伦重构贵族精神主体话语的努力。这种"努力"蕴含了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厌恶和对人性异化的焦虑,这是理解《唐·璜》杂议与叙事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唐·璜这一角色充分展现了莫扎特独有的音乐风格。笔者通过分析这一角色的音色、共鸣、音量,起音、音准、语言,音域、声区转换以及呼吸控制、句法,在展示莫扎特人声处理特点的同时,从技术层面更准确地诠释了唐·璜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3.
莫扎特擅长运用各种重唱形式来展开复杂的戏剧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音调来塑造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歌剧《唐.璜》的分析,揭示莫扎特音乐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4.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具有巴赫金所分析的狂欢化文学的各种特征。这部小说在魔幻现实主义之外,从巴赫金的"复调""狂欢化"等理论中汲取养分,创造了一个"狂欢化"的世界,构筑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狂欢化"小说空间。小说中的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无一不流露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中存在一个"声音世界",其主要以大自然之音、人物话语以及民间音乐三种形态表现出来。纵观其小说作品《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民间音乐》、《檀香刑》等均有三种声音的自然融入,且以民间音乐为主。这种技法实现了民众与权利者的自由平等对话,是巴赫金狂欢化世界感受的体现。莫言重新发掘出"五四"后受到遮蔽的民间话本小说与戏曲声音,为当代文坛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6.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创造了一个主流社会主宰下的黑人社区——“底部”,书写了“底部”的黑人勇士秀拉、伊娃、夏德拉克等挣脱白人压迫、建构主体身份的艰辛努力。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视域下,小说《秀拉》的三个狂欢化特征——狂欢化的"边沿"时空、狂欢化的怪诞人体和狂欢化的死亡形象,深化了作品的批判性主题,彰显了作家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7.
“脱帽吧,先生们!这里是一位天才!”这是1831年12月,舒曼发表在《大众音乐报》四十九期一篇评论肖邦作品第二号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话。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乐评论文章。德国人之知有肖邦,是从舒曼的这篇文章开始的。肖邦在1827至1828年间,采用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第一幕中唐璜和策丽娜的小二重唱作为主题,写成了作品第二号——钢琴和乐队的变奏曲。  相似文献   

8.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唐·杜甫《吾宗》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以国家之务为己任。唐·韩愈《送许郢州序》  相似文献   

9.
新批评将文学作品从历史背景和作家生平中抽离,排除读者对作品反应的价值,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对作品的"外在形式"进行研究,如格律、结构、视角等,同时还挖掘作品的"内在形式",如作品复杂性、模糊性和矛盾性及其之间的有序联结,并将之作为判断作品高下的标准。文章运用此理论对拜伦作品《唐·璜》选段《哀希腊》进行解读,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对作品本身进行观察,一则更为充分地理解作品的意义,二则开拓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每阶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都指明了对诗词教学的具体要求。我们的唐宋词教学,无论是中年级还是高年级,理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想象。"体验""想象",都启示我们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主观能动的。唐宋词教学必须关注"学为中心""学生本位"。本文呈现当前唐宋词教学中"学生本位"被忽视或者无视的教学现实;分析唐宋词教学中"学生本位"缺失的主要原因;结合笔者的课堂实践探索,从"先学后教""品评鉴赏""比读启思"三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穆时英在《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三部小说集里塑造了"跳舞场"与"后花园"两大意象。这两重意象代表了"都市/现代"与"田园/传统",纷杂交错地出现在小说文本中,体现了穆时英现代意识与古典情怀的奇异碰撞:一方面,作家展示都市人在"跳舞场"中的狂欢与孤独。另一方面,作家无法为人物在以舞场为代表的都市找到精神出路,只得转而建立一个与世无争的"后花园"。除此之外,现代派种种技巧的自如挥洒与古典意象的时时闪现,也显示出作家现代意识与古典情怀的交锋。  相似文献   

12.
从物我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考察,《文选.赋》"物色"类所录作品与先唐其他物色赋的艺术结构类型大体有以主观意绪结构全篇和以对象的空间布局结构全篇两种。《文选.赋》"物色"类所录作品全为以主观意绪结构全篇,部分先唐物色赋以对象的空间布局来结构全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言,以对象的空间布局结构全篇的物色赋,缺乏激动人心的感情力量,并不是成功的作品;而以主观意绪结构全篇的物色赋,则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文选.赋》"物色"类所录全为以主观意绪结构全篇的作品,充分说明了萧统不一般的艺术眼光。  相似文献   

13.
《南方周末》2009年10月1日A2版"新中国六十周年特刊·资治通鉴"中,刊发了十年砍柴先生的大作《平治之世,不测之忧》,该文梳理了唐王朝前60年间的政治得失,文中写道:  相似文献   

14.
王翼 《语文知识》2015,(4):32-34
《琵琶行》是中唐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与《长恨歌》齐名,被誉为他的艺术双璧。千百年来,《琵琶行》像一颗耀眼的明星,高悬空中,为世人瞩目,为世人痴迷,为世人膜拜。人们吟诵,人们深思,人们玩味,它留给后人的太多太多,就连唐宣宗李忱都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褒奖,清代张维屏也有"一曲琵琶说到今"的感叹。可见,它有极强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5.
李肇《唐国史补》中"大历之风尚浮"一语是对中唐大历时期诗文风尚的概说,因下语精简而颇令人费解。在此拟借助《中兴间气集》一书考察当时的诗文风尚,然后将其与大历士风一层相挽和对照,对"尚浮"一说作解。  相似文献   

16.
《大话西游》是一个典型的大众文化文本,分析它受欢迎的原因可以解释大众文化的一些表征。《大话西游》的狂欢化的书写策略诸如,戏仿、脱冕、狂欢化的广场语言等产生了文本的狂欢化审美效果,因此我们说它是一个“狂欢化”文本。  相似文献   

17.
《杂文报》2014年2月11日3版《假如真的官不聊生》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假如真的有一天,我们把权力关进笼子,让公权力变成孙子,人民成了大爷……官员变成公务员,公务员变成服务员,那么,我们会像节日般狂欢,弹冠相庆。这里的"弹冠相庆"用错了场合,用错了对象,混淆了褒贬。明显误用,改用"额手称庆"要恰当些。"弹冠相庆"是个成语。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意思是准备做官。典出汉·班固《汉书·  相似文献   

18.
《中藏经》里已经出现隋唐时期才传入中国的"密陀僧""阿魏"等药物。方药部分"个""枚"分别出现29次和3次,汉语史上,"个"在唐以后取代"枚"成为最常用泛指量词;且书中已有唐以后才出现的量词"次"等。据此,《中藏经》"方药"部分成书在唐以后,而非东汉。  相似文献   

19.
《河西学院学报》2019,(1):46-54
笔者认为:《贺盛唢呐班与甘州古乐》一文坚持的"甘州古乐(唐大曲之母曲《甘州歌》)现存在于张掖市安阳乡的唢呐乐班"的论点有误;"甘州古乐"这个称谓在该文中缺少学理依据,它如果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提出还需重新论证;唐大曲中的《甘州》等"摘遍"的流变问题相当复杂,尚需进一步探究;贺盛唢呐班所奏之"古乐"与该文所讲的"甘州古乐"即"唐大曲之母曲"无任何关系;观察或参与传统音乐文化活动时应持有敬畏之心,探究它们的本质时应抱有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王贞虎 《语文天地》2011,(18):43-44
三国·魏·郭遐叔《赠秸叔夜》诗:"心之优矣,视丹如绿。"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唐·李白《前有搏酒行》诗:"催弦拂柱与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