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蓉 《巢湖学院学报》2007,9(1):103-106,112
商业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艺术,具有明显的认知特征。成功的广告总是能否抓住广告受众的心理,尤其是受众的认知心理。关联理论作为探索交际与认知关系的语用理论,对于解释广告语言对于受众的影响具有一定启示。本文在现有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最佳相关原则等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广告修辞中的具体言语实例,阐述了这一理论的语用价值,揭示了关联理论框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倪铭晖 《海外英语》2011,(15):253-254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语言对于一则广告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告商经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尤其是双关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揭示了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该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旨在从理论上分析广告双关语是如何作用于受众并使其获得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3.
广告在当今社会几乎是无所不在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向受众传递最有效的信息,广告制作者们便更加注重运用各种语言技巧来促进销售,而双关语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手段。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受众对带有双关语的广告的理解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双关语促成广告顺利交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为了使其产品达到畅销的目的,会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用不同的广告语言,使受众能更好地接受其传递的信息。因此,广告人应针对受众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广告语,使其达到最佳的关联效果。  相似文献   

5.
双关语是一种能有效吸引、保留受众注意力的语言手段,是英、汉广告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作为最常见的食品广告,当然也离不开双关修辞的宣传促销作用。运用语用学理论来分析英、汉食品广告双关语如何通过注意力吸引策略作用于广告受众,并使其获得最佳关联的,同时又指出跨文化广告中语言、文化因素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
诗型广告的语言风格保持了诗歌特点,其传达给受众的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在关联-顺应理论框架下,诗型广告的翻译其实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一个不断顺应与选择的过程。从语言与文化的复合维度来看,翻译诗型广告时,认知语境中的顺应与关联,是译者成功传达原文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党美丽 《文教资料》2013,(13):24-26
尽管广告交际与关联理论所讨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有一定差异,但从本质上来讲,广告交际仍属于明示-推理交际范畴。广告的功利性导致广告受众对广告采取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故广告制作人使用新奇隐喻作为明示刺激信号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引导受众参与广告信息的推理过程,从而在有限的篇幅内迂回向广告受众传递更多有效信息,将受众导向最佳关联,进而达到广告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8.
童晓岚 《海外英语》2012,(9):255-256
该文运用实例证明了关联理论对广告隐喻,包括文字隐喻和图画隐喻,有极强的阐释力,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了隐喻如何作用于广告受众,使其获得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使得广告在翻译时借助于不同文化的某种共性,迎合了不同受众人群的口味,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文章首先对关联理论和广告翻译分别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进而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广告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表现关联理论的实际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0.
赵瑞 《成才之路》2010,(18):86-86
关联理论是当代新的语用理论,它指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在解释交际理解过程的诸多理论中,它最具解释力。根据关联理论,理解广告话语的过程是一个交际的过程,是广告受众寻找话语最佳关联的过程,该过程也是受众根据各种语境假设,推导广告话语的含义,从而解读广告主所要传递的信息的过程。本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跨文化语境下的广告的成功及失败案例,提出跨文化广告应充分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他国人民的认知心理及风俗习惯,让他国消费者对广告产生最佳关联,更好地理解广告内容及意图,从而实现广告的最佳效应,更好地宣传本国产品。  相似文献   

11.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我们进行言语交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关联理论的语用价值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接受和肯定。对于广告来说,关联理论为广告的解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推理模式,本文试用关联理论来分析英文广告语是如何吸引广告受众注意力,并使其获得最佳关联的。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广告双关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广告主为达到其推销产品的目的,经常运用双关语策略来引起受众的注意。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以实例赏析了中英广告运用双关语以达到吸引受众,取得最佳关联的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时刻影响着受众的消费行为,同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在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的指导下.本文指出广告语言的产生是顺应的结果,能否说服受众购买产品取决于语境顺应,即广告语言对受众心理的顺应.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理论,关联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从关联理论看广告翻译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寻找关联,解释广告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关联理论,理解广告话语的过程是一个交际的过程,是广告受众寻找话语最佳关联的过程,该过程也是受众根据各种语境假设(旧信息)推导广告话语(新信息)的含义,从而解读广告主所要传递的信息(交际意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双关语是广告语中一种很重要的修辞手法。本文以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和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Blending Theory)为依据对英文广告中的双关语进行分析,探讨广告受众解读广告双关语的心理机制。研究再次验证了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互补性,两者结合对英文广告双关语的解读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社会问题的产生,公益广告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正在蓬勃发展。由于公益广告具有教育功能、象征意义、受众的广泛性等特点,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关联理论中的明示——推理交际观以及最佳关联两个基本理论,探讨公益广告的情感诉求的实现,以期能丰富和发展关联理论对于公益广告的研究。研究发现:情感诉求手段只有恰当地结合具有自身语言特色的公益广告才能充分实现广告的情感诉求,达到最佳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广告书面文体中的双关语现象,以及双关的特点、功能。指出广告双关语要求达到最佳关联,才能使广告获得意想不到的语境效果,给受众带来新、奇、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花园路径现象与图文广告具有相关性,广告受众在图文广告解读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花园路径现象"。图文广告中出现的"花园路径现象"是一种广告受众对其经过认知语用推理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图文广告中出现的此种现象能得到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的一个著名的语用学理论,它对广告语言模因的制作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制作广告语言模因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诉诸模式:诉诸强关联的制作模式和诉诸弱隐含的制作模式.不管是强关联还是弱隐含,只要广告制作者能匠心独运,所制作出来的广告语言模因就可能会产生良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