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或是习惯了遵从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范式的缘故,每次在学生汇报字词预学的环节时,我都是只对词语的是否“读正确”做检查,而涉及词语的理解和朗读品味。便全是放在了课文的理解中顺势而行。想想。  相似文献   

2.
<正>朗读可以让学生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它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朗读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非常推崇朗读教学,他把朗读称之为"美读"。但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很多时候把"文"看得十分重要,却贬低了"语",甚至把它给忽略掉,朗读似乎越来越不被语文教师所看重。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4.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妈妈:你看这首诗,是谁跟谁分别呢?快快:是李白跟汪伦。李白要坐船走了,汪伦唱着歌来送他。  相似文献   

5.
怎样读文章     
有的同志给我来信,要我谈谈怎样读文章;有的同志要我谈谈怎样写文章,特别是怎样把文章的结构安排得好些。我想,这两方面能够统一起来。读文章可以这样读法: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粗读一遍的目的在于对这篇文章能够“粗知大意,得其梗概”。因此,哪怕篇幅比较长,也尽可能一口气读下来,有少数地方不甚明了,暂时由它去,不细想,也不查字典。  相似文献   

6.
文章四读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遍读。”又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都是阅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当然,一篇文章读百遍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初三学生,时间紧,任务多。尽管如此,要提高阅读能力,要在中考中阅读拿高分,甚至满分,那还得加强阅读。百遍不现实,十遍也不够现实,那就四遍吧!  相似文献   

7.
怎样读文章     
有的同志给我来信,要我谈谈怎样读文章;有的同志要我谈谈怎样写文章,特别是怎样把文章的结构安排得好些。我想,这两方面能够统一起来。读文章可以这样读法: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粗读一遍的目的在于对这篇文章能够“粗知大意,得其梗概”。因此,哪怕篇幅比较长,也尽可能一口气读下来,有少数地方不甚明了,暂时由它去,不细想,也不查字典。想一遍,就是想一想那个大意和梗概。什么是大意和梗概呢?主要是这么几点:1.这篇文章主要地谈了个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2.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为了什么目的而写的?3.文章里主要说了几层意思?…  相似文献   

8.
<正>从教高中语文十余年,换过了好几种语文教材版本,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不管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都没有苏辙的文章入选,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又询问了初中的语文老师,发现初中教材中也没有苏辙的文章,我不禁发出一声浩叹:子由文章今何在?"一门父子三词客","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三苏"之名,如雷贯耳。很多人知道苏洵、苏轼的文章,因为教材里有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石钟山记》《赤壁赋》等;但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相似文献   

9.
<诗经>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明恋人牵手的结盟,殊不知执手中是开始,如求偕老,则是生死契阔、至情不渝,而且彼此可以用生命交换的过程.这样的情感在平常岁月里都罕见,何况在那个蔑视爱、否定爱,把人与人之间的相慰相勉看作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年代里.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课本内学了许多优秀的课文。 课外也读了不少文章,其中不乏名篇佳 作。虽然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 了文章的内容与中心,但对文章的写法却 研究不多。殊不知,读与写是相互依存的, 写作素材可以到大自然与社会实践中去 观察、积累,而写作方法则要从别人成功 的文章中去借鉴。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 某些重点课文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1.
从三月末到现在,每天出门口罩是必不可少的“行头”;遇见熟人,微笑点头取代了以往的握手礼;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加强锻炼、放松心情、勤洗手、远离非典。 “非典”,这一可怕的名词,成为了这一季最热的常用语。轻风习习,却不见心头那片云随风吹散。心情随各地疫情的消息浮浮沉沉,每晚在星光灿烂的天空下,期待有星划破夜空的寂静,承载着我的愿望落向不远处: 祝愿抗非一线的英雄们平安归来,祝愿被病痛折磨的人儿早日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06,(4):27-27
儿子,爸爸、妈妈看了你的章,才了解了你内心的真实想法,感到很欣慰。看来我们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我们是应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谈了。  相似文献   

13.
天下最会"唱"作文的女生是……是谁?--是广西的刘三姐! 这天,阿木老叔请刘三姐下凡来,和小朋友们"唱一唱"怎么描写景物.一位小朋友问:"三姐阿姨,什么是景物?"刘三姐开口就唱:  相似文献   

14.
有些同学写作文没有话说,主要原因是认为日常生活都是老一套,太平淡,枯燥乏味,不值得写;如果自己的生活;不寻常,新鲜离奇,肯定有写不完的东西。这种看法对不对呢?坦率地说,不对,这是对写文章这件事缺乏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处处有文章     
刘墉 《教师博览》2005,(8):42-42
网上说土耳其人很爱喝咖啡,甚至能用剩在杯里的咖啡渣为喝的人算命。  相似文献   

16.
处处有文章     
最近我要写一篇有关咖啡的文章,就上网去查,结果我要的东西没找到,却发现好多有意思的事。譬如网上说土耳其人很爱喝咖啡,甚至能用剩在杯里的咖啡渣为喝的人算命。何止咖啡渣能算命,古人说“见微知著”,从许多微小的征象都能看出大的情势。譬如有一派理论说掌纹会因为使用工具的不同而改变。常拿毛笔的人,智慧线自然比较长,总持锄头、锤子的人,感情线会比较直,看手相的人只是从那纹的情况来推想罢了。又有一派说法是,任何一样东西,都是经过千年万载演化至今的,所以从每样东西上都能见到天地间的“理”,即使在溪谷里随便捡起一颗小石子,也能推想出它过去的遭遇。  相似文献   

17.
18.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朱德同志一方面指挥英雄的八路军,在太行山之侧,在华北敌后,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立下了卓著勋劳。同时,在战斗间隙,朱德同志又挥动采笔,写下一首首雄伟壮丽的诗篇。这些诗篇,可以说是在迷漫的烽烟中和隆隆的炮声中诞生的。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时代气息。《赠友人》就是朱德同志抗日战争时期写的诗作中的一首。  相似文献   

19.
读有读相     
顾盛杉 《教学随笔》2011,(10):14-15,40
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其实,读也有读相。摊读,就是将书放在桌子上或者膝盖上,用一种审视的目光,对那些文字进行检阅。人对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这样的读相,有些认真的味道。  相似文献   

20.
入情入境读文章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它要求读书的时候,进入到书中的时代背景、具体情景和事件之中,随着书中的事件和人物一起去行动,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去体验,去思考。这种读书法,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和体会书中所描写的时代背景、事件过程、人物的命运、情感、认识以及文章的思想,从而达到对文章的深刻理解。这种读书法,需要有再造想象参与其中,它在解读文章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学生的精神成长大有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