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生理学的角度揭示了足球赛前准备活动对提高运动员的活动能力,减少运动创伤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地组织赛前的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训练或体育比赛中,怎样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应从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保健学等学科去理解和掌握它的作用、好处及意义、从理论和实践上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及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运动训练学和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在目的、内容和形式上全面分析了摔跤练习传统意义上的准备活动,特别指出一直以来充分的准备活动对提高摔跤练习质量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当前摔跤训练体系下准备活动内容的变化和发展以及新的准备活动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方面所表现出的更加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简述了标枪运动员赛前准备的特点、内容及应注意的事项.这对增强运动员身体活动的能力,提高身体承受大负荷量的训练,提高运动成绩,防止运动损伤均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5.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和判断的综合能力,使运动系统和各种器官预热,使动作更加协调,从而减少错误,避免损伤。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前不久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做准备活动没有必要的学生占85%左右。应该说学生不重视准备活动的根源在教师,因为很少有教师经常对学生讲述准备活动的重要意义,而在教学…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上的准备活动可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受伤,并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将自编游戏、自制器材融入准备活动,在活动中设置挑战性任务,组织便于学生自选活动的“体育超市”,引入小型竞赛、创新慢跑等,丰富准备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保障运动安全。  相似文献   

7.
锻炼或比赛前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是提高运动水平、防止运动创伤的重要环节。有不少学生甚至有些老师由于对运动前准备活动的作用了解不够,往往对其重视不足,准备活动草草了事,甚至不做,结果导致比赛成绩发挥不好或造成身体受到损伤,实际上,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是不能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预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套餐式"准备活动的探索。本文从目标引领——提高准备活动针对性、设计新颖——提高准备活动趣味性、组织得法——提高准备活动有效性三个方面对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体活动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使动作完成得更加协调、准确、减少失误。  相似文献   

10.
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能力,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人体机能惰性,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相对静止状态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从而缩短人体对运动的适应过程。准备活动还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并能从活动中得到有益的健身作用。由此可见,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准备活动做得不恰当,违反了它自身的规律,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下面就谈谈如何才能做好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11.
对于《孙子兵法》的权谋用兵思想,历代思想家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往往忽视《孙子兵法》在战争观和治军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仁本精神,从仁本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了《孙子兵法》仁本观产生的根源及其主要内容,并通过与《司马法》仁本观的比较,阐释了《孙子兵法》仁本观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日益受到西方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其原因,首先在于其超越时空的巨大理论价值,其次,《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兵学的代表作,对于反思西方军事理论,弥补其中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还因为它所提示的军事原则契合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3.
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孙子兵法在爱国思想、人本思想、创新思想、变化思想、谋略思想等方面,充分体现了齐文化的丰富内涵。齐文化孕育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展现了齐文化的亮丽风采。孙子兵法不愧为齐文化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构建了一个精美恢弘的兵学体系。唐代李筌认为《孙子》十三篇的排列顺序即表明它本身有着完整的体系,南宋张预、郑友贤也认识到了《孙子》兵学体系的存在。日本江户时代的山鹿素行从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角度概括了《孙子》的全部内容,并进而分析了其兵学体系。20世纪40年代以后,萧天石、郭化若等用现代军事学的观点来框定《孙子》兵学体系,吴如嵩、刘庆、赵海军等从范畴出发探索《孙子》兵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约在四五世纪,最迟不晚于6世纪。吉备真备并非《孙子兵法》引进日本的第一人。日本的《孙子兵法》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奈良时代至室町时代(710—1603):秘藏家传时期;江户时代(1603—1868):刊印注释时期;明治时代至今(1868—)融合拓展时期。各时期研究呈现不同特点,从而使日本成为应用《孙子兵法》最为普及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兵家心战思想博大精深,内蕴丰富,指涉全面,构成一个具有东方兵学特色的完备体系。古代兵家注重心战进攻,针对战场敌军将士的心理特点,主张心战为先、心战为上,达成夺其心乱其志之目的;同时也注重心战防御,强调激心励气,善于利用求生原则、同欲原则与禁疑原则以振奋士气,强化斗志。正确实施心战须着重处理好国家大战略与心战、兵战与心战、心战进攻与心战防御之间的关系,努力追求最佳的心战效应。  相似文献   

17.
《将苑》和《便宜十六策》被后世传为诸葛亮亲著,并被称为《孔明兵法》或《诸葛兵法》。在对其出处考证的基础上,重点对其中所蕴含的军事情报思想作一一剖析,并研究了其对《孙子兵法》的继承和理论沿袭。  相似文献   

18.
介绍《孙子兵法》的几个主要英译本及美国学者对《孙子兵法》研究的情况与特点,分析了美国学者关注《孙子兵法》的原因,从而对美国《孙子兵法》翻译与研究的情况获得总体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蕴含的人本管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滨 《滨州学院学报》2007,23(5):168-171
《孙子兵法》中蕴含丰富的管理思想。联系管理学理论发展的4个阶段中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中的人本管理精神可以概括为"悟道施仁"与"知人善任"。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在经济领域中应用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战国时期,这与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有着直接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成为中国的主导性经济形式,由此也就形成《孙子兵法》在经济领域应用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孙子兵法》基本理论与当代企业经营实践的结合,必将对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学派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形成《孙子兵法》在经济领域中应用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