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22,(1):24-31
广西女作家杨映川始终坚守文学桂地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书写,其作品中的地理属性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在杨映川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将故事背景、人物成长都巧妙地融入地理空间叙事之中,展现了桂地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作品流动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并显示出其本色写作方式。本研究旨在从文学地理学研究角度出发,挖掘杨映川儿童文学作品内蕴的文学经验与地理、童年之间互相交融的生命意识,还原儿童文学本有的地理诗学传统。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卡夫卡的作品鲜明地反映了20世纪西方文化"空间转向"的特点,具有极强的空间意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失踪的人》就彰显出卡夫卡式的空间意识:在结构上,作品打破了"成长小说"以时间为线的结构,而采用桔瓣式的空间形式,表现主人公命运的迷惘之感;小说在空间设置上,卡夫卡则分别从地域空间、生活空间以及虚幻空间三个部分通过似实非实的空间状态表现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以及面对这个世界时的孤独、迷惘和彷徨.  相似文献   

3.
在地方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从新疆地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教学环节方面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三个方面,探讨了新疆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语文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与风俗文化关系的角度切入,研究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影响,对进一步理解作家及作品大有益处.高鸿的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血色高原》《农民父亲》,全面展示了陕北地域独特的民俗文化镜像.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小说之神"的日本近代文坛白桦派代表作家志贺直哉,其文学亦被评论家称为"日本文学的故乡"。其作品中,有抗争、有拘泥、有挚爱,文学探求的目标少在社会,多在自我心境。《暗夜行路》是志贺后期的作品之一。文中充分揭示了"宽恕"意识的虚伪本质及志贺的"忏悔"意识。在《暗夜行路》中,志贺最大限度地清晰地艺术性地勾勒出了自己精神世界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的“乡土化”即:加大地域乡土作家的份量,以其亲近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地域性因素,以其差异性深化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从地域文化角度剖析作家作品,拓宽研读文学的视野。而“立体化”即是强调“博物馆意识”、“大文学史意识”,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由单一讲述变为讲述与图像、音像、实物、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多样形式。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9,(4):51-54
"死亡"作为一个经典的文学主题贯穿在西方的文学谱系中,不同的作家都在作品中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死亡意识,这些作家和作品共同组成了一支以"死亡"为书写对象的文学脉络。通过从不同的"死亡"角度切入不同作家的心灵世界,包括歌德进取式的死亡意识,莫里哀之死对普鲁斯特的反讽式死亡观的影响,《哈姆雷特》中呈现出的死亡的欲望,以及卡夫卡带有负罪色彩的死亡观。  相似文献   

8.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文学手法以及文学观念在作品中都有突出表现,并且他是最早认识到现代派需要有中国特色的一个作家。其短篇小说《夜叉》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许多西方现代派的思想,然而作者并不照搬这些经验,而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得《夜叉》成为他创作理论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学,是课程教学改革凸显“地方性”的重要体现.以“徽州文学”为例,从徽州文学的创作状况、主要类型、基本精神等方面论述徽州文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另外徽州文学进入《大学语文》教学在内容设计方面可以通过凝练主题及根据特定主题选取地方文学的经典作品体现教学内容的鲜明主旨,同时通过相应的单元拓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学史研究视野中的明清文学史研究具有以下特点和价值:一是以区域文学发展演变为线索,以"横剖"式的解构、建构,与文学通史、断代史、文体史构成互补;二是以呈现区域"文学生态"的方式,考察文学史的特质,从而发掘文学深刻的内涵与意蕴;三是以区域作家作品、文学风气为研究对象,微观分析与宏观考察相结合,以"多元"的形式弥补文学通史、断代史、文体史粗线条描述的不足.明清区域文学史研究的问题与误区主要有:缺乏创新意识,转抄旧的文学史;局限于旧的文学史观,沿袭旧的书写模式;缺乏宏观的文学史意识,描述或杂乱无章,或"失实"、"空疏";文献发掘不深,流于表面.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有关研究将在以下几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填补一些地域文学史的空白;从大的区域到小的区域;从地域文学通史到地域断代史、文体史.  相似文献   

11.
论滇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军”特指民国时期 ,由云南地方实力派组建、指挥和武装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军队。民国初年 ,滇军精锐 ,冠于全国 ;军阀混战时期 ,滇军一度称霸西南 ,影响全国 ;抗日战争时期 ,滇军为国之劲旅 ,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滇军走上了光荣的道路。滇军演绎了风云一时、威武不屈的角色 ,奠定了自己在民国时期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王飞 《科教导刊》2019,(11):88-89
WANG Fei(School of Marxism,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  相似文献   

13.
张颖 《教育教学论坛》2019,(27):250-251
思政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较大,而高职院校因其教学性质的特殊性,大部分师生把精力集中于专业学科,对思政教育并不重视。在此情况下,“思政课程”融入其他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在提高思政教育效率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对此,本文先分析了“思政课程”的基本情况,然后论证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探究了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食品工厂设计》作为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手段、课堂与课下学习模式、案例教学、实验(实习)质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课程改革创新,并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教育界都是关注的热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常包含4个基本步骤:制作数字化的教学资料并上传网络;自主学习数字化的教学材料并练习;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和反馈。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园艺植物识别》这类教学内容多、教学难点多、实践性强的课程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提升植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根据《植物学》课程的特点,结合云南地方特色和学生特点,对《植物学》教学方式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利用校园周边现有的植物资源,就地取材,应用于《植物学》实践教学和野外实习中。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听取指导教师现场讲解,拍摄照片,制作标本,查阅文献,制作PPT,进行小组汇报。在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这样不但节省了实习经费,每个小组还自发地制作、完成了精美的实习报告。最后进行综合评分,进行考核。如此既使同学们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文献检索、照片拍摄、PPT制作及图文编辑处理技能,还提高了自我展示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对《植物学》课程而言,通过教学改革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目标,改进了教学方式,提高了课程意识以及教学质量,达到了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点,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结合教学实践,提供教学改革理论指导,阐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参与式教学改变了传统单向书本讲授的弊端,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本项工作基于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形式,采用"学生主体的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模式,从"提出任务;合作讨论;讲解分享;领悟整合;应用提升"五个环节进行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流动是教师个体、高校组织基于各自可支配资源与理想需求进行协同博弈、联合决策的结果。高校教师流动的合理性是不同主体针对特定岗位人员变动的价值判断问题。主体最优化需求得到满足、组织内部各岗位上人尽其才、区域内人力资本得到最大化释放、高等教育行业的应有效能得到发挥分别是个体、组织、地区、行业评判高校教师流动合理的重要标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引才,需要在入选高校和非"双一流"高校的"零和博弈""合作共赢"间,在同质高校的"单打独斗""抱团取暖"间,在人才来源的"外引优先""内培为主"间,在既有人才的"择优而往""坚守情怀"间,在人才管理的"市场选择""政府调控"间做出多元统筹调和。  相似文献   

20.
加强高校本科专业的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教育学”专业是2000年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严格评审后,被批准为云南省普通高校首批重点建设专业。经过4年建设,该专业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建设方案的各项指标,在重点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被评审为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被评审为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