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媒体话语的互文性研究成为新近国内外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对一组关于2010年亚运会上的中国女排夺冠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新闻报道的标题和内容都具有互文性特征。这对于建构批评话语机制,监控语言背后的社会语用理据也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互文性为理论框架,运用语料库与定量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中美500强上市企业年报文本的互文性特征,试图发现年报互文性特征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中美总裁致辞在文本特征层面存在差异,中文总裁致辞篇幅较短,少用被动结构和第一人称单复数代词;2)中美年报总裁致辞在互文性特征层面存在共性与差异,均使用直接引语,披露绩效信息存在显著差异,但披露前瞻性信息未见显著差异,两类年报存在语块重复,直接引语的数量与侧重点不同。本研究对商务话语研究、商务英语教学和企业传播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婧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3(1):125-128,140
演说辞作为一种鼓动性的语言是西方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互文性与隐喻在演说辞中被广泛使用,本文从一个新角度,把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和认知模式的隐喻出现在互文性话语中的语篇功能。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演说辞中的互文性所体现隐喻的语篇功能包括隐喻的衔接、连贯功能,隐喻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游说功能,这些功能语篇价值体现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温骞 《现代企业教育》2009,(16):139-140
互文性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文本写作中的互文性隐喻,举例分析了在翻译具有互文性隐喻文本时通常采取的几种翻译策略。从而把原文中的文化底蕴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已经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而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又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再创造,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译者的角色,文本意义和跨文化互文三方面探讨,可以看出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特殊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张莉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80-82,107
一个语篇能发挥交际功能是由于具有语篇性,而语篇性取决于话语建构的七大篇章特征或要素:意图性、信息性、可接受性、形式连接、意义通贯、互文性和场合性。一个文本总会同别的文本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没有哪一个文本能够脱离它以前以及与它同时存在的别的文本的影响。互文性中对原作者引用、借用或化用他人或现成的成语典故、民间俗谚、传说故事等,在翻译中要坚持异化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文论从结构向后结构过渡时催生出的重要理念.对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互文性理论的发生发展、内涵等进行了梳理.并着重论述了其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以凸显互文性的特质及理论优势。  相似文献   

8.
韩志玲 《海外英语》2022,(20):31-32
京剧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国际上具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加强京剧翻译工作,使其能够顺利地对外传播,对巩固京剧的国际地位、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进而培养和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运用互文性理论对京剧翻译进行研究,指出将京剧文本中的互文指涉充分体现在译文中,有利于增强翻译的效果,使京剧更好地被外国观众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9.
歌德互文性思想及其实践体现在文本外互文性和文本内互文性两个方面。二者分别主要通过两个主体与影响、诗的形式与题材表现出来。结合歌德创作实践,从他有关两个主体、影响、题材、摹仿和独创性等的论述及其实践,我们把握到了它与当代互文性思想和理论之间的一脉相承。依歌德之见,文学创作中的文本内或外的互文性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必须的。然而,作家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向与自己个性相符的作家学习,以及把自己的气质灌注于作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是近年常见于各类研究文献的一个新词。但其泛化使用却不无问题。其实,这个概念从名称到内涵都还有待认真讨论。本文将要说明:"互文性"是"语篇间性"(文本间性),与互文根本无关。互文问题和语篇间性(文本间性)问题分属两套学问;但是二者都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幂姆”(meme)是英国学Richard Dawkins提出来的一个概念,用以说明化的传播,即认为化传播是通过幂姆的自我复制得以实现的。学作品互性研究,是从号察语篇间关系的方法来分析学作品。学作品的互性研究可以从多种理论进行探讨,“幂姆”论(memetics)可以是其中一种可供考虑的选择;根据这一理论。幂姆可以看作是学作品互性发生的一种“酶源”。本试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以幂姆为分析手段,建立起一个可供学作品互性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文性研究引入我国。文章讨论了互文性与阅读之间的关系,通过将互文性应用于泛读课教学的实践说明以建构语篇互文性的方法教授阅读课,学生的阅读成绩明显提高;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建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比建构语言基础知识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互文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流派和整体面貌作个简单介绍,重点介绍在翻译中有重大运用的理论和各家学派对互文性的分类。结合互文性的分类在翻译中的应用,我们提出在翻译中应如何对出现互文性进行分类,并相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自从法国文论家J.Kristeva首次提出“互文性”这一概念以来,对于“互文性”的研究屡见不鲜。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对互文性进行深入研究对翻译实践有着切实的指导作用。本文研究了“互丈性”与文学翻译的关系,突出了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是文本的基本属性,一个文本总是与其它文本相互关联而存在。互文性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打开了新空间,一方面可以扩大课堂的信息量,提升教学的文化含量;另一方面也将丰富教学策略的选择。以文本互文性为依据的互文性教学在意象的领悟、文本的比较分析、文本阐释空间的拓展、文本阅读史的引入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强调特定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前提。本文首先探讨了互文性的内涵,并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从互文性与联想意义的传递、互文性与注意价值、互文性与记忆价值3个方面阐述了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及其应用价值,指出互文性概念开拓了广告翻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赵丹 《英语广场》2023,(18):52-55
本研究根据MIPVU程序对外交部官网2021年1月—12月的发言中的隐喻进行研究,借助语料库分析研究工具AntConc对所有隐喻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隐喻语言表达,并根据Lakoff提出的框架理论,将隐喻表达分成10个框架,最后通过分析工具发现中国外交话语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历史传承,体现了中方与各国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反对阵营对抗、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国内某211高校内开展,以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旨在了解和掌握大家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外交致辞中古诗词的互文性及其翻译的理解程度。经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不同人对于不同诗句理解不同,大多数人未考虑到互文性层面。2)外宣中古诗词的翻译应从译员自身、翻译技巧、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提升。3)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古诗词和外交理念了解甚少。4)在翻译外交致辞中的古诗词时,结合互文性层面,能够在保留古诗词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让外国人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互文性成为外宣翻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值得后续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提升古诗词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9.
汉语修辞格"互文"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但已经不太为我们所重视,在现代生活中更缺乏普遍运用,所以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而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强调文本间关系的文学理论概念"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在我国却几乎是被简单地认作"互文".虽然两者在语言科学、思维认知、表述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某些联系或暗合之处,但"互文"、"互文性"两个概念应该只是一种字面上的巧合,没有本质的内在联系,二者分属于不同的理论范畴,涵义与运用也大不一样,更不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20.
人际语法隐喻理论最早由Halliday提出并被视为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美国的《奥普拉脱口秀》和中国的《杨澜访谈录》为研究对象,从人际情态系统的角度比较中美访谈类节目中的交际话语,研究发现两个节目在主客观取向系统、情态的三级量值、归一性等几个方面都存在异同点:两种语言都存在情态隐喻的用法,但英语主观显性的表达多于汉语,较多体现隐喻的高情态值,表现形式多样化;汉语则倾向于表达低情态值,情态表达更具抽象性。通过研究,人们对中美访谈类节目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人际语法隐喻理论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为人际话语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