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对新版中学语教材中的部分言注释提出了自己的商榷意见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中的个别注释提出了自己的商补意见并加以论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虽然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节选了很多经典的文章,但注释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文章选取其中三则,结合语境对“茫然”、“濡缕”、“迁灭”进行了辨疑和补注.  相似文献   

4.
孟祥印 《学语文》2014,(3):68-69
《赤壁赋》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现收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二册(必修)。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注释不尽如人意。下面分条加以阐述。一、苏子愀然现行新课标教材注: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正《赤壁赋》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现收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二册(必修)。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注释不尽如人意。下面分条加以阐述。一、苏子愀然现行新课标教材注: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2006年11月第2版第32页)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必修)却注为:忧愁凄怆的样子。(2004年9月第1版第154页)两个版本教材的编者对愀然一词的处理明显不同,但与教材配套使用的两个版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难点和重点。注释是否恰当准确直接影响文言文的教与学。然而,中学语文教材在文言文注释方面存在有待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就目前全国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注释进行商讨。针对有待商榷与当注未注两种现象共举11个有歧解的词条,并列举若干例子,使师生对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有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不当的注释会影响到学生对词句乃至整篇文章的理解,甚至会影响以后对文言文的学习。本文从人教版的初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一些注释不当的例子,剖析注释失当的原因,并探讨合适的注解。  相似文献   

9.
对初中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人教版课本文言文注释的质疑,结合古代相关典籍及文献资料,重点就"素琴""泯然""得无""固"等值得商榷的文言文注释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一第一册第五单元四篇课文属于先秦历史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和钴£国策》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文的部分注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我想谈谈我对这些注释的一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蓝秋   《广西教育》2013,(42):12-14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后文言文篇目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必须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人教版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而编写,  相似文献   

12.
新编中学语文文言文注释中存在着注释欠当、读音误注等训诂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商榷意见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方面。因此作注者要慎于选择,用注者要学会评判,要有训诂学知识做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刘蕾 《考试周刊》2007,(3):68-69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也不无可商榷之处。其中有的词语注音欠准确;有的词语注释较为笼统、含混、简单,个别地方出现错误。这无疑给讲授和学习文言文造成不便。本文就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一一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是古代汉语文字运用方面的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确切了解其意义和用法,有助于初学者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特征,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然而,在现行中学语文文言文注释当中,三者却往往被混为一谈,而且与目前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和工具书出现分歧,从而给中学古文教学带来诸多疑惑。  相似文献   

16.
高中文言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文言文选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水平。为了让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更加完善、合理,我们应该处理好与初中文言文的衔接,扩宽文言文选文的范围,增强文言文选文内容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7.
〔为乡里所患〕(初语二册《周处》)课本注为“被地方上的人认为是祸害”,欠当。众所周知,这是一个“为……所”表被动的句式,“为”引进主动者,“所”字后面是动词,这种例子在古文中常见,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剖。”(《史记·项羽本纪》)“囚犯卤簿,为前马所执。”(《聊斋志异·席方平》)“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梦溪笔谈·活板》)  相似文献   

18.
近读中学《语文》文言文,感到有几处注释未必妥当,不揣浅陋,提出来就正于大家。初中四册《西门豹治鄴》“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注:“以,这里相当‘以及’、‘还自’”。“以”当“以及”讲,就我们目前所具备的辞书看未见先例,古代汉语中,已自有“以及”一词,如:“公曰:‘不能其大夫,至于君祖母,以及国人,诸候谁纳我?’”(《左传文公十六年》)即使硬把这个“以”当“以及”讲,也讲不通,我们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下面就中学语文课本中注释的一些失误提出个人的看法.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单元进行分类解读,从整体上认知再到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基础进行细化解读。在解读过程中,针对文言文的特点,结合前人的解读策略以及现在流行的科学解读理念进行综合分析,使高中文言文教学能够真正实现"多元化"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