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巴东方言中,"到"除了做动词以外,还可以做形容词、量词、介词和动态助词。其中介词、动态助词是语法化的结果。在对巴东方言"到"的多功能性进行详细描写的基础上,可重构巴东方言中"到"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湘南学院学报》2018,(3):69-73
郴州方言的得有些义项和用法是普通话所没有的:语气词得类似于普通话语气词嘛;副词得主要表强调,相当于普通话的都才,还可以在分句中起连接作用;助词得表达先时、歇后、暂时、条件等意义,在普通话中没有相对应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邓帮云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4):50-51,69
“盘”本是表器物的名词,后逐渐产生量词用法。本文通过对量词“盘”的分析,试图说明它在普通话与四川方言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文章摘取威信话中若干语法现象,与普通话比较,说明方言语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用大量实例分析了方言语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1、方言语以词和词组合成的叙述性语言单位来充当句子成分,在语言交际中具有形象、生动、凝练、准确等不可替代的表义作用;2、方言语具有单独成句或充当复句里的分句的功能,方言语的内部还可作句法成分分析;3、有的方言语仅仅是一种口头习惯说法,不能对其进行语法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慧 《语文知识》2011,(1):90-91
常德方言中表示程度加深的语法形式十分丰富,其中许多形式和手段明显有别于普通话。本文以"歪"的特殊用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歪"字句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滇南方言的名词"家",在"NP1+家+NP2"结构中逐步语法化为结构助词,与结构助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平行并存,但是"NP1+家+NP2"结构受到许多限制,包括对NP1的限制,对NP2的限制,以及对整个结构的限制。这说明结构助词"家"还具有语法化前的一些特征,只具有"的"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8.
考察形式名词“どころ”,分析其用法和语法化,“どころ”主要构成“どころではない”、“~どころの~ではない”、“どころか”三个句型.在前两个句型里,“どころ”起到了指代作用,而在“どころか”里“どころ”已语法化并且复合辞化.日语的复合辞以“こと”、“屯の”、“ところ”为中心,借助助词、助动词而发生语法化.  相似文献   

9.
李海玲 《文教资料》2010,(18):195-197
程度副词是副词中比较活跃的一类,有很强的地域色彩,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针对徐州方言中特殊的程度副词及其用法进行分析,先列举徐州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程度副词,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其在色彩、使用等方面的特点,形成理论性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徐州方言。  相似文献   

10.
抚州方言中“个”的用法灵活多变,作为助词的用法是由量词用法语法化而来的,虽然普通话的“个”也存在着语法化现象,但抚州方言“个”的语法化表现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旨在探讨抚州方言量词“个”的语法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借鉴语篇式的方言调查方法,以竹溪话和郧西话自然口语材料为依据,描写"就是"的各种功能,尤其是话语标记功能,同时依据类型学和篇章语法的相关成果,对其语法化路径和动因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12.
“搭”作为并列连词和伴随介词在云南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文章先对“搭”的词性作了明确的界定,继而描写“搭”的语法化过程,认为“搭”在元代出现语法化的趋势,到了明朝,真正开始语法化并完成了语法化过程,“搭”的伴随介词和并列连词的功能是由“搭”的“联结;连带”义基本上同时派生出来的,连动式这一句法结构是促使其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并使重新分析具备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常宁方言中的“得”是个兼类词。可以作动词、助词、助动词和介词用。这些不同用法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得”的词汇意义和句法功能的演变在共时平面的投射。常宁方言中“得”的语法化有两条路径:一是词义引申泛化;二是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4.
筠连话"走"不仅用作动词,还可以用作介词,相当于普通话里的介词"从"和"在"。文章采用共时和历时,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梳理筠连话"走"的用法及其语法化过程,发现"走"的演化路径有两条:一是从实义动词到意义较虚的补语,二是从实义动词虚化为只起语法作用的介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何”的各种用法及其语法化过程。根据文献用例,“何”具有疑问代词和程度副词两种词性,重新分析是其语法化的重要机制,句法环境是其语法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夏梦 《现代语文》2009,(6):92-94
无锡方言中的"落"相当于上海方言、苏州方言中的"脱",一般作结果补语,但因其使用的频率极高,正处于进一步语法化的进程中,逐渐跳出结果补语的范畴,意义虚化而用法多变.本文尝试研究"落"除实词之外的各种用法,描写它的分布与语法功能,解释它的语法意义,同时,对它的语法化机制和语法化方向提出个人见解与论断①.  相似文献   

17.
在扬州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时间名词(短语)+的+小句”,这里的时间名词(短语)通常是“清大早上”、“新年头头”、“二八月”、“大白天”、“大礼拜天”,如: 1.清大早上的,冈什么嗓欧?(清早吵什么架啊?) 2.新年头头的,别说那些晦气话。 3.二八月的,还穿大棉袄,不怕人家骂的啊? 4.大白天的,大路上就抢起东西来了,杀下来了!(大白天在大路上就抢起东西来了,简直无法无天了!)  相似文献   

18.
晋南的临汾方言属官话区平阳小片,该方言中的上和下除了与普通话一样可作方位词、趋向动词及趋向补语外,还有表时体事态的用法,具有比普通话更为丰富的语义。它的形成原因是很复杂的,除了源于历史语言的继承之外,还与方言内部的系统性、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射洪方言中的"刮"除了普通话中常见的动词意义,还可以用作名词或程度副词。文章对射洪方言中"刮"的特殊用法予以描写,进而探讨了"刮"特殊用法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江苏海门市位于长江口北岸,海门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关于吴语的V快哉对应于通语的快V了,赵元任先生在其1928年出版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中便有提及①,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