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纲纪是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哲学家。他在艺术理论、美学和哲学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艺术理论上,刘纲纪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传统中国画的理论纲领"六法",第一次从哲学高度研究艺术,提出艺术是生活的反映,艺术的本质是美;在美学上,刘纲纪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的美学发展历史,继承和发展实践美学,提出新的美学思想——"实践本体论"。刘纲纪在哲学上的学术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实践本体论",以"实践本体论"阐述和发展马克思的本体论学说,并把哲学上的"实践本体论"作为他的新美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纲纪先生的美学体系坚持实践观点,打通中西马,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史中独树一帜,承前启后,推进了中国当代美学的跨越式发展。石长平博士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是一部系统、深刻地研究刘纲纪美学思想的专著,该书对于刘纲纪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的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把其美学理论研究与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方向和态势结合起来。这部书对刘纲纪美学思想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最全面、最系统、最完整的研究成果,也是研究实践美学的创新成果。它给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 ,刘纲纪作出了独特的探索。哲学上他反对各种形态的唯心主义和机械的唯物主义 ,坚持实践唯物主义 ;美学上自成一家 ,主张美是人类实践自由的感性显现 ;艺术理论上则认为艺术是对于生活情感的或审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刘纲纪作出了独特的探索.哲学上他反对各种形态的唯心主义和机械的唯物主义,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美学上自成一家,主张美是人类实践自由的感性显现;艺术理论上则认为艺术是对于生活情感的或审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5.
李泽厚作为我国当代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创造性思维对美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体论"美学思想的构建和发展是李泽厚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成果,它主要集中体现了李泽厚对康德的先验哲学、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观以及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本体论"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实践美学是中国20世纪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的关学大讨论。李泽厚以"自然的人化"的实践观和历史"积淀"说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实践美学,并得以广为传播。朱光潜先生也提出了他的精神实践的美学观。蒋孔阳、刘纲纪和周来祥等人对实践美学思想发扬光大。到了20世纪90年代,张玉能、朱立元等人推进了实践美学的完善和发展。不过实践美学迄今仍然有局限和不足,需要修正和发展。我们要重视概括中国历代审美和艺术活动中的"实践"元素,特别是当代审美和艺术活动中实践的元素,重视从西方现代美学思想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提炼和借鉴相关的实践的内容和方法。当然,实践美学只是一个视角,只是一种解决一些美学基本问题的方法,不能解决美学的全部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主要涉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问题。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应该是生存一实践本体论,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归根到底指向的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中国化是使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西方语境下的中国美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西方美学的语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了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最初的接纳期,再到宗白华、朱光潜等人的融合期,始终是在西方语境下发展的,最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学大讨论中其学科体系才真正确立.我们认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应该是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这种美学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基础,以西方美学为参照而建构起来的美学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既是西方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亲和力的美学形态.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为指导,这就形成了中国的实践美学流派.实践美学的缺点和不足告诉我们,中国特色当代美学的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根基和土壤,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扬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美善相乐伦理型、直觉感悟整体性、天人合一和谐性的特色,吸取西方美学的美真统一科学型、理性分析逻辑性、天人相分二元性的优长,克服它们的不足和缺点,建构起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新实践美学就是这种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美学应该高扬人文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研究和建构应该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倡导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的思想和态度,它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为了高扬人文精神,研究和建构中国当代美学,就应该充分了解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精神的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和能动的反映论,走向“自由创造”的创造美学。  相似文献   

10.
实践唯物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争论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热点。一些学者提出"实践唯物主义"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称谓更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精神。本文就此对实践唯物主义在的本体论方面理解的混乱与辩证法的矛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两种哲学体系应该以相互融合、不断创新的思路展开并使之不断完善,形成名副其实的新体系。这样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关注,使马克思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的实践为基础,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本体论构想,实现了本体论的彻底转向。力图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分析马克思历史本体论,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当代西方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差别,并展开当代本体论研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刘纲纪美学中的重要问题。刘纲纪基于实践本体论,把情感理解为人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情感的主观性中包含了客观性的社会内容,艺术表现的对象根本上是现实,情感是中介。艺术表现的情感是直观到人的自由本质的情感。情感处在中国艺术与美学的核心位置,氏族时代重视血缘亲情是中国艺术与美学重视情感的历史文化根源。儒家的仁以血缘亲情为基础,仁的实现就是美的实现。道家美学具有超越差等之爱而兼怀万物的博大情怀,楚骚艺术极重情感缘于楚国更多保留了氏族社会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本体论思想,是基于历史的必然性和人类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本体论,一是我们可以从哲学自身来看,实践本体论是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二是我们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处获得证明。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争论的焦点是自然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实践本体论主张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实践基于自然又超越于自然。对唯物主义必须进行实践的理解,才能正确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实践美学的地位问题在当下愈发显得重要。针对《手稿》和当代实践美学的关系问题,在哲学的框架内,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以史论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文中的观点。实践美学既从《手稿》中挖掘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又使其美学思想予以中国化,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本体论的争论与实践范畴的深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把实践当作认识论范畴来看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还是实践本体论的争论,提出了物质范畴与实践范畴的关系问题,并由此展开了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地位的讨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学界在关于马克思哲学当代性问题的讨论中,通过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讨论,又大大推进了人们对实践范畴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刘纲纪作为我国美学界坚持客观论美学体系的重要人物之一,在80年代客观论美学处于冷落的态势中,出版了他的《艺术哲学》一书。这部集中了刘纲纪美学思想的内容和观点的巨著(连同他的其他著作),从劳动与人类生活的创造、反映概念的广泛性、古代和谐向现代崇高的转换等不同方面,“可以看作是胡风美学思想的更高形态,它不仅展开和深化了胡风美学思想的基本命题,而且总结了胡风以来客观论美学的历史经验和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在体系形式的建构上呈现为一种严密的逻辑过程和有机的范畴联系”。因而“在客观论美学的历史发展上,这种具系统性和流动性的理论形态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7.
“实践美学”是近年美学界的热门话题。“实践本体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和“新实践美学”等,已成为近年一个重要的美学流派。有种意见认为:“实践美学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而且是中国当代可以参与世界美学对话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美学流派”,“实践美学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标志”、“主导潮流”、“一枝独秀”;“新实践美学”已“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形态”。这些判断究竟能不能成立呢?“实践美学”的诸多观念需不需要进行理论反思呢?这是美学和文艺理论界特别关心也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其实,将“实践”充当本体论并与“存在论”、“现象学”等结合起来就说成是美学理论的“中国化”或“中国特色”的;将某种抽象人性主体的“主观性”、“经验性”和先验范式,某种变种的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和某些现象学思想说成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将具有实践唯心论成分的本体观、脱离中国社会实际和真实价值诉求的美学学说,说成它“把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无疑是值得讨论的。 鉴于此,我们组织了这样一组笔谈,就“实践美学”诸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这几篇文章的见解不尽相同,但大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讨论,能引起美学界和文艺理论界的重视,以推动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践存在论美学就是在吸收借鉴海德格尔存在本体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创新解读,认为实践与存在揭示着人在世存在的本体论含义,从而将美学视域由认识论美学的主客二分和现成论转移向存在论和本体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是正当的、必要的,但其理论体系中仍存在不完善、待发展的地方。哲学诠释学是建立于海德格尔存在本体论基础上的、又不同于其存在论的、着重探讨此在如何通达存在的哲学,其于实践存在论美学具有一定的借鉴可能性,并在审美发生的说明、历史性与生成过程的解释、应用品格的补充三个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往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各种观点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已经不能适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发展和建设当代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必须超越以往的旧观念,坚持实践存在论的哲学基础地位。实践存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和终极追求的高度的理论概括,只有从当代实践存在论视野审视和考察美学问题,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20.
陈伟伟 《考试周刊》2014,(52):25-25
<正>一西方哲学的现代化,导致了近现代中外马克思哲学研究者对马克思哲学的种种误解。传统的马克思哲学研究者都肯定列宁指出的,马克思思想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的思想来源于19世纪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故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思想应该还有第四个来源:英、美、德、俄的人类学思想。现代的研究者忽视了一存在问题、人的生存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本体论问题,也就隔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西方哲学的密切联系,导致了对马克思思想的种种误解。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传统马克思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