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化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以四大化学平衡为依据的滴定分析法是本课程的重点,希望同学们掌握好有关滴定分析的定量依据、分析结果的计算及实验方法。 一、滴定分析法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试题分析看,以考查计算能力为主的第18题的命题趋势基本上是以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重量法测定等原理为背景,利用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方法对特定物质的质量、浓度、质量分数、化学式等进行相关计算.同时还会根据试题的情景考查滴定误差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相似文献   

3.
和酸碱滴定与络合滴定一样,在氧化还原滴定中也有一个终点误差的计算问题。它对于滴定分析的研究和分析准确度的估计是十分重要的。国内的一般教材中,在氧化还原滴定部分对终点误差计算的讨论很少,报刊上虽有报导,但主要是讨论对称或半对称氧化还原反应的终点误差。本文拟在他们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通用的终点误差计算公式,以计算对称的或不对称的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滴定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而对滴定突跃理论的研究在滴定分析中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原因是滴定突跃的特征与滴定误差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于滴定突跃的研究,目前一般书中采用计算滴定曲线的方法来处理。在酸碱滴定中使用酸碱平衡公式,作一些近似处理,用代数方法进行计算(称代数计算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处理简单的滴定问题.如强酸碱滴定,强酸碱滴定弱酸碱等等。但对于较复杂的滴定如多元酸碱滴定常常会遇到以下几种难以解决的问题: 1、代数计算法很难证明强酸碱滴定弱酸碱的滴定条件为CKi≥10~(-8);二元酸碱分步滴定的条件K_1/K_2≥10~5  相似文献   

5.
滴定曲线是容量分析理论最基本的内容之一,酸碱滴定曲线的绘制,国内外分析化学教材和有关文献均有详细讨论。目前,多数教材都是将整个滴定过程分为若干阶段讨论,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计算公式,经近似处理后再代入数据计算。对于多元酸碱,则只计算各化学计量点的数据并用其他方法直接给出曲线。本文从溶液的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出发,给出一种能推导出适用于滴定全过程的计算公式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酸碱滴定。 1 计算公式的基本推导方法 以一元强碱NaOH滴定酸为例说明该法。设酸和碱的原始浓度分别为C_A~O和C_B~O,酸的原始体积为V_A~O,在滴定过程中某一时刻已加入的碱的体积为V_B,在该时刻稀释后,酸和所加入碱的分析浓度分别为C_总和C_B,滴定分数为a则  相似文献   

6.
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1)掌握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减小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方法。 (3)掌握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2 滴定分析法概论 (1)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 (2)理解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和间接滴定的含义。 (3)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明确基准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 (4)明确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的概念和区别。 (5)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含义及其有关计算。 (6)掌握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化学计算的考查难度有所下降,大多以真实的工业生产情境或实验情境中滴定分析的已知数据作为条件进行计算.其中,滴定型定量计算在高考中最为常见,是一种集实验、原理、计算于一体的综合性题目,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滴定原理的基础上,找出某些微粒之间的关系式,再依据相关条件和原理进行快速计算.现将近几年高考常考滴定类型计算的试题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1 课程教学要求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滴定分析方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法)基本愿理和定量分析的依据。能正确地选择基准物质,会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浓度及计算基准物质的质量。能准确地进行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和光度分析法的分析结果的计算。掌握定量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和光度分析法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酸碱滴定分析的基本问题是确定滴定分析的条件和由已知滴定条件确定终点误差.本文以质子条件式为基础,推出了一组较为精确的各类滴定的误差公式,这组公式在应用时不需另作假设和推断,计算结果与文献引用的精密详解完全一致.这组公式又可直接用来对各类滴定条件进行确定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对滴定管的认识使用,对滴定终点的判断、原理计算、误差分析和应用等等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本文旨在2007年与酸碱中和滴定有关的高考题分类做一解析,以有利于今后高考的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