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德语言资源包括承德普通话和承德方言。承德方言资源的开发以方言词汇为主,旨在挖掘承德方言词汇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入认识承德方言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语言资源观,开发拓展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承德旅游事业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普通话和东北方言中仍广泛流传着满语词汇。满语融入汉语的词类有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多种。不仅如此,满语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丰富、发展也作出了积极贡献,例如以赵本山小品为代表的作品使用了很多东北方言中的满语词汇,使满语的影响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3.
承德方言是一种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在文化、民俗、语言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展现出特殊的魅力,极具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岫岩是满族集聚地,也是满语通行时间较长的地方,尽管满语使用时间较短,但仍对汉族聚居区产生了影响,岫岩满族的语言使用经历了使用满语/满汉语共用/使用汉语的过程。岫岩汉语方言中吸纳了较多的满语词,现今,满族虽然习用汉语、汉文,但个别满语词汇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沿为方言,集中体现在人名、地名以及日常词汇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岫岩是满族的集聚地。满语对汉族聚居区居民语言发生了重要影响,其方言中吸纳了较多的满语词。现今,个别满语词汇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沿为方言,集中体现在姓氏、地名以及日常词汇等方面。因受满语影响。聚居区居民在宗教信仰及禁忌、家庭、婚姻、丧葬、服饰、节目和饮食等诸多方面别具特色,形成了忌猎杀老虎、供奉四喜娘娘、祭祀必须关灯、忌食狗肉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满族风俗。虽然随着社会发展有所变化,却一直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是同一民族中不同地理区域的文化。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地域文化整体的一部分。方言,特别是其中的词汇深深地刻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本文主要通过对闽南方言中动物词的分析,初步探究闽南方言区人民的思维方式、经济生活、思想观念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承德方言与普通话接近的历史成因:从清代初期承德的语言基础来看,这里的主体民族是蒙古族,汉语的影响甚小;从“北京官话”的形成过程可知,现在的北京官话实际上正是满族人在清代转换语言的过程中习得并且带进一些满语结构特征的“目的语”;而清代承德的大量满族移民则是承德方言与普通话接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方言是地方文化特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和展示渠道之一。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言带给人们直接的地域文化特色的感受,同时不同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依赖于一定的语言形式。方言词汇是入手挖掘和考察追寻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进行地域文化研究的一种重要途径,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也是特色地方方言词汇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遗留在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满语言与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岫岩是满族的集聚地,满语对汉族聚居区发生了重要影响。方言中吸纳了较多的满语词,现今,个别满语词汇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沿为方言,集中体现在姓氏、地名以及日常词汇等方面。因受满语影响,在宗教信仰及禁忌、家庭、婚姻、丧葬、服饰、节日和饮食等诸多方面别具特色,形成了忌猎杀老虎、供奉四喜娘娘、祭祀必须关灯、忌食狗肉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满族风俗。虽然随着社会发展有所变化,却一直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0.
滦平县是承德市下辖的八县四区之一,是北京到承德的必经之地,是清王朝五条御道、八大行宫所在地,清代皇帝秋狝避暑往返此区域230次.滦平居民以汉族为主,另有满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30个.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与北京毗邻的地缘优势,使得滦平语言受“官话”影响较大,不论何种民族,均使用汉语承德方言.我们通过对滦平方言发音人的录音、录像资料以及实地走访、座谈等搜集的资料的整理、分析以及对滦平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比较,归纳总结滦平方言声母特点,展现滦平语言面貌,保存滦平语言实态,为汉语方言语料库提供翔实的语料;同时为“承德方言最接近普通话”、“承德话就是普通话”的说法提供理论借鉴,以此推动和促进承德地城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属于语言范畴的地名、口语词汇、亲属称谓等是人类文化的反映.满语作为珍贵的满族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保存了丰富的满族历史语言资料,还因为它已经深深地沉淀在东北方言及普通话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语言接触和文化接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方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变化的,是对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动物词汇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反映的不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心理,更反映出区域文化的特点.运用方言学的方法,通过调查三门峡方言常见的动物词汇,与古代汉语动物词汇进行对比,并对动物性别和幼类称谓进行分析,总结出三门峡方言动物词汇的命名特点,即以动物体貌特征,生活习性,文化内涵和人们的感情色彩、心理机制命名.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于较长时间先后进入并统治东北地区,在这若干年间,仅母语为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的女真人与满人,就曾经统治了共计四百余年的金与清两个朝代。这段时间里女真语和满语与当地的汉语发生了最密切的碰撞与交融。然而作为统治者的金代与清代的女真人和满人,在人口比例以及民族文化上却不占优势,故而其民族语言到后来被汉语逐渐替代或整合。尽管最终满语作为少数民族语言整体淡出中国文化历史,但它却在一个较长的阶段里,通过与东北地区汉语方言的双向交流互渗,潜移默化地将自身诸多的信息及特征,融入于东北方言,尤其是辽东方言之内。本文就试图通过辽东方言中常见的语音和词语现象来说明满语和汉语的交融碰撞对辽东方言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冯青青 《文教资料》2008,(28):256-259
方言是一种财富,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记录语言发展轨迹的活化石.本文以泗洪方言中的马公话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合作人的调查和自己的语感,记录马公话中一些常用的词汇.前面给出了泗洪方言的音系,每一条词项后面给出了国际音标和解释,并有部分例句.  相似文献   

15.
天水方言词汇继承了一部分古汉语词汇,本文对天水方言中保留的部分古汉语词汇作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夏艳 《时代教育》2014,(9):285-286
本文从韩国语中的满语借词出发,探究语言的水平性影响。通过韩语和满语的同源性考察,可加深对韩国语这门外语的理解,并藉此改进高校韩语教学中的思路和方法:韩国语与满语高度相似,在外语教学中应高度关注粘着语的语言共性,关注韩国语和满语中的同音词汇,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中透过满语进行韩国语语源知识渗透。  相似文献   

17.
元曲中的不少古语词在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仍在使用,我们重点观察了其中一部分仅见于元曲和始见于元曲的词语在内蒙古西部方言中的使用情况,发现这部分词语大部分发生了义项增加、减少或语义分化的现象,语义未发生变化的也在语用上更加俚俗生动。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内蒙古西部方言中的元曲词汇呈现出三个特点:传承与变化并存,生动形象、浅露直白,浓烈的草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上古楚方言“褐”、“也”、“陵”、“思”等的音、义从历时和共时方面进行了考释.认为上古楚方言在春秋时期已形成一大方言语种,到战国时期它发展成为影响很大的方言语系,与华夏通语及北方各国语言存在着很大差异.到秦汉,由于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形成,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楚语楚文化处于转化期;随着楚文化同北方文化的融合,楚方言大多数词汇都融入华夏共同语中去了;一部分楚语词汇“死”去,无人再用.仅有少数词语仍然活在后世楚地人的语言中.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1.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汉语,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存在着词汇,语法,尤其是语音差别很大的各种方言。方言的分歧给我国人民的交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很不利的影响。因此随着国家的统一,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广全民族的共同语——普通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指男女在使用同一种语言时表现出来的差别,这种差异也普遍存在于各种方言体系中,是语言社会变体的常见形式。方言的性别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本文着重对赣榆方言中的词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观察、分析赣榆方言在不同性别中的使用情况,以掌握赣榆方言词汇在普通话以及社会因素影响下演变的过程,并试图从心理、职业和传统文化层面分析赣榆性别差异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