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平是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的一个县级市。高平方言的四字格俗语,使用频率高、数量多、口语化,积淀着高平方言语音、语法、语用方面的许多特点,也积淀着当地特有的文化,值得研究。文章主要探讨高平方言中四字格俗语的结构方式及其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2.
左云方言惯用语意义丰富、精练短小、幽默有趣,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内涵。笔者以收集到的《左云县志》、《古今俗语集成》等文献资料以及人们口头流传的左云方言惯用语为语料,从结构、语义及其与文化的关系分析、探讨左云方言惯用语的特点。这不仅将补充和丰富晋方言语汇的研究,而且有利于左云方言惯用语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宁夏银川方言中的四字格俗语独具特色,本文拟从语音、词义、举例三个方面对140余条银川方言中的常见俗语进行注释.  相似文献   

4.
方言四字格俗语在每种地方话中都独具特色。本文列举了宁夏灵武方言中150余条常见俗语,从语音、词义、例句方面进行注释。  相似文献   

5.
大同方言中有许多惯用语性的四字格,这些四字格惯用语与四字格的成语有相同的平仄搭配形式,把两者对比可以看到四字格(包括惯用语和成语)平仄搭配的一些规律:平平仄仄是一种主要的搭配形式;声调搭配拗者占少数;变式更符合自然语言的习惯。大同方言四字格惯用语平仄搭配与四字格成语搭配的不同又可以看到"×平×仄"是四字格一中主要的形式,这种格式更符合汉语实际运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方言四字格的大量存在和复杂多样是晋语的词汇特点之一。本文例释属于晋语的陕北神木方言四字格一百六十余条,比较全面地反映其结构、句法、语义和修辞特点。其中不包括与普通话相同的和能够还原为双音词的AABB式。  相似文献   

7.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静宁方言中的四字俗语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使用范围广,频率高,代表了方言区的独特文化,值得我们研究。文章主要从静宁方言四字俗语的结构方式和语言魅力这两个方面入手,对静宁方言四字俗语的语言特色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静宁方言中的四字俗语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使用范围广,频率高,代表了方言区的独特文化,值得我们研究。文章主要从静宁方言四字俗语的结构方式和语言魅力这两个方面入手,对静宁方言四字俗语的语言特色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19,(1):91-95
以合肥方言四字格为探究对象,主要从结构方面进行探究。复合式是合肥方言的四字格词语中最重要的一种构成方式,聚焦合肥方言复合式四字格的结构类型,论述其结构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其结构类型对句法功能及语用色彩的影响,同时列举相应的语料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讨论了山西方言四字格的构成方式和语义特点,分析了山西方言四字格的内部差异,并从认知角度对其中的某些语言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山西方言四字格在语义上具有“描述性”“形象性”和“贬义性”。在认知上集中体现了“万物是人”和“人是万物”的隐喻概念,同时转喻认知在四字格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北方言四字格是指形成于东北民间口语中的由四个字组成的固定的语言片断,在日常交际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极高的使用频率。本文将从结构、修辞以及自身特点的角度对东北方言四字格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渭南方言中的四字格俗语不但数量多,而且独具特色,极富表现力。它的突出特点是:个性化的词缀;叠音成分多;音节匀称,和谐悦耳;反映了本地区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13.
张红梅 《孩子天地》2016,(5):285-286
本文通过对部分四字格作简单的分类和例示性的分析说明,考察具有熟语性的四字格短语常见的组合搭配形式,重点探讨"N+V"式和"V+N"式中"N"和"V"之间存在复杂的语法、语义及音节制约关系,从而为四字格熟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倩 《邢台学院学报》2012,(4):104-105,108
作为一种特殊的词组,四字格的语言结构是汉语组词造句规则的"缩影",反映在四字格中的结构关系几乎就是汉语组词构句的关系。通过对间隔反复式四字格结构特征的深入研究,更加验证了这一理论。间隔反复式四字格中,在一、三音节间隔反复的多构成联合关系,在二、四音节间隔反复的多构成非联合关系;联合结构关系中又以并列关系占主要地位,非联合结构关系中是以复句形式关系占多数。  相似文献   

15.
词汇量的不足是制约外国人汉语水平进入中高级阶段的主要问题,鉴于此本文研究分析了四字格词语的特点、四字格词语在汉语中的地位;探讨了四字格结构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以"四字格结构为突破口解决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瓶颈问题"的观点,指出从四字格的基本构成形式、四字格结构的语义和文化内涵方面入手,多方位地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词汇,扩大词汇量。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后套话中的"A眉B眼"式四字格词与晋语区其它方言中的该类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类词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表达的意义形象具体,感情色彩分明。前贤对此类词的研究仅停留在表面的词义解释上。事实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知识和语法化理论可以很清楚地解释此类词的成因。在"A眉B眼"式四字格词形成的过程中,人体隐喻化和语言的类推机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形成固定模式,这类词就会具有很强的能产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特殊的词组,间隔反复式四字格在表义上大多带有整体性的特点,这种整体意义是由间隔反复式四字格的结构项相结合产生出来的.按照其整体意义和结构项意义之间的关系,间隔反复式四字格的语义构成分为组合构成、对举构成和化合构成三类,其中组合构成占多数.  相似文献   

18.
神木方言四字格包括复合型和派性型两大类,其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超出了句法关系和词的结构形式。它们绝大多数具有状态形容词的特点,可以充当谓、补、定、状等成分,入句时需带词尾“价”。四字格字面和内涵之间关系较为多样,同时具有意义的具体性、适用对象和语境的特定性、表情色彩的鲜明性等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9.
应县方言隶属山西晋语区,最典型的语音特征就是入声字的广泛使用,这些入声字中最活跃且能产性最高的要数收喉塞音尾的"圪"[k?]字。"圪"与其它语素相结合,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拟声词等。本文从基式与变式构词两方面,对应县方言圪头词的结构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应县方言中,圪头词中"圪"字的附加意义呈弱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词汇量的不足是制约外国人汉语水平进入中高级阶段的主要问题.鉴于此,笔者研究了四字格词语的特点、四字格词语在汉语中的地位;探讨了四字格结构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以四字格结构为突破口解决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瓶颈问题”的观点,指出从四字格的基本构成形式、四字格结构的语义和文化内涵方面入手,多方位地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词汇,扩大词汇量.本文认为四字词语在现代汉语语汇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四字格词语语义内涵丰富,构成汉语学习的难点,成为制约留学生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