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君臣看新装”这种说法妥当吗在给《皇帝的新装》一文作情节概括时 ,苏教版语文《教师备课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是这样叙述的 :皇帝爱新装 ;骗子织布 ,准备做新装 ;君臣看新装 ;游行穿新装 ;揭穿假新装。我认为对故事情节发展部分的概括不够准确 ,君臣去看的是“布”而并非是“新装”。《皇帝的新装》原文中有这些表述可以证明 :“我倒很想知道 ,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文中第 5段 ) ;“多么美的花纹 !多么美的色彩 !是的 ,我将要呈报皇上 ,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文中第 1 2段 ) ;“你看这段布美不美”(文中第 1 6段 ) ;“…  相似文献   

2.
在个性化解读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却忽视甚至架空文本,随心所欲地断章取义,天马行空地曲解误读.这是一个越界的解读,必须加以纠正.无论是学生的解读,还是教师的引导,始终都要围绕文本.一切解读的创造性,必须以文本的规定性为先决条件.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它有能力提升的预期.同样,教师在文体解读探究后应归纳概括,提供参考性的个性解读资料,为文本解读指明方向.笔者以初中语文教材<皇帝的新装>为例,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个性化解读.  相似文献   

3.
在给《皇帝的新装》一文作情节概括时,苏教版语文《教师备课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是这样叙述的:皇帝爱新装;骗子织布,准备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假新装。我认为对故事情节发展部分的概括不够准确.君臣去看的是“布”而并非是“新装”。《皇帝的新装》原文中有这些表述可以证明:“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文中第5段)。  相似文献   

4.
课文助学     
课文助学初一册皇帝的新装[课文题解]这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这则童话以“皇帝的新装”为线索:爱新装一做新装一穿新装一展新装。在童话里,作者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种种丑恶行径,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挥霍无...  相似文献   

5.
正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文本解读时必然会出现"意料之中"或是"意料之外"的差异,这往往会成为深度理解文本,或是多元化解读文本的重要契机,使教师更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解读能力,促进师生阅读视野的融合。一、百花齐放春满园:差异促成思维新火花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就文章中的  相似文献   

6.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作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有效解读,感受故事的中心叙事元素,在掌握童话故事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故事背后的虚幻视角与现实意义,这是初中语文童话故事教学的重要课题,对学生思维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形成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还可以怎么写"这四个方面给学生以文本解读的示范,让学生学习、领会文本解读的方法,从而实现对文本的自主解读。  相似文献   

8.
<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解读文本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四者之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文本为媒介。文本是教师和学生有效互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文本解读出现问题,会让课堂教学出现蜻蜓点水、随心所欲的现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只能浮光掠影、  相似文献   

9.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传统课文,初中语文老师都执教过这篇作品,不少名师也开设过它的公开课,其文本的解读、教学的设计似乎也已经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格局。可丁卫军执教这篇课文,还是给人以清新、别致、深刻的感觉。听过多节《皇帝的新装》的公开课,再听丁老师的执教,虽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多有独辟蹊径之慨,在课堂的推进中平中见奇,在文本的解读中曲径通幽。何以如此呢?  相似文献   

10.
执教《皇帝的新装》,学生们认为故事滑稽可笑,因为根本不可能有如此愚蠢的皇帝。于是我用换位思考法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若你就是皇帝,设身处地,你会上当穿‘新装’吗?"学生的回答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规定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明确了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发挥.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异读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放手让学生随意解读课文,学生在没有理解原文的情况下任意发挥;教师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理解为"随意解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偏离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体现了当代文本解读观,即摒弃过去只注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模式,把文本解读的重心转向"文本—读者",视读者的解读为文本的本体存在。当然,"对话"的前提是在文本解读中生成自己的意义,意义的生成"往往需要探究文本后面的一些心理、社会的因素,这时候,引进相关的‘同题’、‘异质’的文本材料,往往能够使得课文中模糊的意义显得清晰起来"。这种引进材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活动游离于文本教材之外的问题(一)个性解读,偏离文本新课程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让学生"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这一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放手让学生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对学生随心所欲的解读,甚至是对文本的误读,都一味给予肯定、鼓励,而不是及时引导和纠正,导致课堂教学远离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当前,中学语文教师对文本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倡导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规避对文本的一元解读,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角,从不同的维度理解文本,探究文本的丰富内涵。一、从历史视角解读文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历史视角解读文本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历史视角揣摩文本内涵,应当避免理解的单  相似文献   

16.
新<语文课程标准>将"发展思维"确立为课程理念,正式将其列入课程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这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一次新的发展,标志着语文课程"发展思维"正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新<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堂",我们却发现,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往往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一是"浅读",对文本的感悟往往停留在文本的字面上,浮光掠影,理解肤浅,体悟不到文章本身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二是"误读"。新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一些教师便一味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解读,结果造成学生的答案脱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三是"闷读"。一些学生在拿到文本后  相似文献   

18.
宋爽 《现代语文》2013,(10):96-97
《皇帝的新装》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本文试从文本解读、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对1980年至2012年《皇帝的新装》教学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关于《皇帝的新装》的主题,“教参”归纳为一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但通过深层解读,笔者认为,此种说法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视角看文本,这就要求教师不应站在教者"教"的角度解读文本,而应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在全新的阅读中感受文本,形成新的阅读体验,获得对文本的直接认识,积累阅读教学的"本我"资源。这就要求教师不带任何结论进行阅读。不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