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作家徐坤常常以学者理性的目光不断观察审视着处在父权制文化社会中的女性自身及其现实文化处境,书写现代女性的命运。但是,徐坤认为颠覆男女两性二元对立模式的目的并不是让女性站在男性的对立面,更不是用女性的特权压制男性。徐坤呼吁两性应建立和谐的关系,共筑彼此温暖的家园。同时,在对两性关系思考的基础上,徐坤对女性主义也做了进一步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庐隐和徐坤两位女作家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女性解放所面临的人格裂变和精神苦痛。作为“五四”后第一代知识女性,庐隐作品中的“现代娜拉”在觉醒后无路可走的郁闷彷徨中找不到精神家园。半个多世纪后,徐坤笔下的现代女性实现了“五四”女儿走上社会,寻求自我价值的梦想,却又在社会和家庭的两难选择中陷入了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3.
女作家徐坤以“僭越”和“内省”的不同笔致.从身份反思的角度,抒写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存在以及历史和现实重压下女性的身份危机。她以传统人文精神烛照当下知识分子的“精神贫血”,以西方女性主义诊断现代女性社会存在的“失语”症状。徐坤的作品显示出其知识女性写作立场的文化底蕴和现实深刻性。  相似文献   

4.
徐坤的小说,在90年代中后期更多的揭示都市职业女性的生存和精神困境。她笔下的都市职业女性一方面要挣脱家庭的羁绊,打破婚姻的禁锢,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争取经济上的独立,追寻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又渴望着精神与情感的回归,渴望着男人的肩膀能够靠住女人的浪漫。这些作品对女性疲惫心态所作的文化上的透析,充分展示出徐坤对都市职业女性生存和精神困境体现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徐坤是20世纪90年代一位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她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其间有过文化思考中的角色转换,有对男权文化猛烈的解构和颠覆,有过突围后的悲哀、迷惘和思考,更有对知识女性精神出路的不懈探寻。徐坤的创作使中国的女性文学走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徐坤女性小说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作家徐坤是90年代文坛著名的人物之一,其女性文学作品具有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独树一帜的风格.这些作品充分表露了作家从女性视角对女性精神状况的观照.作家从沉着的理性思索对奋起反抗而收效甚微的女性疲惫心态作的文化上的透析,充分展示出徐坤对现代女性的深切关怀和女性人文主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数千年积淀的男性中心文化不仅束缚女性,也束缚男性。鉴于此,只有男女双方真诚合作,才能共同建构两性之间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女性才能真正获得身心解放。作家徐坤在质疑女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对女性自身予以反思的背后,更多寄寓着发自女性内心与男性平等对话的渴望,蕴含着建构平等和谐两性关系的思考。以徐坤笔下所展现的两性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两性的生存困境,从而彰显她的两性关系理想,引发我们对两性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池莉和徐坤是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两位。笔者试图通过.池莉的《你是一条河》和徐坤的《女娲》进行女性创作文本的比较。通过两部小说的比较可以发现,女人写女人,女人审视女人是不断发展深入的。在女性自身写作这条道路上,女性正在逐渐走上清醒和深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作家徐坤的小说《厨房》为剖析对象,通过描述女主人公枝子的生活和情感历程,透析枝子伤感而孤独的追求,力求分析当代女性在寻找幸福的过程中对自我的追求和迷失。并把关注点放在女性的生存境遇上,借此探讨女性意识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王敏 《学语文》2015,(2):65-67
徐坤的女性文学作品充分表露了从女性视角对女性精神状况的观照。她基于沉着的理性思索对奋起反抗而收效甚微的女性疲惫心态作的文化上的透析,充分展示其对现代女性的深切关怀和女性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沪沽湖畔摩梭社区,至今仍以另外一种方式组织家庭、恋爱和婚媾。实行以“母系制家庭”为主,多种婚姻家庭并存的“走婚”制。走婚,走出了一个性和谐快乐的领地;走出了一个没有父亲和丈夫的家庭;走出了一个妇女当家作主的社会。摩梭人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既不是男人统治女人,也不是女性屈从于男人,是伙伴关系取代统治关系的社会模式。它为研究人类社会两性关系和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以及研究婚姻与家庭的产生、发展与未来,提供了典型的环境和珍贵的资料。以性别的角度解读人生,用全新的方法认知世界。为重新  相似文献   

12.
就业使得女性走出了家庭,但原有的家庭责任并没有因此减轻。近日,一份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推出的《当代城市女性家庭压力研究》显示,经济压力己成为目前上海城市女性普遍面对的外在压力源。调查显示;不同生命周期的女性,压力源在不断变化。青年期主要集中于个人工作、恋爱问题;中年期逐步转移到家庭和子女问题以及赡养老人问题;空巢期又面临健康风险和医疗费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徐坤在其小说中运用其独特的话语策略。无论是“反串”男角的“失语”的话语,之后在“失声的野地”上奋力“言说”,还是以女性写作守护女人的“紫禁城”,其创作目的都是为女性争取一份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女性走出家庭,走进社会,带来了角色的多元色彩,女性称谓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变化。女性称谓在民族性、时代性和进步性上与文化有着深远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李裘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3):211-212
后新时期三位女性作家对婚外情的叙事,代表了不同的爱情观.张洁"精神之恋",张欣"现实的悲剧",徐坤"女性玩转婚外情",一步一步地展现女性独立自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色彩纷呈的女性小说创作中,台湾女作家於梨华的《雪地上的星星》、大陆女作家方方的《树树皆秋色》以及徐坤的《厨房》,从海峡两岸各自的女性书写视野出发,却共同触及了知识女性从爱情理想构建到希望破灭所承受的情感之悲和摧毁之痛.以女性情感经验的多角度阐释,来探寻知识女性情感追求之出路,两岸女作家的作品引发出对两性相处模式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7.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是徐坤的一部半自叙传小说,是徐坤人生体验的艺术再现和审美创造。它通过对主人公毛榛的成长经历的内部和外部的描述展现了一代女人甚至一类女人的生存遭际和情感体验,展现了职业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及她们在事业与家庭之间角色转换的失衡。这部小说强烈的时代特征,对当代文学中职业女性的生存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坤是一个极具抗争精神并有着强烈的性别意识的女性作家。前期,她有感于女性话语词汇的缺乏和话语体系的缺失,在小说创作中先借用男性话语及其逻辑符号,然而一旦遇到恰当时机,她就会撕掉一切伪装,实现转变,展现女性的姿态。  相似文献   

19.
何姣姣 《文教资料》2009,(17):30-31
《飘》中多方面多角度地描写了女主人公郝思嘉在爱情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表现出了在战争年代女性独有的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战争的洗礼使得郝思嘉能够适应新局势、新生活.敢于打破一切旧传统,走出家庭,成为独立而坚强的女性。  相似文献   

20.
徐坤是一位不受某种既定格局局限的作家。她的笔致流尚着女性的清醒、敏锐与纤细。《厨房》是一部给人享受也让人折磨的作品。从中可窥见作者的智慧及对女性、男性的心理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