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介词"因"和"由"为研究对象,考察二者介引功能的发展演变,分析其转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的历程和演变原因。介词"因"演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主要是受重新分析、韵律结构、使用频率、语义联系等因素的影响;在介词"由"演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的过程中,除了重新分析和韵律结构外,隐喻投射和句法成分的附缀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将介词"因""由"的连词化和词汇化进行比较,探讨二者在历时演变动程和词汇化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专用动量词"通"和"气"计量动作的过程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共性表现在两者句法选择存在相似性,句法功能具有一致性,以及两者语义特征﹑感情色彩存有相近性。两者的区别表现在句法分布﹑语义以及色彩上。从历时发展的角度来看,"一通"和"一气"在现代汉语的使用过程中都出现了词汇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囥"本义为"藏(物)",北部吴语中还有"存放"义,南部吴语中则另有"置放""存在"等义,温州方言中还可用作动后处所介词。苍南吴语中,"囥"还可与"犼那儿"组合作持续体标记。据"囥"的共时地域分布可推测,其语义演变和语法化路径为"藏(物)存放置放存在处所介词时间介词"。由"藏(物)"到"存在"的演变,是其语义特征要素逐渐脱落,而语义泛化的过程。这种微观层面的语义参数的量变最终导致其宏观层面的句法地位的改变。"囥"语法化的机制为双动词结构的重新分析,其直接诱因是语义羡余。"囥"的语法化过程中,语义、句法、语音、词汇系统存在互动和制约。  相似文献   

4.
"一概"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容器和内容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内容间的"一样,相同","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在唐代发生,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所以词汇化的用法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是容器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概"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提起"最晚到宋代已经完成了词汇化,大约在元朝"提起"又具备了话语标记功能,其演变过程离不开语义虚化、句法环境、语用机制、认知隐喻四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义学研究的代表Talmy与格语法研究的代表Fillmore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语义分析模型。他们都关注了语言的意义和形式,并对原因和工具两种语义要素的关系有相似的处理。不同之处在于,Talmy"游标"、"背景"、"路径"等语义要素概念更适合词汇语义的分析(即词汇化),而Fillmore"施事"、"源点"、"终点"、"行径"、"受事"、"工具"的语义格概念更适合语法语义的分析;Talmy的贡献在于描写了词汇概念形成的过程,而Fillmore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底层语义结构和表层句法形式的格关系。  相似文献   

7.
双重否定结构"不无"经历了一个由跨层结构到双音词的发展过程。"不无"由跨层结构变为动词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其中"无"句法位置的变化带动了其词性的转变,为"不无"的词汇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另外语义的融合、汉语双音化趋势的发展也是"不无"词汇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苦心"在现代汉语中的两个词性都是由战国时期出现的特殊述宾短语"苦心"演变而来。"苦心"的名词用法在东汉时期已出现,但到明朝时期才词汇化为名词。作为副词的"苦心"于唐朝开始词汇化进程,到北宋由述宾短语词汇化为副词。在词汇化过程中,使用频率、句法位置、语义融合、认知组块机制和认知转喻机制是"苦心"词汇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9.
“即”的语义分化及语法功能历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伴随着词义分化的渐变过程,每个实词的虚化都有它们各自的历程.通过对"即"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环境的历时考察,证实"即"字在历史的发展中其词义和用法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其虚化的过程为由最早的表示靠近之义发展引申,逐步演变为现在主要用来表示解释,还形成"即使……也"这一重要的关联词语,这是一个语义分化和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有两个"使得"。"使得1"表示"可以使用、能行","使得2"表示"引起一定的结果"。文章重点分析"使得2"的发展线索,认为"使得2"是历史上跨层结构"使得"词汇化的产物,是句法、语义、语音共同作用的结果。句法环境的改变是其词汇化的动因,组块心理和重新分析则是其词汇化的认知机制。文章在余论部分还简要区分了"使得1"与"使得2","使"与"使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介绍词汇和句法,指出词汇语义和句法界面是双向互动的,介绍词汇语义和句法界面关系的三种理论流派。其次阐释词汇语义与句法界面的双向互动以及如何产生句子,通过选择限制性规则和题元角色论证词汇语义对句法的作用以及如何产生句子,通过被动转换影响词汇语义和构式语法论证句法对词汇语义的反作用以及如何产生句子。  相似文献   

12.
句法是形式,语义是内容。句法根据一定的语义内容采用一定的表达形式,句法形式必须如实地反映语义内容,这是语义的决定性,句法是一个规则系统,语义又必须服从这个系统,才能凭借这个系统表现自己的内容。这是句法的强制性。句法、语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者对立和统一的过程就是组词成句的造句过程。一、语义的决定性语义内容首先决定选用的词汇形式。词汇形式和语义内容的关系很复杂,属于词汇学的范围,需要专题讲述。语义内容对句法形式的决定性有各种  相似文献   

13.
动词隐喻语义衍生会产生大量新的义位,由于动词语义决定着其句法表现,进入到语言运作过程中,这些衍生而来的不同语义会有形式句法上的规律性映射,由此形成动词隐喻义位相应不同的组合形式性能。该句法组合性能差异有多方面内容和表现,本文将主要从题元语义功能和动词兼容共现特征这两个方面,对动词隐喻的多义义位所涉及的组合形式表征展开讨论。相关研究将充分展现动词题元特性和句法扩展方式、扩展性形式检测语在其语义区分、语义描写中的特殊作用和价值,印证动词隐喻义变所蕴含的形式、语义内在机制,从词汇、认知、形式的互动互释层面促进动词多义及其语义句法问题的探讨,同时其分析思路和理论方法、原则有益于系统化、层级化地开展动词规律性多义的精细化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不过"与"只是"是现代汉语中一组意义相近的虚词,它们既可以作表示限定、指明范围的副词,又可以作表达转折义并对前文进行补充、修正的连词,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一些句子中,二者却不可以互换,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旨在比较作为范围副词的"不过"和"只是",比较其句法特征和语义指向的差异,从语义角度解释句法差异,并从二者的词汇化过程中探寻其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后来"和"以后"的历时发展和语义演变。"后来"由表时间的联合短语词汇化而来;"以后"最初用在"N+以后"结构中,六朝时开始词汇化,晚唐五代完成了其词汇化过程。"后来"和"以后"的语义差别主要是由"来"的语义滞留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终于”经历了由跨层结构“动+介”到副词的词汇化过程。先秦时期,“终于”连用的情况就已经出现;两汉时期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从隋唐五代一直到清朝,作副词的用法也基本成熟;现代汉语里,彻底完成其词汇化过程。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是句法环境的改变和语义虚化。副词“终于”主要表示预期结果的实现或未实现。  相似文献   

17.
“才怪”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十分常见,通过分析“才怪”的句法语义表现,可以拟测其词汇化过程并探讨其词汇化机制。我们初步推测“才怪”是由“才+奇怪”演化并词汇化。“才怪”作为后置标记,表达反预期信息,具有否定功能。“才怪”具有特殊的否定语用价值,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18.
"统统"与"通通"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的范围副词,本文主要从"统统"与"通通"在句中的位置,和其他词语共现情况,探索其句法特点;从语义指向和语体选择来看其语义特性;对其副词化过程进行探讨,预测其未来演变趋势-中和化倾向,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通通"和"统统"在句法分布、语义特性、句类选择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现成语料的调查,发现“有的是”的词汇化经历了由跨层的“有的”和“是”到短语化“有的+是”,再到词汇化“有的是”的过程。“有的是”的语法化和词汇化受句法条件、语义条件、句式条件、特定词汇形式和客观世界现实的制约,其中对举结构的撤消、句法位置外围化、语义虚化、特定句式和特定虚词的出现、客观现实等都制约“有的是”词汇化.语法化进程进一步促使“有的是”词汇化。“有的是”在虚化链上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属性。在非完全虚化阶段,呈现动形两种属性,完全虚化后,只有形容词的属性。  相似文献   

20.
双音词现代汉语不仅来源于词法和句法,同时也来自于词组词汇化。目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发现了93个词组词汇化,本文将结合词汇化词组的结构方式、语义发展语法属性、语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具体论述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