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庄严 《新闻世界》2005,(12):22-23
他曾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种田耕地,养儿育女,来到成都后他成了一名帮人背货的搬运工,但能吞钉子、快速摇头的功夫改变了他的人生。舞台上他活力四射,对观众有求必应,连续五天吞162颗钉子的风光历史却差点要了他的命;他也曾想过放弃,结束舞台生涯,但是他说他欲罢不能,他喜欢吞钉挑战自己……  相似文献   

2.
《北京档案》2007,(3):F0002-F0002
长期以来,“北方无奇石”之说在赏石界流传较广,而近年甘肃黄河石和内蒙巴林石等奇石的发现,则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特别是京郊平谷轩辕石、  相似文献   

3.
他以自己亲手测量的资料为蓝本,绘制出第一部标准康藏地图,这也是当时国内外最精确的康藏地图,为和平解放西藏、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先生名清源,甘肃武山人,家在农村,是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 上个世纪50年代的最后一年,我从老家陕北米脂县报考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兰州艺术学院文学系.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奇人,他是一个琴棋书画俱精的艺术家,同时,他又是一个事业有成、乐于公益事业的企业家。他就是人称为海峡西岸民间奇人的林升兆。  相似文献   

6.
杨春兰 《传媒》2008,(5):39-41
在与贾长华面对面之前,记者试图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他的资料。但“百度”的结果却让记者有了几分失望:除了一些个人简介的只言片语之外。竟然很难找到与他有关的更多的深入报道。记者在心里暗自纳闷:是他的业绩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还是他的一贯低调让人们忽视了他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南浔尊德堂的张静江被孙中山先生称为“民国奇人”,其实南浔张家的“奇人”还不止张静江一个,他们家好几代人都不同凡响,都有超乎常人、出人意料之处。  相似文献   

8.
张静江(1877—1950年),名增澄,又名人杰。在20世纪上半叶中华大地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年代,张静江不愧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他在孙中山反清斗争处于危难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仗义疏财,为革命事业居功至伟,被孙中山称为“中华第一奇人”,曾亲题“丹心侠骨”四字相赠。他曾和蒋介石义结金兰,是蒋介石进入国民党权力核心的引路人,被蒋敬称为“革命导师”。  相似文献   

9.
牛彝 《陕西档案》2010,(5):56-58
黄河奇石,是中国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它的纹理神奇,品位高雅,蕴涵着中国西部地域的人文特点,具有粗犷豪放,气势恢宏意境深远的西部风韵。它构图包罗万象,文化内涵丰富,启发人之形象思维,激发人之审美情趣,陶冶人之高尚情操,具有典型的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我参加第四届中国赏石展获奖归来,又长途跋涉千里之外,到达自治区边陲,戈壁石商业集散地——巴音浩特。这里因有远古遗留下来的戈壁奇石而闻名海内外。近八、九年以来,有许多国内外赏石爱好者及奇石经营商慕名而来,云集此宝地,使这个原本人口稀少的地方,变得非常热闹。  相似文献   

11.
杜恩龙 《出版史料》2012,(1):103-108
在中国古代很多刻书行为是非营利性的,只有那些科举用书、童蒙用书因需要量大才会有书肆刻书。官府刻书、寺院刻书、私家刻书几乎全是非营利性的。尤其是私家刻书有很多值得景仰的地方,私家刻书大多是子孙为长辈刻书,友朋刻书,弟子为老师刻书,或作者刻印自己的著作。云南石屏人陈履和为其老师崔东壁刻书尤其值得赞赏。  相似文献   

12.
浙江卫视的《还有诗和远方·非遗篇》作为地方性实践,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参考样本。结合“气韵生动”的美学视域,本文从五种电视要素的角度探索了其审美倾向和呈现路径:用镜头语言造“虚实相生”之境;用叙事脚本书“情景交融”之意;用背景音乐随“动静合一”之心;用风格化主持成“以理节情”之趣;用宣发策略应“和光同尘”之形。继而为后之来者总结了三条启示:由娱乐转向文化,塑造诗意性审美;由宏观转向微观,重构叙事之策略;由舶来转向原创,深挖本土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经商奇才,花36元一年赚百万元 黄达灵出生在海南临高县后咀村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靠打渔为生。由于家里没钱供他读书,只上到五年级他就无奈退学。从此以后,黄达灵也成了一名渔民,在北部湾近越南一带海域捕鱼。经历过几次被越南海盗拿枪指着额头的经历后,他开始试着上岸做点小生意。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9月23日,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发行的知名作家舒德骑创作的《当今奇人周兴和》一书,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首发式。长期以来,作家舒德骑以长篇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及人物传记写作而享誉文坛,《当今奇人周兴和》一书,作为国内外知名民营企业家周兴和的首部传记,更是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四川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李济琛为本书作序。序中客观评论道:"一部30多万字的人物传记,让人一读便不忍释手欲罢不能。作家不愧是写人物  相似文献   

15.
失语与聒噪     
每天浏览报刊,读时文,做思维体操。偶尔也舞文荠墨。现今写文章是越来越不容易还是越来越容易?这问题着实让我围惑。读一些知名不知名作家(作者)的美文,其超迈的识见、精妙的布局、飞扬的文采、生动的气韵,惊得我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6.
吴晓蕾 《视听界》2011,(3):110-111
播音创作如何更准确地表情达意,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从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常为精彩的小说、散文所陶醉,为庄严雄浑的交响乐所感染,为气韵生动的丹青妙笔所折服,但作为人民群众天天必看必听的新闻报道,在讲究美,特别是精彩的语言上还有许多缺失。精彩的事物容易打动人并被人们所接受:因此,新闻要用精妙的文笔,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尤其是广播.  相似文献   

18.
大漠出奇石,天然去雕饰。历史孕育了阿拉善的文明,自然造就了戈壁奇石。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赋予了阿拉善大漠、戈壁、奇石的独特风韵。大漠塞北的阿拉善奇石,近年来已经成为全国赏石界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戈壁石、葡萄玛瑙石、鸡骨石、古木化石等,形状千奇百怪,色泽斑斓,石质光滑。特别是一些象形石,如雄鹰、金凤、狗、鼠、乌龟、牛、羊等,栩栩如生,令许多收藏者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9.
杨德金,1956年10月生于北京市。自由酷爱书法,他的书法严谨,勇于创新,追求清隽格调,用笔、结体、章法力求多变,雄厚豪放、气韵生动、率真拙朴、酣畅淋漓,有其他写的牌匾,用笔洒脱,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时代感和艺术享受,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各界友人收藏。现聘任为北京燕京书画院常务副理事长、常务副院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21年之后的《时报》的主人黄伯惠生平及性格特点等进行考证,试图勾画出1920-1930年代上海《时报》主政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