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秦汉三国时期的武术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初并天下后,“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全豦),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宫廷中。”(《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措施对民间武术的发展无疑是很不利的。但秦政府对军队中使用的武器从未收缴,收缴的只是军队之外的“天下”兵器。从陕西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文物中,可以见到剑、矛、戈、殳、钺、吴钩、投枪及弓、弩、镞等精良的秦兵器,这有力地说明了秦对武器制作与使用的重视。不难想象,这些武器的使用及其技  相似文献   

2.
天水地名的源起 ,大致有白龙出湖、湖水不变、石臼恒水、神雨成湖、天河注水、汉水之源等六种说法。据《汉书·地理志》记载 ,天水地名的正式命定 ,是在汉武帝元鼎三年。探究当时的历史资料发现 ,天水这一地名 ,既浓缩着秦始皇“水德之始”的五德政治理论 ,又包含着伏羲地六为水的河图之说 ,还与秦国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汉水、天汉、天水——论织女传说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故事的孕育阶段,“汉”或曰“天汉”便同“牵牛”、“织女”联系在一起,以后便成为这个传说故事的要素之一。“汉”、“云汉,”实际上是由汉水而来。秦人发祥于汉水上游,《史记.秦本纪》中说:“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为秦人始祖。据此,同汉水联系的织女,是由以织出名的秦人远祖女修而来。“牵牛”、“织女”由星名转变为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也最早见于睡虎地发现的秦简中。《三辅黄图》中载秦始皇并天下之后“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同样反映了秦民族对牵牛织女传说的群体记忆。很早以来西和、礼县、天水一带浓厚的乞巧风俗,正说明了织女传说同秦文化的关系。天水地名的得名也与“汉水”、“天汉”有关。发源于嶓冢山的汉水本一直东流,经略阳、沔县,同发源于陕西宁羌的沔水合流,至湖北入长江。大约在西汉时地理变化,在略阳附近改而南流。今人皆以陕西宁羌的嶓冢山为《尚书.禹贡》中嶓冢山,实误。  相似文献   

4.
《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夏有“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之举。颜师古注以为其地在中山国。根据大量文献记载分析,颜注显误,安民县与呼池苑之属地,不在西汉中山国,而在安定郡安定县,即今甘肃华亭县一带。呼池苑是《汉书·地理志》失载的边郡六牧师苑之一,王文涛《西汉“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属地考》一文认为“安定属巨鹿郡”的考证,因对史料引用和理解有误,故结论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按照『车同轨』的要求,大规模的修整道路,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出去,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标准化的交通道路。其中最为端直的一条道路,就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前二一二年)蒙恬所修的『直道』,从咸阳直通九原郡(今包头市西),『堑山湮谷,千八百里』。然而,史书上只记载了它的起点和终点,其具体走向却一直是个迷,无人知晓。一九七五年春,史念海教授等一行五人,在陕西省军区的支持下,实地考察了这条两千一百年前的古道,获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写了《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见《陕西师大学报》一九七五年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青藏高原、四川西部等地的藏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诸历史,藏本羌系一支。史称羌中的六牦牛部于汉武帝时经川入藏。七世纪初,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一统诸羌,建立了强有力的吐蕃政权,使分散的处于奴隶制的中国西部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公元六四一年,赞普迎娶唐文成公主后,藏地输入了大量中原文化;佛教亦于此期  相似文献   

7.
传播禁止伴生于信息传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以"法家"思想为传播禁止理念,以国家、军队、政治、刑罚等强制力量以及残酷的手段对信息传播加以控制.其传播禁止是以统治阶级的利益凌驾于社会权利为基础,是建立在破坏传播的社会功能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其所实施的传播禁止策略不仅没达到统治者所需求的维护统治的禁止效果,恰恰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8.
"办好思政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服务","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掌握好所开设的六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国防教育》的课堂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中。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目标,高校政治课教师理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十大关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徐福,一作徐市(音fu),字君房。秦代琅琊郡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长在海岱之滨。故里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金山乡徐福村。一他是我国秦代著名的方士(博士)和航海家。徐福是《史记》、《前汉书》等正史有记载的重要历史人物。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  相似文献   

10.
《新唐书·贾曾传》辨误一例《旧唐书·贾曾传》:"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开元六年,特恩甄叙,继历庆、郑等州刺史。"《新唐书·本传晰载略同,唯*庆州"作"虔州"。又《册府元龟》卷172帝王部《求旧二》亦载此事:"开元六年二月,以少府监齐景胄为益州大都督府...  相似文献   

11.
张良是家有万金的韩国贵族公子,国灭家破后为报仇,曹募壮士刺杀秦始皇.失败后读兵书交豪杰,终成为反秦农民军小首领。投靠刘邦后.他在刘邦率军西进灭秦中出谋划策,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鸿门宴”中他机智多谋,保护了刘邦的生命。他又送汉王赴南郑,途中献计而返,为汉王的东进做准备。  相似文献   

12.
诗歌鉴赏理论研究刍议李善奎一中国传统诗学重创作,重批评,而轻鉴赏,古人谈创作、谈批评的著作比比皆是,而谈鉴赏理论的专著却非常之少。刘勰的《文心雕龙》是谈鉴赏谈得比较全面的,其《体性》、《丽辞》、《声律》、《情采》、《物色》等篇,都涉及鉴赏问题,但真正...  相似文献   

13.
古羌人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种落的羌人其教育也有很大差异。两晋南北朝时,受到汉文化的深刻影响,羌人在精神层面开始尊儒重教,其教育方略逐渐与汉人无异。本文利用碑刻文献,从前秦至唐代羌人任文官、后秦教育制度和姚氏羌人崇儒、西夏和党项羌崇儒重教、明清时期四川羌区教育等四个方面,探讨古代羌人的尊儒重教精神,对于认识羌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足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韩非子》一书,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是一部新兴地主阶级生气勃勃的战斗宣言。他的“法治”理论曾经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反对复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成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代表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依据。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韩非的“法治”理论,总结新兴地主阶级反复辟斗争的经验教训,弄清楚新兴地主阶级为什么要对奴隶主阶级专政,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韩非生活的战国时代,是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阶级斗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它比之春秋时期,有许多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表现得更加曲折,更加复杂。这种客观形势,对韩非“法治”理论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早在春秋末期,在奴隶起义的巨大力量推动下,新兴地主阶级夺权斗争就已经普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都概说(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旧史所说割据分裂时期诸政权的都城(一)战国时期诸国都城战国纪年的肇始年代,曾经有过不同的说法,司马迁《史记·六国表》始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司马光《资治通鉴》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这一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国为诸侯,吕祖谦《大事记》始于周敬王三十九年,亦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因为《春秋》纪年止于这一年。也有始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的,林春溥的  相似文献   

16.
羌人作为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在藏羌彝走廊内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走廊分布的藏语支、彝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的各族,其族源与羌人有着密切联系,或吸收羌人成分而壮大自身,或族源直接出自羌人系统。因此,从藏羌彝走廊的考古文化、走廊内非羌民族与羌人的族源关系、羌人作为"输血民族"三方面,可以很好地评价羌人在藏羌彝走廊的历史地位,而"藏彝走廊"被定义为"藏羌彝走廊",是给予羌族历史地位最好的界定。  相似文献   

17.
粤剧作为广府文化的意义载体,体现了广府文化多元兼容、感性世俗与务实持重的文化内涵。唐涤生的六部改编剧《六月雪》《牡丹亭惊梦》《蝶影红梨记》《帝女花》《紫钗记》《再世红梅记》至今仍盛演不衰,很大程度是因为这六部剧体现了广府文化内涵。唐氏六部改编剧在本地方言、粤剧音乐、脚色行当和舞台布置等四个方面,展现了粤剧艺术的广府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8.
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剖析五爱教育、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六种思政元素与自然资源学课程内容的相互联系,从而寻找获得思政元素融入自然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契合点。基于此,提出思政元素与自然资源学实践相结合的实践项目设计方案,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市科学公开教学《地球的内部》(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针对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听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专政,严厉打击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复辟活动和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他为了对付这两个方面的敌人,曾经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措施,得到预期的效果。大力加强交通道路的建设,使一旦有了军事行动,不致贻误戎机,就是各种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所建设的交通道路有驰道和直道。驰道是以国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为中心,通向全国各个重要地区,尤其是六国的古都,这是为了打击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复辟活动。当然,随着驰道的畅通,经济文化都相应地得到发展。直道和驰道不同,它只有一条,是由云阳县的甘泉山通到九原郡。云阳县在今陕西淳化县北,距咸阳不远,九原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正在阴山山脉的南麓,南北遥遥相对,所以称为直道。直道的修筑则是为了打击、阻遏匈奴奴隶主贵族的向南侵扰。本文只就有关直道的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