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查新工作的网络环境,剖析网络信息检索的障碍,指出网络资源的优势所在,并从大力开发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合理使用搜索引擎、有效发掘免费资源、全面查找隐性网站等5个方面出发,揭示网络查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获取看不见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广泛而有效地获取网络中的有用信息日益重要。“看不见的网站”作为整个因特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搜索困难,其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针对该问题,本文介绍了获取看不见的网络信息及其中的大量专业信息的一些有效方法,并进一步评价了这些方法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从Infoseek看万维网查询工具的特点及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因特网(Internet)--这个目前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互联网络,在带给用户大量信息的同时,对于如何使这些信息变成真正可供利用的资源,也向人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并带动了全球网络信息检索技术研究的空前活跃.的确,正是在围绕因特网信息检索有了突破性进展,并投入运行了一些实质性成果之后,人们对因特网海量信息的有效利用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武少华 《科教文汇》2010,(6):201-2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因特网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宝库,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商务活动和共享资源的重要手段。如何从这个宝库中迅速、准确地查找所需情报信息,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WWW搜索引擎的分类特点和几种重要搜索引擎异同点,总结应如何应用搜索引擎全面、准确、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检索。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上的成人教育信息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庆祥  李莉 《情报科学》2003,21(5):490-492
互联网上成人教育信息资源极为丰富,但要从这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迅速查到所需要的信息也并非易事。本文从四个方面概述了在互联网上查找成人教育信息的方法,包括从综合性网站的分类目录中查找,从大学网站的主页中查找,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以及利用大型联机数据库系统检索。同时,还介绍了使用搜索引擎的技巧,以便读者能够更迅速、更准确的检索到所需要的成人教育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6.
站内搜索引擎是充分利用网站资源、迅速提供有效信息的最佳工具,是查寻网站内部信息的密钥。而针对不同用户的操作记录,利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出用户信息需求的关系,并在站内搜索中向用户提供其推荐信息,从而使网站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方便了用户查找信息,增加网站对上网者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网络搜索引擎在网络信息资源查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是现在的搜索引擎技术并不完善,存在大量内容相同的冗余网页。冗余网页不但浪费了存储资源,还给用户的检索带来诸多不便。本文描述了一个搜索引擎去重Agent系统,由系统代替用户对搜索引擎结果页面进行信息抽取,对获得结果进行对比,并去除其中内容重复的冗余网页,将去重后的结果提供给用户,从而为用户节省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8.
数据挖掘及其在网络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检索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查找知识的需要,但是在检全率和检准率上还是不尽如人意.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到信息检索中,可使未来的网络信息检索更加精准、个性和智能化.介绍了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方法,并分别从内容挖掘、结构挖掘、使用挖掘三个方面对网络数据挖掘进行了阐述,并主要从搜索引擎的角度探讨了数据挖掘在网络信息检索中的应用,分析了数据挖掘与信息过滤和可视化技术的结合,最后对网络信息检索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杨志 《现代情报》2007,27(9):134-137
随着网络信息量的急剧增长,人们习惯运用各种搜索引擎在海量互联网信息资源中来查找所需的信息,但查寻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本文通过利用不同主题范围的检索词在中英文搜索引擎检索的结果,对元数据标签Keywords在网页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就提高搜索引擎的检索效率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检索的局限及其检索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桂萍 《情报杂志》2003,22(9):26-27,29
从搜索信息投入的时间成本、网络信息的可靠性、网络信息检索效率评价的特殊性、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成功率等四个方面分析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局限。针对这些问题。以选择搜索引擎、掌握一定的技术方案构建检索策略。  相似文献   

11.
可用性测试方法在IA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企业进行信息构建时必须研究用户,而可用性测试作为信息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研究用户的有效手段,通过规范的可用性测试过程,可了解用户行为并指导网站设计。作为可用性测试方法的一种,卡片分拣法可以探索用户对于网站信息如何分类,以此提高用户搜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与管理一直是人们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提出可用网站被引分析法对学术网站进行评价,并对网站被引分析法的特点、相关评价步骤和指标进行了阐述.以国内100所大学的网站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大学网站同被引的相关数据,通过多维尺度分析和Pajek,对网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可视化展示.表明从同被引的角度可以较好地评价大学网站间的关系,网站被引分析法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与发展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雅虎的分类目录分析信息构建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站信息构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随着信息环境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只有具有适应性的信息构建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本文初步探讨如何建立具有适应性的信息构建。  相似文献   

14.
Privacy has largely been equated with every individual's right to privacy. Accordingly, current efforts to protect privacy on the Internet have sought anonymity by breaking, where possible, links with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all uses of aggregated data stripped of PII are considered legitimat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e need to use a broader concept, general or group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GII), because even aggregated data stripped of PII violate privacy at the community level. The search engine companies, or anyone else with access to their log files, can use these data to generate a moment-by-moment view of what is on the collective mind. Such a view can be used in a variety of ways, some with deep economic and even political impact. In order to frame this discussion,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some of the realities of the search engine-mediated associative interface to the World Wide Web. While this interface has enormous benefits for the networked world, it also fundamentally changes a number of issues underlying various current debates about Internet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5.
《The Information Society》2007,23(5):383-389
Privacy has largely been equated with every individual's right to privacy. Accordingly, current efforts to protect privacy on the Internet have sought anonymity by breaking, where possible, links with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all uses of aggregated data stripped of PII are considered legitimat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e need to use a broader concept, general or group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GII), because even aggregated data stripped of PII violate privacy at the community level. The search engine companies, or anyone else with access to their log files, can use these data to generate a moment-by-moment view of what is on the collective mind. Such a view can be used in a variety of ways, some with deep economic and even political impact. In order to frame this discussion,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some of the realities of the search engine-mediated associative interface to the World Wide Web. While this interface has enormous benefits for the networked world, it also fundamentally changes a number of issues underlying various current debates about Internet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6.
   企业如何走出技术收购后“整合”还是“自治”的困境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缺乏深入探究的问题。以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收购前技术甄选、资源重叠以及收购后战略模式选择三者间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界内技术甄选对整合型战略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自治型战略选择的影响不显著;跨界技术甄选对自治型战略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整合型战略选择的影响不显著。技术重叠正向调节界内技术甄选与整合型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而负向调节跨界技术甄选与自治型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关系重叠负向调节界内技术甄选与整合型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而正向调节跨界技术甄选与自治型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从整体价值创造层面揭示了技术收购后收购方企业如何进行战略模式选择的内在机制,为我国企业有效解决技术收购后“整合”还是“自治”战略这一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峰  汪惠海 《情报科学》2002,20(8):856-857
数字化城市,对加快城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数字化是创新的手段,信息化是创新的载体,它会将我们的信息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和最优化的归类,以达到最快的传输速度,最直观的形式和最低的成本,让每一个市民和每一个决策都都能够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对工作的重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信息世界,更好地利用网络来高效合法地传播数字信息。  相似文献   

18.
政府网站信息资源采集行为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研究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的特征,分析了政府网站信息资源采集的困境。在已有信息采集行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网站信息资源采集行为模型,为顺利采集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明厚 《学会》2012,(7):7-12,16
在中国语境下,政治合法性问题是我国NGO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问题。要破解这个困境,既需要我国NGO自身灵活采取应对策略,也需要外界加以帮扶。历来就有入世情怀秉性的我国学者,在当下政府决策体系中享有日渐增加的话语权,使得其既应该也能够在破解这一困境中有所作为。这种作为至少可以表现为三个重要角色,即作为务虚者,可借"他山之石",逐步改变执政党和政府对NGO所持有的固有观念;作为务实者,可巧用官方话语,在现有制度资源中为NGO寻找正当发展空间;作为行动者,可成为NGO活动的积极支持者乃至参与组织者。而要扮演好这三个角色,我国学者唯有秉持好自身的专业化,通过树立起专业权威,才能够真正在破解我国NGO政治合法性困境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Prior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earch space has focused on the informational benefits of collaborating with others during web and workplace information seeking. However, social interactions, especially during complex tasks, can have cognitive benefits as well. Our goal in this paper is to document the methods and outcomes of using social resources to help with exploratory search tasks. We used a talk-aloud protocol and video capture to explore the actions of eight subjects as they completed two “Google-hard” search tasks. Task questions were alternated between a Social and Non-Social Condition. The Social Condition restricted participants to use only social resources—search engines were not allowed. The Non-Social Condition permitted normal web-based information sources, but restricted the use of social t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