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伯春 《师道》2006,(4):31-31
今天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上课铃刚响,我便板书课题,故意少了题目中的双引号,学生在下面吵着提醒:“五角星应该有双引号!”我回头表示疑问:“为什么呀?”学生争着举手回答:“这五角星并不是真正的五角星,这是小男孩把苹果拦腰切开后,里面的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学生的讲述一个比一个清楚,我知道学生对课文所讲的故事已是十分清楚了,如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想到了文章中的小男孩。“喜欢文章中的小男孩吗?”学生齐说:“喜欢。”“真的吗?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告诉同学们。”我指名一个名叫侯唯希的女生起来读书,她面庞清秀,目光…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怎样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其中“从文内到文外”,正日益受到普遍的重视,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什么是“从文内到文外”呢?请看一例: 《一个苹果》写的是: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掩蔽洞里,洞里有八个志愿军战士。运输员在路上捡来一个苹果,连长命令一人吃一口,结果还剩下大半个。有一个教师讲到这里,就问学生:“假如你是连长,你准备怎样处理这剩下的大半个苹果?”由此可见,所谓“从文内到文外”,就是引导学生向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再走进一步,用学生自己的生  相似文献   

3.
一、细化等级,激励学生不断前进“跳一跳,摘苹果。”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教学中,“苹果”也有大小之分,给一种什么样的动力,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停地向上跳,从小苹果直至摘到大苹果呢?举个例子,学生经常得良,想得优,良和优之间有差矩,我就给他们设个良+和优-,这样学生只要多跳几次就可得优了。结合实验需要,我把评价体系分为“优+、优、优-、良+、良、良-、达标、待达标”八个等级。当制定好各个等级所要达到的标准后,在学生平时练习时就要求认真学习,反复练习,从追求达标开始一直到优,实现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水平的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一、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阅读教学中,突破口抓得准,就能抓住问题的要害,“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一个苹果》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再说出确定该问题为突破口的理由。有的问:“火线运输员在半路上捡到苹果,为什么自己不吃,要交给连长?”理由是:“这个故事是从火线运输员交苹果展开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王炜 《湖南教育》2005,(23):36-37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作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呢?认知——思索中获得案例《:雨中》(小学语文浙教版第七册)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你们读懂了哪些词或有哪些疑惑?生:我认为“冒出”这个词用得不妥,应该用“露出”。生:(举手)不同意!我认为“冒出”这词用得妙,它表示姑娘箩筐里装的苹果很多,高高耸起;而“露出”的苹果没“冒出”…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和实践呢?先来看看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师生对话:眼例一演四年级《雨中》教学片段师:苹果滚了一地,这时姑娘最希望什么?生:汽车能停下来……有人帮她……师:来帮姑娘———生:捡苹果。师:但是,姑娘———生:担心了。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皱起了眉头。师:她是怎么想的?生:他们捡了苹果会跑走的……师:这段话该怎么读呢?生:读得快一点、轻一点……眼…  相似文献   

7.
去年冬季,我校开展了“三跳”比赛活动。第二天上作文课,我让学生写这次活动。不到半课时,大多数同学都写好了,原来他们都是仿照习作例文《课间十分钟》掉头换尾誊写在作文本上的。有的还无中生有地写了“爬竿”(我们学校没有爬竿设备)。针对这一问题,我决定利用习作例文,一步一步启发学生写好这篇作文.首先我写出题目“记一次活动”让大家讨论。问:从题目上能看出记什么活动吗?生:看不出来。问:应加上什么才明确呢?生:应加上活动的名称。板书:记一次三跳活动。问:什么叫“三跳”活动?生:跳长绳、跳橡筋绳、踢毽子。问:把这三项活动缩  相似文献   

8.
近日,读到贵刊一篇题为《称呼背后的精彩》的文章,笔者不禁有些想法,提出来和大家探讨:是不是学生都不需要再称呼“某老师”了,改喊老师为“老某”就行了呢?是不是学生直呼老师的名字,师生关系就更和谐,更平等,更亲近了呢?  相似文献   

9.
刘敏 《中小学电教》2011,(12):139-139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想。”这就是合作的好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学生互助成长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0.
先声夺人。我在讲《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时,首先就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目前世界上百米赛跑的冠军成绩是多少吗?”学生一听这个,马上就来了兴趣,同时心里又在犯嘀咕,这跟泥石流有什么关系呢?紧接着,我趁热打铁,问:“你们知道泥石流的最大流速是多少吗?”最后再把这两种速度作比较,学生对泥石流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探究无痕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在试讲时,每每到“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系吗”时,学生探究就兴致索然,注意力涣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又一次试讲中,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探究情绪,依然故我的出示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我猛然醒悟,原来所谓的探究过程只是教师教案设计中的一厢情愿,整节课堂“演绎”了探究的“完整”过程,而学生并未经历,  相似文献   

12.
数学要给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也单独列出并作了具体阐述。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去思考”。那么,在课改实践中,“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的达成情况又如何呢?由于“数学思考”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面对“数学思考”,教师们大多是兴趣不浓、思考不深、落实不力。  相似文献   

13.
真实的荒诞     
1.爷爷在看报纸。身旁的孙子问道:“爷爷,为什么每天发生的新闻刚好填满一份报纸呢?”2.妈妈:“留神别吃下苹果里的虫子!”儿子:“为什么要我留神?该它留神我才是呢!”3.妈妈:“你看蚂蚁多勤劳,从不浪费时间去玩耍。”儿子:“妈妈你骗人,我每次到郊外去旅行,总会遇到它们的。”4.儿子看见一只青蛙在跳,他就学着这只青蛙跳,跳了几下,站起来说:“真累啊!真难为青蛙了,每天都要这样跳。”  相似文献   

14.
王瑛 《福建教育》2007,(7):103-103
一位教师在引导五年级学生探索“1亿有多大”时,设计了以下活动:假设一个人保持最佳状态,不吃不喝不休息,连着跳绳1亿下,要跳多久呢?根据三位学生现场跳绳一分钟的成绩,学生一致同意取平均数60计算。计算之前,教师说:“估一估,跳1亿下大概用多少时间?”学生没有反应,教师又说:“猜猜看,说错了也没关系。”马上就有学生说:“我猜要用1000分钟。”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一种语言训练活动,学生的习作是学生用以交流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美国作文教学专家玛丽·安妮·特罗丝在《学生作文教学与评价》中提倡“习作分享法。”“习作分享法”是在学生完成了作文草稿或誊写之后,给他们一定的机会,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所谓“分享”只是一种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决不能取代教师的批改和讲评。 学生之间“分享”的意义何在呢?正如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所说的:“我的手里有一个苹果,你的手里也有一个苹果,我们两人互换一下,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交流思想则不一样,我把我的思想交流给  相似文献   

16.
一个苹果供应商为了在市场上独占鳌头,想了一个绝招———当苹果还长在树上时,把“喜”“福”“吉”“寿”等字样的剪纸贴在苹果上,由于贴有剪纸的地方阳光照不到,苹果上就留下了这些字样,结果他的产品在那年的苹果大战中独领风骚。第二年,他又有了新的创意:把原来单个的字设计成一句句祝福的话,如“祝你们爱情甜蜜”、“祝您中秋愉快”等等,这种长出了人情味的苹果非常畅销,人们纷纷购买他的苹果作为礼品。我们写给学生的评语能不能象这长出了人情味的苹果呢?于是期终我改变了评语的风格,不再以给人居高临下之感的“该生……”开头,而是以…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一所小学的一堂美术课上,一位教师教低年级学生画苹果。教师发现有位幼儿画的苹果是方形的,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形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孩子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滚落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啊!”教师鼓励他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把苹果画成方形,显然脱离了实际;而那位日本老师却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说出画方苹果的原因,并且鼓  相似文献   

18.
在我上《远行靠什么》一课时,照例让学生自读质疑,当问题解决接近尾声时,忽然有个孩子对我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飞机叫飞机呢?”啊?他把我问愣了。这也算个问题?那只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我随口说道:“可能是因为它会飞吧。”他跟着就问:“小鸟也会飞,为什么不叫飞机?”“问得好!”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过去旧的学习方式的大胆革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那么在教学实践中,作文课的设计如何体现这—理念呢?  相似文献   

20.
这是爱因斯坦读小学不久发生的故事。数学课上老师拿出两个苹果问学生:“一只苹果加上一只苹果等于几只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