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碑婚丧词数量可观,时代确定,学术价值极高,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资料。本文拟通过对汉碑中婚丧词的考释、分析、引证,揭示该类词的基本面貌,同时也考察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这类词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借汉碑之魂 争立竿头 冯桂烈先生所书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是一幅隶书佳作.用笔规范,笔势沉稳,线条凝练,刚柔相济,质量较高.结体方正,四面撑开,稳中寓活.正文排列纵疏横紧,整篇疏密适度,清秀匀适. 此作基础沉厚.但艺无止境,用更高的标准去衡量,还缺少汉碑隶书那种浑厚高古的气息.今后宜在《礼器碑》上下些工夫,把汉碑隶书那种古朴灵动、博大精深的韵度融化到自己的作品中,力避不良时风的浸染,达到更高更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是汉代刻石的基础,两汉时期,统治者所提倡和推行的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整个社会的民间思想信仰都带有鲜明的儒家色彩。本文以曲阜汉碑为研究对象,对汉碑与儒家思想、儒佛道的融合、世族意识与士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尝试把曲阜汉碑放在汉代社会环境中,对汉碑进行全面审视。  相似文献   

4.
汉碑语料中的连语,具有多种类的外部结构形式和内部词汇意义,概括揭示汉碑连语的特征,对研究汉语词汇复杂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择北京、清河县、南京、杭州四地的历史资料作为主要参照系,对《金瓶梅》中几次大的婚丧礼仪所涉及的民间风俗,进行考订。通过考订,作者总结了三点体会:第一,从《金瓶梅》中对婚丧礼仪的描写,很难反映时代特点,特别是很难判断成书的年代。第二,我国婚丧礼俗,在汉族地区,基本上有一个定格,南方与北方大致相同,只是在局部的细节方面有不少差异。第三,《金瓶梅》写婚丧礼仪至繁至细、滴水不漏,足见作者对民俗十分了解十分熟悉。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颜色的选择,对颜色词的使用,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比如汉语说婚丧是红白大事,婚礼穿红褂,丧事披白袍;到了现代,说红色政权,白色恐怖。说明汉族的传统,红色象征美好,白色代表不吉利。跟汉民族不同的是,西方的婚纱是白色的,它恰恰象征着纯洁美好。注意到不同语言的颜色词蕴含的不同民族文化内涵,就能准确地把握和运用好相关的颜色词语,不致于在对译时闹出笑话或产生误会。中国传统的色彩序列和等次顺序是:黄红青黑白。循着这个系列,我们尝试探讨英、汉颜色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文化的比较与翻译中,民俗文化的比较与翻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婚丧文化亦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对英汉婚丧文化进行比较与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济宁市博物馆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博物馆。馆内的济宁千秋、济宁精品文物展、运河之都——济宁和朱复堪书法艺术展是常设展览,来此的游客通过这些展览可以领略和感知济宁地区厚重的人文风貌。博物馆东侧的铁塔寺古建筑群,是公元560年的北齐文化遗存。铁塔寺西侧的汉碑室,是由时任济宁市教育局局长的王大恕于1929年主持修建,原名"小金石馆"。从汉碑室介绍得知,该馆共存放汉碑八种及其他刻石十余种。这是一栋坐东朝西面阔五间的古建筑,所藏的八种汉  相似文献   

9.
荆州八旗驻防设立于康熙二十二年,乾隆时废除禁止各地驻防官兵与地方交流制度,逐渐同当地人民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俗特点。其婚丧习俗融合清代满族习俗又受当地汉族礼俗影响而有所简化。对荆州八旗驻防婚丧习俗与清代满族及荆州当地汉族习俗比较,对发掘地域文化内容和特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父系观念不是单纯对性别的歧视,它是人们渴望与维系大家庭的心理表现。在延存至今的一些习俗中,父系观念仍然有着重要影响,以婚丧习俗较为突出。通过分析许烺光先生在《祖荫下》一书中对喜洲镇人"续香火""与祖先交流"等文化心理的描述,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对石头苗寨的婚丧习俗进行分析,以发现其深层的文化心理与涵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汉碑文字中的讹混现象进行研究,分别其类例,归纳其特点,探讨其原因,并从汉字发展演变的角度对讹混现象进行了辩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百字碑     
终南山麓发现了一块汉碑,碑文用庄重的汉隶书写,笔力浑厚苍劲,刚好一百个字,被称为百字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汉碑文字中一些有特点的俗字字形的分析,总结出汉碑文字所体现出来的两类字形演变规律:变形音化和变形义化.  相似文献   

14.
中尼边境夏尔巴人和四川松潘夏尔瓦人有许多相似点,本文试从民俗学视角对二者之间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婚丧习俗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论证这两个族群同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正滕西奇先生新著《两汉名碑注译》一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汉碑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该书虽名曰"注译",但其实际价值却远超此二字所涵盖的范围。可以说,该书既是一部遵循传统注译古文方法的著作,又是一部充满新意的汉碑整理与研究专著。《两汉名碑注译》的新意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上的创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古代声训,能够获得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文章通过对《白虎通义》声训的研究,探寻和发掘我国古代宗法制度、教育制度、政治制度、音乐、婚丧、阴阳五行说等方面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靠拢汉碑步入正途 危发林先生的隶书,追新逐异,具有个性。用笔藏头护尾,笔画粗细多变。结体横平竖直,立字端正,布白空旷疏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利用史籍、汉碑等相关材料,在众多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重新对汉代的“五官掾”的起源、执掌、地位等诸方面进行一次鞍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关于“五官掾”起源这一问题,目前史学界尚未对此有所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究。  相似文献   

19.
郑诵先治学严谨,精通文史,通晓工诗词及骈、散文,后尤喜章草,其兼取汉碑和"二爨"笔意,苍劲雄浑,气魄宏大,潇洒飞动,呈自家风貌。成为一代优秀的书法大师。  相似文献   

20.
靠汉碑步正途
  严国强先生的隶书,笔灵墨活,线条变化多。结体方正,稳中有动。章法字疏行紧,顾盼照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