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语文、用语文、会学语文、乐学语文、有效地学习语文呢?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的探究,有效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立种探究语言文字的氛围。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节公开课(《“红领巾”真好》)里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配上音乐)。师 :老师读得好不好?一学生 :(质疑)老师 ,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大声呢?(课文的最后一句是 :小鸟在枝头高唱 :“‘红领巾’真好!”)师 :(笑眯眯)你真用心听 ,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你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等一下你可以按你的理解来读。片断二 :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这位学生一朗读完 ,就有一男生举手表示有意见 ,老师请他发言。生 :我觉得××同学读得太快了 ,我认为应该读慢一些。师 …  相似文献   

3.
黄汝 《陕西教育》2007,(7):117-117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不断的讲解,把一篇篇文辞优美、内容生动的课文进行分解,使学生始终处于听讲、笔记、记忆的被动位置,老师讲的辛苦,学生听的乏味,语文课堂没有生命力可言。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4.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能激发学生对本文学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3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这样才能实现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思,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语文。一、语文课课前预习时要让学生读教师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预习下一篇课文。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先自己认真地读课文。读课文不是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要通过读课文做到:将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即使做不到读得有感情,最起码也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对所  相似文献   

6.
现在语文课教学不甚得法:一是无论对哪个年级学生,讲哪种课文,总是一个模式,千篇一律,课课如此;二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和难点;三是“满堂灌”,老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启发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四是读得少、练得少、写得少。如何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一、要因文、因人而异克服教学程式化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只会读课文,遇到与教材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就看不懂或读得不流畅;不少学生只能背诵某些句型,但说英语或写英文,则错误百出。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必要的独立的学习技能,教师成了学生必不可少的“拐杖”...  相似文献   

8.
罗芳香 《新教师》2023,(2):42-43
<正>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想”,读是第一位的。但很多语文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时,往往忽略了品读的教学作用。他们认为,一篇课文是否能够学得好,主要在于是否把握了精髓,即课文的中心思想要准确掌握,要撷选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学会、记住,这样就基本上完成了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可否认,这些是一篇课文所要学习的内容,但如果只掌握这些内容,学生在精神上就无法与课文产生更好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实施已走过了两年的历程。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广大语文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实验,在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理念,语文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课堂多了动感、生气和活力,让人欣喜不已。但在欣喜之余,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一、重学习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式表现,轻“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一位教师在上一年级上册《菜园里》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然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但课后检测的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有40%的学生不能准确熟练地认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14个生字;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卜、又、心、风”,也有35%的学生写得不正确,有的学生把“卜”的一点写成一横,有的学生把“风”的第四笔写成一捺,有的学生把“又”字分在三笔写;要学生读儿歌,要么读得结结巴巴,要么就是唱读,要么读得没有一点感情。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如何认写生字、如何有表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得少,只注意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形式化表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0.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叶圣陶先生也曾对“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作出精确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当前推进的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驾驭能力。一、注意“读”法的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内容,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等方面下功夫。1.掌握读懂课文的四个基本点。一是…  相似文献   

11.
我在和学生聊学习语文的感受时发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兴趣不浓是普遍现象。为此我曾多次反省自己的教学。与不少学生讨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不少学生都讲老师讲得太多,他们领会得少,读课文也读得少,所以没有进入课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作了一点“退”的尝试。这里所说的“退”是指适当降低难度,尤其是在处理教材的难点上,有时甚至不急于追求教学任务的暂时完成。但这种“退”不是放任、迁就,而是有目的地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一、分解法这种方法适合概括、总结方面的学习。如《内蒙访古》的教学重点是借助课文有关语句,概括内容要点。其中较典型的一段是:“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新理念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一、以人为本,活化课前预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往的课前预习,注重的是读通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预习”实际是一个“信息化”的过程,学生围绕文本,寻找相关信息,可以寻找文字、图片,可以借阅,可以进书店,甚至上网下载。预习的内容丰富、鲜活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也就变得开阔有趣了。如《会飞的图画》一课,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收集邮票。学生就会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自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故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船长哈尔威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思西岛这条航线。可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了“诺曼底”号轮船。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倾听学生读文,并板书课文中学生读不准的词语:照例、剖开、肇祸。)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黑板上有几个容易读错的词语,我们集中订正。【评析】双基之于语文,犹如基石之于大厦。学生如果没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基…  相似文献   

15.
因此,阅读课就应该成为学生的读书课,它由初读(读得对,即不读错字,不读破句)而美读(读得好,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起码是学生自己读得有滋有味)而烂读(读得熟,"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课文的言语、内蕴就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而积淀为语文素质、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目前的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这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本文对语文教学行为试作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粟金兰 《教师》2011,(15):47-48
我在和学生聊学习语文的感受时发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兴趣不浓是普遍现象。为此我曾多次反省自己的教学。与不少学生讨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不少学生都讲老师讲得太多,他们领会得少,读课文也读得少,所以没有进入课文中,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18.
张志公先生曾指出:“选给学生读的文章,绝大部分学生自己是读得懂的。读不懂的,只是个别的地方。另外,有些地方懂是懂了,但是懂得不够深,领会得会泛一些。只有这些地方,需要老师点一下。”张老的话说得很明白,学生不懂的地方才需要老师做指导。其实,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往往也是课文的精髓,对于这些难点,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做精心设计。笔者把针对难点所进行的教学设计雅称为“细化”设计。阅读教学的“细化”设计如何避免琐碎,达到精细,甚至小中见大呢?下面结合实例谈三点体会。一、设计合理的小过程学生阅读一篇课文,要…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要做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了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还要教师领读单词、句子,由教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不少学生只会读课文,遇到与教材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时,或是看不懂或是读得很慢;很多学生能背...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要靠“自悟”。但是,学生“自悟”并不是说就不需要老师的引导了。相反,老师的引导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大有可为的。一、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怎样带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呢? 联系课文,增大信息量。联系课文的内容、课文的主题、课文中提到的文句,增强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