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鸿山 《考试周刊》2011,(38):71-7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花费时间最多、消耗精力最大的就是批改学生的习作,可是收效却往往不是很大。对此,教师们常常是无可奈何,甚至是苦不堪言。那么,怎样才能增强习作教学的效果呢?《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想何不把修改习作的权力交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2.
教会学生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的传统习作教学,让教师畏难。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对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疲惫之余,又有多少精力去准备习作课的精彩?学生惧怕作文课的枯燥无味,更难说做到"情动而辞发"了。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中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小学习作教学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写好小学生习作要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相似文献   

4.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深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艰难。尽管我每次批改作文总是"精批细改",但收效甚微。如何在保证习作评改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语文教师的习作批改量,避免劳而少功?如何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切实提高作文批改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是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深思的问题。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方仁工指出:"学生的作文不是老师改好的,而是自己在练习中通过体验提高的。"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因此,我想到改进作文批改方法,在班上让学生实行作文互评互改,在练习体验中提高作文能力。当然,把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说,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呢?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谈到"习作教学"这四个字,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谈词色变,因为它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软肋"。我们到底拿什么来教作文,作文又是怎么教出来的?在几年的探索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我心中的答案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实践。在多渠道的实践中,我们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我们的习作素材源源不断;在一个个习作实践中学生习得写的方法,写的乐趣,提高了写的能力。那么从哪几方面的实践活动入手呢?一、阅读积累实践,习作之“米”  相似文献   

6.
周林 《阅读与鉴赏》2011,(10):30-3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知道习作兴趣的激发有助于学生的习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并不能尽如人意,结果学生仍然写不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来,为什么呢?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但是,提高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习作教学。"课标"又指明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说话、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的事情。"那么,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应当从什么地方着手呢?下面就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雏见。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习作的现状是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时无话可说或是空话连篇,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少创意与想象……如何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习作面向学生生活"活水"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高莹莎 《教师》2011,(8):37-37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说到习作课,教师怕教,常常在指导时感到无计可施;学生怕写,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头疼,甚至有人还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作为语文教师如何与孩子一同感受习作世界的美妙?笔者在实践中有几点感触,在此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0.
田建华 《学周刊C版》2010,(10):116-116
小学生习作指导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习作理念的转变,教师要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习作就是用笔说话,就是让学生写最想说的话,放飞童心,放飞思绪,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那么,怎样具体指导学生习作呢?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学生高考作文分数,当前许多教师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各种写作套路,使学生习作给人以"有条理""有文采""有思想"的感觉,以便获得阅卷者的青睐。于是,"虚假""套话"作文就应时而生。如何让学生习作走出"虚假"怪圈,真正体现"诗言志""文载道"呢?  相似文献   

12.
小学习作教学一般是两课时,第一课时是"习作指导课",第二课时是"习作讲评课"。特级教师宋运来认为,"习作讲评课"的称谓不妥,它应该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叫"习作欣赏课"。他提出,"习作欣赏课"的教学流程可以按照"发现—欣赏—分享"进行。那么,"习作指导课"该如何指导?"习作欣赏课"又该如何欣赏呢?本期特推出宋运来老师的两节习作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一节是"习作指导课",第二节则是"习作欣赏课",希望对您的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由于农村孩子轻视语言环境,见闻不多,阅读面狭窄等原因,许多学生在写作时饱受搜肠刮肚之苦。在习作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又表达得合乎规范呢?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用"情"字敲开农村学生习作教学之门。  相似文献   

14.
韩自光 《学周刊C版》2014,(10):168-16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常常被教师称为“难啃的骨头”。教师认为习作难以指导,而学生则认为习作无话可写,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写。因此,习作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始终难以有更大的突破,至今让教师和学生望而生畏。那么。目前习作教学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对策来纠正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5.
马晓璇 《海南教育》2014,(20):27-28
"小学生习作互评自改"是一个来源于教育实践的具有探索性、应用性的课题,其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习互评自改习作,进而提高习作鉴赏、评改、写作水平,达到优化习作教学过程的目的。那么,小学生习作互评自改是怎样的一种模式呢?笔者通过小学生习作"互评自改"的不断研究,探索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发掘习作教学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自觉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小学习作教学一般遵循这样的三部曲:指导一批改一讲评。教师往往非常重视习作的指导,而对学生习作的评改,随意性比较大。那么合适的习作评改该如何操作呢?  相似文献   

17.
不少教师认为实用性习作好教:学生有生活经历,有话可说;想象习作难教:写什么,怎么写?真不好"想象"。其实,教学生学写想象习作的前提是教给学会想象。什么是"想象"呢?想象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但和空想又有所区别。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强了,认识世界的角度广了,想象习作往往带有了"实用性"。在现实中想做而又做不了,希望实现而又无法实现的事,往往通过想象得到满足。可见,只要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积累,作文并不难教。  相似文献   

18.
"读"与"写"的问题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教材;课堂外,我们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经典。学生读了很多,然而,习作水平却未见得提高,他们在习作时对"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所表现出的无所适从,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三年级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教学,应该怎样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和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在"以读导写、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发展学生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黄小萍 《教师》2012,(12):70-70
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善于修改习作,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能力,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非凡的人格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学生修改作文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提升学生自我习作的能力呢?一、教师批改,做好指引有句话说"叫破嗓子,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都知道要发挥学生的想象,把学生思路打开,可是往往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中,不知不觉给学生限定了框架,结果造成千篇一律的写作风格,甚至连写作思路也几乎一模一样。该如何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呢?笔者有幸聆听到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假如没有月亮"的习作教学,受到很大的启发,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