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子·道德》中说:"上学以神听, 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 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 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 可见,古人非常讲究学习策略,重视听 课的艺术,强调听课的最佳方式为神 听。如何达到古人所倡导的神听境界, 大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手听。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 笔头。"学生听课时一定要将老师讲的  相似文献   

2.
宋坤强 《教育探索》2000,(11):36-36
据研究,人们约有 10%的信息是通过听觉得到的。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听,作为神经冲动的一种固定传导并无质的差别。然而,由于听者和被听者的即时心态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听,便有了各种不同的境界。对此,古人早有精辟的论述:“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同,学亦不同。”这里对于听的三种境界的划分是就学生在学习中的听课而言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听。同样,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也要经常面对学生的诉说,即面临听的任务。因此,如何有效地听,便成为教…  相似文献   

3.
上学以神听之,学在骨髓矣;中学以心听之,学在肌肉矣;下学以耳听之,学在皮肤矣。——唐·马总《意林·文》倾听使我们彼此靠得更近,倾听并不是掏空各自的灵魂来迎纳对方,而是互相理解与尊重彼此灵魂的独立、脆弱  相似文献   

4.
怎样听别人说话?《文子·道德篇》列举了三种听法:“上学(最好的学习方法)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受之以鱼,饱食一餐;受之以渔,享用终生。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到会学之目的。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一、会听——抓住知识要点仔细听。小学生不可能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事上,因此,要教小学生会听课,学会抓住知识的要点仔细听。概念学习要抓住揭示概念本质属性的关键词认真听,法则学习要抓住算理听明白,应用题学习要抓住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听清楚,等等。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的听课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中组织以下强化训练:(1)讲授一个新知识后,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  相似文献   

6.
格言     
上学以神听之,学在骨髓矣;中学以心听之,学在肌肉矣;下学以耳听之,学在皮肤矣。——(唐)马总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德)贝多芬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美)爱因斯坦格言~~  相似文献   

7.
传统意义上的"听课",指的是听者带上凳子坐到被听者的课堂听教师如何讲,学生如何说,更多的是听教师的"讲"。为了表示对教者的尊重,听者一般不发言,更不能随意走动。类似于观众到戏园里看戏,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以来,人们一提到课堂教学,就联想到小组合作学习。事实上,许多小组合作是浅尝辄止的,仅呈现热闹场景,学生缺乏静心倾听、潜心思考和真心合作。《文子.道德》中提出:"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知之不明,即不能尽其精;不能尽其精,即行之不成"。可见,倾听是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的最基本方式,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听课是教学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它常常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听课者来说,既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所谓"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是也。它可以促进听课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诸方面有所转变。对被听者来说,有人听课  相似文献   

10.
上学以神听之,学在骨髓矣;中学以心听之,学在肌肉矣;下学以耳听之.学在皮肤矣。——唐·马总《意林·文》倾听使我们彼此靠得更近,倾听并不是掏空各自的灵魂来迎纳对方,而是互相理解与尊重彼此灵魂的独立、脆弱与高贵。倾听是生命的自我凝视,反求诸己是其重要的功课。教师要学会倾听来自学生的信息,并感受自己意识的跳跃与生命的波荡。教育教学中真诚的倾听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对话。  相似文献   

11.
要想在有限的45分钟内取得良好的听课效果,必须有较好的听课方法.为此,在听课时应做到:一听、二看、三动.“听”在课堂中相当重要,认真、仔细地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可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要分明.“看”是指善于观察,既观察老师的表情和手势,又要注意老师对教具的演示等.“动”是指动手、动口减脑,也就是说,听课时要做到“心到”、“手到”.“心到”是指要善于联渴,善于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现象到问题的本质.遇到问题善于…  相似文献   

12.
诗歌创作决定的因素是“才”还是“学” ,古往今来有许多不同的争论。其实“学”与“才”是不同侧面互为作用的一个合体。首先是“才”的“大小”“奇”“犭益”离不开学。人在学与力索的过程中劳逸深浅不同 ,体现心智的灵明程度也不同。人在与外物沟通时有“耳听”、“心听”、“神听”的不同层次。所以体现在诗的境界上也有或“执情强物” ,或“超越其形” ,或“神凝形废”的不同境界。另者 ,“才”对艺术成败又起决定作用。诗人只有在怦然所动 ,灵性将至的情况下 ,才可生情 ,情可生文。总之 ,诗产生于性灵 ,博学又要以培养触激性灵。更重要的是诗以识为主 ,“非识则才学俱误”。  相似文献   

13.
听课之我见     
听课是教学过程中听者与讲者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一个过程。它是讲课者与听课者双方均受益的活动。通过听课 ,能发现讲课者在讲授本节课时的不足与长处 ,以使他发扬长处 ,弥补不足。经过听课 ,经常地调整教学过程 ,这样教学效果就可得到提高与升华。而对于听课的人来说在发现别人的缺点时 ,还可以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 ,同时可向听课者汲取长处 ,这样听课者从各方面可得到提高和发展。听课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要经常听 ,要听各科教学。一、听课先要备课听课也要“备课” ,这种说法听起来令人难以接受。听课就听课 ,…  相似文献   

14.
我们开展研讨课、进行优秀课例展示或是常规听课,课后都要进行评课。听课者对所听课的评价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被听者今后课堂改革的方向、同时还关系到旁听者的课改思路。因此,听评课并不像有些老师所想象的"听课比上课要轻松得多"那样。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转变,要创造条件,通过实验操作、认真观察、认真听课、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到生活中去等途径,让学生的心、脑、手、口、眼、耳、脚等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会学,逐步达到乐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学 数 学 其 实 是 一 件 很 快 乐 的 事 ,我 的 小 秘 密 是 :学 好 数 学 要 做 到“ 决 心 、专 心 、细 心 、信心 、虚 心 、耐 心 ”六 心 合 一 ,这 样 才 会 学 有 所 成 。 1.学 习 新 知 识 有 决 心 。 每 次 学 习 新 的 数 学 知 识 不 要 担 心 自 己 学 不 会 ,要 相 信 :别 人 会 的 ,我 也 能 学 会 。 如 果 实 在 不 放 心 ,不 妨 在 课 前 预 习 ,笨 鸟 先 飞 嘛 ! 2.上 课 听 讲 要 专 心 。“ 一 心 不 能 二 用 ”这 句 话 说 得 一 点 不 假 。上 课 听 讲 是 最 重 要 的 ,一 点也 不 能 走 神 ,否 则 会 留 下 …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听课质量和效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是一项重要任务。要让学生逐步学会倾听,学会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地听课,做到善于听课、主动听课、喜欢听课。  相似文献   

18.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曾提出"心斋"一词,成为道家"虚静论"的核心概念。"虚者,心斋也"。此一"虚"字是理解"心斋"概念之内涵的核心要点。"心斋"之"虚"从工夫论上说具有消解、否定的意味,是对"听之以耳"和"听之以心"的否定,也就是要使人不执于外物,亦不执于心念;从境界论上来看,"虚"又具备某种肯定的内涵,即"虚室生白"所蕴含的生命力和对心之光明本性的能动发现。而这两方面又统一于人心之上,"心斋"的过程也就是在人心受扰后发明本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听课质量和效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是一项重要任务.要让学生逐步学会倾听,学会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地听课,做到善于听课、主动听课、喜欢听课.  相似文献   

20.
音乐听觉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元素,音乐听觉能力的训练也是音乐学科里的一门基础课程。提高音乐听觉能力的方法很多,而合唱凭借其协调、统一等特点独具一定的优势。本文从外在音乐听觉和内在音乐听觉两方面展开阐述和研究,旨在更好地实践如何在教学中提高音乐听觉能力。一、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准确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音乐听觉指领会、想象、思考音乐印象的能力,包括外在听力和内在听力。古人云:"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说的就是听的关键作用。我们也可将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