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少气盛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人。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的家乡在湖南凤凰县,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2年,年少气盛的沈从文,恃才傲物,只身从湖南凤凰县赴北京闯荡天下。当时,他在“湖南酉西会馆”安身,第一件事便是报考燕京大学,以求深造。不料,校方见他的学历只是小学毕业,以不够资格未予录取。沈从文气愤地说:“将来我要教大学!”这句话被当时的人传为笑谈,笑这个年轻人自不量力。后来,沈从文在故宫谋取了一个整理皇室文献的差事。这份工作整天与古籍打交道,不需要与世俗迎合周旋,倒也是他的兴趣所在…  相似文献   

2.
1928年,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26岁,学历只是小学文化,带一身泥土气,闯入上海为时不长,但他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文而声震文坛。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特殊的人生阅历,使得其文学作品带有独特的异域风情。作品中充满了本土与外省的矛盾与对立。虽然这位孤独的知识分子行走于当时主流文学创作之外,但是他坚守着灵魂的归属地。从沈从文的身份以及外省与本土对立冲突的角度,再次解析沈从文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4.
阿紫  蜗牛 《课外阅读》2007,(11):43-43
1928年,大作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26岁,学历只是小学毕业,闯入上海文坛的时间虽不长,但颇有名气。名气毕竟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1988),出生于湖南省湘西地区凤凰县,他祖父曾任清朝贵州提督。沈从文在湘西度过了童年。1922年进京,先在北大旁听,同时试着写作。他与郁达夫、胡也频、丁玲等交往密切,并开始发表作品后来,他又接办《大公报》文艺副刊,团结了大批知名作家,形成京派作家群,在当时造成不小的影响。沈从文的绝大多数作品,包括《边城》,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奠定了沈从文的现代著名作家的地位。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回到湘西家乡,后又到西南联大任教,这一时期他开始搞文学研究,作品很少。1946年回北京任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6.
名气与胆气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26岁,学历只有小学文化,带一身泥土气,闯入十里洋场的上海为时不长,即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当时已颇有名气。但是,名气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慕名  相似文献   

7.
《从文自传》是沈从文自我剖白之作,写作传记时,他在文坛已小试牛刀,写下《萧潇》、《三三》等文章,但尚未创作艺术水平更高的《边城》《湘西散记》,有学者指出《从文自传》衔接沈从文后来的创作,自传叙述的表层下隐含作者的"自我认知",[1]但他并未详细叙述自传中沈从文的自我认知是什么,他如何实现了这样的自我认知。而本文正是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杀戮书写贯穿沈从文青少年时期,尤其能展现叙事自我与经验自我形象,展现"当下"沈从文对"当时"沈从文认知的变化。本文将通过离析《从文自传》杀戮场景中的叙事自我和经验自我叙述,观察沈从文的自我认知:冷静对待自己曾不自知的愚昧,同时宣扬与愚昧混杂的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8.
坦言失误     
1928年,作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的讲师。沈从文时年才二十六岁。虽然他学历只是小学文化,闯入十里洋场上海的时间也不久,身上还带着一股泥土气息,却以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  相似文献   

9.
<正>沈从文与鲁迅之间,一开始就弄"拧"了。沈从文离开湘西军队去了北京,是为自己精神寻找突破口。不料京城大不易"居",很长一段时间,他弄得连饭都吃不上。为摆脱窘境,沈从文和丁玲、胡也频等曾给多个文化界名流去函,希望他们给予援手。在这几个文学小青年想来,这些名流,不仅是新文化的导引者,亦应当是人道精神的实施者。不料,鲁迅的多疑性格却使他与沈从文形成裂痕,并终于没有彼此主动修复。但鲁迅在当时文坛的位置及分量,沈从文却掂得来。他后来创作有了一些成绩,可靠文字吃  相似文献   

10.
对于沈从文的《边城》 ,自其发表以来 ,已有很多研究文章问世 ,正的反的各有说法。近来细读《边城》数遍 ,总觉还有一些要说的话 ,那就是《边城》寄托了沈从文的人生理想 ,他把湘西那个叫茶峒的地方演绎成了他的人生天堂。所谓 :地域的边城 ,精神的中心。《边城》写于 1933年 ,对于这个年份 ,稍微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 ,当时中国正处在尖锐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之中 ,正所谓民不聊生、生不如死 ,这是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处境。沈从文此时正在北京 (北平 )求学 ,他面对的现实与他心目中的“茶峒”有着巨大的反差。而对沈从文来说 ,他是非…  相似文献   

11.
相互成全     
郁达夫和沈从文都是我极其敬重的作家,郁达夫笔下的浙东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像桃花源一样,至今仍吸引着无数文学爱好者怀古幽思。他俩之间,还有一段“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美谈。1923年,20岁的沈从文做了“北漂一族”,从湘西到北京闯世界。当时的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会用,但他的写作热情却很高。  相似文献   

12.
市集     
本期要向读者们推荐的《市集》,选自沈从文先生的散文集《大山里的人生》。《市集》是沈从文在1925年生活最窘迫的时候写的,当时的他想以投稿维持生计,做着每月得20块稿费的美梦。他以“休芸芸”等笔名写出文章,对北平各类报刊进行了“大轰炸”,后终得当时的晨报副刊主编徐志摩的赏识,并刊发了他的大量稿件。《市集》发表时,徐志摩写了《志摩的欣赏》,由此宣布了一个文学新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一生颇多尴尬,终究又要算颇为幸运。他青年时期求职时的一段遭遇,也同样与尴尬和幸运这两个诃有缘。一九二八年四月胡适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大刀阔斧改革教学,聘请大批著名学者来校任职。这时,青年沈从文向胡适求职,胡适也将他列应聘之列。当时校方争议颇多,有不少人认由他仅高小毕业,学历太低,虽然发表过一些文学作品,但要登上高学府的讲坛差距真是太远,况且此人不擅言词。沈从文自己听到这一消息,马上给胡适写信说:「先生  相似文献   

14.
正沈从文(1902年—1988年),著名作家,湖南凤凰人。1934年1月,沈从文二十岁离别故乡,十年后第一次回家去探望母亲。当时从北京乘火车到长沙后,尚需乘船去湘西。路途漫长且很不安宁。前一年秋天,他和张兆和结婚。上路前和家人约好,把沿途经过逐一写下寄回。沈从文晚年回忆说:"为了免得北京方面担心,所以每天必写一两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是我们探寻他追寻美好人性的一把钥匙,也是解读他追求雄强人性的一个切入点.通过<一个女剧员的生活>中萝的情感演绎,我们感受到复杂的租界体验加深了他对国民性的理解,在对国内外残缺人性的双重批判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湘西世界".然而,面对当时悲剧性的国民性命运时,沈从文对美好人性的追寻只是一种悲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1923年的夏季,沈从文由故乡湘西到北平求学。在此之前,他几乎从未接受过正规的现代学校教育,大部分学识由自学得来。他那时,仅仅是小学毕业。沈从文来北京的最大目的,是要学习新知识,为此,他也曾满怀希望报考北大。这一年的秋天,他参加燕京大学二年制国文班的入学考试。可是,考试时却一问三不知,得了个零分,主考官十分同情他,例外地把两块钱的报考费退还给了他。从这时起,沈从文对正式入学死了心。当时,北大实行开放的办学方针,学校的大门向一切渴望学习的有志之士敞开,不仅允许他们自由地听课,还允许旁听生们使用北大的图书馆博览群书(当然,外借不可,在这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怀有浓厚的"乡下人"情结,"乡下人"立场在其文学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沈从文的"乡下人"立场主要源于他对社会人生的"焦虑",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其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乡下人"立场既体现了沈从文个人境遇与社会生活相抵触而产生的反抗心理,也蕴舍了知识分子改造社会与人生的理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卖字     
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书法是很有名气的,尤其是他的章草,深为书法爱好者喜爱。很多人都想重金购买沈先生的书法作品,然而他总是惜墨如金。不过有一次,沈从文先生却破例卖了一次字,卖字的钱他分文未取,而是援助了一个年轻人。那是1917年,沈从文先生主编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时的事情。在众多来稿的作者中,他发现有一个就读于河北高等工业学校的16岁的学生很有才气,这个学生叫章恒寿,当时笔名芦苇。沈先生便将芦苇的诗作选发在“文学周刊”上。此后不久,沈先生收到这位从未见过面的青年人的来信。信中说,他父亲得病就医,死后殡葬,家中负债累…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是一个关注民族生命力的作家,他在小说中描述了两种情欲形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欲叙述方式。情欲是人性的一种,沈从文的情欲叙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两种情欲形态,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作者的人文精神,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及建构人性的希腊小庙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20.
1927年离开北京之前,通过孜孜不倦的文体尝试,沈从文在当时的文坛上,已拥有了一席之地。对于他这一阶段的作品,文学史的评价一直不高,人们通常认为它们只是摸索阶段的习作,成熟稳定的风格尚未形成。虽然也有学者指出沈从文早期的实验性特征,如各种文体的混杂运用,说话人口吻的介入,拟想的戏剧性对话等,但从总体上说,他这一阶段的作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