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钓鱼》2007,(19)
五、动态条件下浮漂灵敏度的分析在静态条件下,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浮漂的灵敏度取决于浮漂本身,调几钓几并不改变浮漂的灵敏度,只是在各自的灵—钝点范围内表现出灵敏或迟钝。然而在实际垂钓中,存在着调4钓2比调5钓3灵敏(中鱼率高),调3钓2比  相似文献   

2.
钓界有传说:硬尾浮漂的灵敏度比软尾的高。其一种解释,认为软尾是空心的,空心的浮力大,浮漂下顿时漂尾增加的浮力就大,阻力就大,所以灵敏度低;还有一种解释,认为硬尾较重,可帮助浮漂下顿,所以实心的灵敏度高,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3.
厉晓明 《钓鱼》2013,(4):15-17
认可一支浮漂的灵敏度,设定调目只是第一步。在施钓的过程中,为了改善鱼讯,要依靠调整钓目来验证浮漂的灵敏度。当调整到有清晰鱼讯时,才能显现出浮漂最佳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二、浮漂的稳定性浮漂的稳定性与灵敏度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基本上可以说浮漂的灵敏度越高稳定性就越差,但也还不完全是这样。因为浮漂的稳定性所追求的并不是让浮漂不爱动,而是希望浮漂有规律地在一定的范围中运动。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浮漂在鱼吃饵时明显地下顿1—2目。由于鱼吃饵的情况有很大差异(即使单钓鲫鱼也同样如此),因此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稳定因素与灵敏因素的比例.使所用的浮漂在各种不同场合下动作都尽可能地接近理想状态。这也正是竞技钓手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浮漂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与灵敏性是相互对立的,即灵…  相似文献   

5.
过去有个说法:“漂尾的粗细是影响浮漂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其实这个立论只能适用于称重性灵敏度,若将其应用于下顿灵敏度就失之偏颇了。 前面我们就③式对下顿灵敏性的分析是泛论,并没有对浮漂给予任何限定,所说的“漂尾的粗细是影响下顿灵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漂尾对下顿灵敏度的影  相似文献   

6.
张铨  李一 《钓鱼》2007,(9X):18-19
大家都关心钓组或者说线组的灵敏度。线组是由主线、子线、浮漂、坠子、钩、饵等元件组成,当然,这些元件的大小、结构、性能等对钓组灵敏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浮漂的大小、造型、光洁度、漂尾直径等对钓组灵敏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决定钓组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呢?这个问题好像旱有定论,用不着多说。但是,一段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何志强 《钓鱼》2012,(10):14-15
竞技浮漂选用的量化标准既然浮漂的灵敏度可以用β(倍数)来衡量。对于专业的厂家来说测量浮漂的自重和吃铅不会太难。那么普通的钓友用什么方法来得到每支浮漂的比值呢?在此,我们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用来大致测量出每一支浮漂的β(倍数)比值。从而为选择浮漂提供量化数据。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迎建 《钓鱼》2004,(1):20-20
(接上期)灵敏度和稳定性是一对矛盾,长期以来这对矛盾直困扰着我们,要想提高灵敏度就要降低稳定性,减少吃铅量,使浮漂灵敏得连鱼的摆鳍、呼吸都能反应出来,但是稍有一点风就很难准确地抛入窝子中,而且浮漂下沉的速度也很慢,抛竿频率降低,鱼饵不能准确入窝,抛竿频率降低,使中鱼率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中国钓鱼》2008,(1):17
金T-01至金T-04冬钓、棚钓竞技专用高档浮漂,漂体纤细瘦小,浮力和自重达到完美配合,灵敏度高、浮漂语言准确、节奏感强,下顿和上浮下顿语言表现突出!受水温变化和水表张力影响很小,性能稳定,便于调整,适合钓1.5~2米水深的上层、中层及底层鱼。此四款浮漂适合冬季竞技比赛所有鱼情。  相似文献   

10.
悬坠钓法以其灵敏度高,钓组科学,诱鱼快速而著称,可夜间垂钓由于浮漂加夜光棒后示标重量加大给调漂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影响钓组的灵敏度。如何才能在既不降低灵敏度,又调漂快捷,做到鱼讯反应准确呢?  相似文献   

11.
传统钓法在野钓中的特点是采:用粗线卧底钓,较大的浮漂加硬饵。优点是抗风、流能力较强,对付大鱼有成效,缺点是在不同自然条件下要适合钓所有的鱼种,钓组的灵敏度就显得不够了。尤其在水体较肥、闷热、气压低等自然条件下垂钓,因鱼吃饵动作很轻,传统钓组很难反映出鱼讯,致使鱼获量直线减少。而台钓法则有钓组灵敏度高、雾化饵诱钓结合功效大、起鱼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浮漂的选择与如何调漂,是台钓的关键。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浮漂有孔翎漂、巴尔沙漂、塑料漂、芦竹漂、芦苇漂乃至木漂等等。相对而言,材质的选择对台钓的确有一定影响,但最为重要的却是浮漂的加工,也就是浮漂的浮力、形状、规格等几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使用长竿短线钓草缝,最让人烦 脑的事儿是解决浮漂问题。使用蜈蚣漂距离远些就不易看清楚,使用长身立漂入水困难出水还容易将漂折断。因此大多数钓友都使用短身浮漂。但短身浮漂的灵敏度不高,因此十分矛盾。我使用长身立漂钓草缝的方法是:用1厘米长细塑料电线外皮一段套在主线上充当漂座(漂脚粗可用气门心),漂座上端再套2~3毫米长一段气门心,浮漂插入漂座后将上端气门心套在视漂根部(见图),这样组装后浮漂与主线平行,在草缝中可直出直入,灵敏度也很高。此方法也适用于钓冰洞。望众钓友不妨一试用长身浮漂钓草缝@李世贤!呼…  相似文献   

14.
台湾钓法     
5.看漂起竿 台湾钓法使用台湾浮漂,鱼咬钩时的浮漂动态和起竿时机,与我们通常的钓法有些区别。由于浮漂的灵敏度高,而且经过施钓前的调整,坠子、鱼钩等的重量与浮漂的浮力匹配得好,钩、线、坠等稍微受到一点影响,例如鱼在钓点附近游动、觅食等造成水的流动,浮漂可能出现一些晃动,当鱼发现饵料扑向鱼  相似文献   

15.
调漂小工具     
悬坠钓由于灵敏度高,也被广大钓友移植到了休闲垂钓之中。当半水悬坠调好需要的目数后,根据水深调漂时,需要在钓钩上挂饵,每移动一次浮漂,就要挂一次饵,反复多次移动浮漂,才能把漂调到钓点的水深位置。作为竞技钓,这是钓前“打窝”的一个技巧。但是,休闲钓时,  相似文献   

16.
台钓(这里指塘钓)主要特点之一是:鱼咬钩时,浮漂反应灵敏。究其原因,除了使用的钓线比较软和细以外,主要是由于台漂构造比较合理,垂钓的人既重视选漂,又讲究调漂,使钩、坠、饵与浮漂的匹配尽量调整得当。为了取得适当的灵敏度,选漂和调漂是缺一不可的,有了灵敏度高的浮漂,不等于垂钓时反应就灵敏,还要看调漂好坏,调得不好,好的浮漂反应也会不灵敏。 一、台漂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代饵测水料     
不少钓友都说:“浮漂不好调。”有时,挂上饵后,还没入水底饵就雾化了,或是雾化太慢,浮漂不灵敏。的确,浮漂可以说是钓鱼人的眼睛,因此,如何调出灵敏度高的浮漂便成了令钓友们头痛的一件事。 代饵测水料的出现便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一种  相似文献   

18.
衣善新 《钓鱼》2010,(3):12-14
用悬坠钓法钓小鱼时,我想找一个能快速入水的浮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翻身快的浮漂。试用了几款,觉得都不理想。什么样的浮漂翻身快?浮漂入水受到几种力的影响?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做了几个简单测试,觉得可以在理论上对对漂翻身的受力情况进行大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漂尾的粗细直接关系到浮漂的灵敏和醒目程度,而灵敏和醒目一直是两难全的。一般说。漂尾细灵敏度高,但观漂吃力;漂尾粗灵敏度低,但动态醒目。干国通和叶之恒两位钓友潜心钻研,琢磨出了一种新型浮漂——箭尾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浮漂由于漂尾如弓箭的箭尾,故称箭尾漂。它既灵敏又醒目,特别适合老年和视力较差的钓友使用。  相似文献   

20.
籍英志 《中国钓鱼》2004,(12):39-40
《中国钓鱼》167期刊登了黄斌钓友的《不要误解水表张力与浮漂灵敏度的关系》,全部否定了我在157期上发表的《不要曲解水表张力的作用》的论点。黄钓友说我“没有注意到浮漂体周围与水接触的界面存在的应是‘附着力’,而非‘水表张力’是误解了‘水表张力’的作用”,还说:“附着力和水表张力是各自独立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