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钓鱼》2005,(4):14-14
今年40岁的刘林,河南开封人。1996年他开始学习悬坠钓法,1998年开始征战竞技赛场,是河南省为数不多、较早接触悬坠钓法的钓手之一。2004年九月在山东聊城举办的全国钓鱼锦标赛上他一举夺下个人总成绩冠军,又列于《钓鱼》杂志社2004年度中国钓手(竞技)排行榜第10位,名噪钓坛。他娴熟的钓技和出色的成绩使他成为享誉钓坛的“玉面杀手”。  相似文献   

2.
孟庆伟 《钓鱼》2007,(7X):47-48
钓友老贺头,60多岁,钓龄30多年,在当地素有“一把钩”之称。老贺头这美誉,不仅是对其在别人难以钓着鱼时而他能钓着、别人钓少而他能钓多的钓技的赞美,更重要的是对其善于推陈出新、出奇制胜的灵活机动战术的褒奖。事实也正是如此,在诸多情形下,无不彰显老贺头“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相似文献   

3.
陈钢 《钓鱼》2005,(17):48-48
“土行孙“学名叫张宏伟,个子不高,一米六几,年龄不大四十来岁,黝黑的脸庞上始终都挂着~副灿烂的笑容,两颗大大的门牙总是“越位”跑到笑容的前面,他的两条腿总象生了风一样的快,钓位一日三迁,转眼就变,真让人有点捉摸不透。他酷爱钓鱼且钓技娴熟,出钓率高,脑瓜子聪明,想法超人,而且在钓各种对象鱼中又屡建奇功。常言道“神仙难钓午时鱼”,而他却常常是在午时钓到鱼,而且是钓到大鱼。有人说他钓技高,还有人说他“赛神仙”,就这样大家根据他钓鱼的技术和人的长相,  相似文献   

4.
三水 《钓鱼》2004,(4):59-59
在美国钓鱼界,范德姆是一位声名显赫的职业选手。1992年,他参加了职业鲈鱼竞钓巡回赛,成为当年的最佳钓手。当时有很多人都对范德姆的能力表示怀疑,认为他只不过是钓坛上一道偶现的光亮而已。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奋斗,范德姆已经成为职业鲈鱼竞钓领域中公认的猛虎。他参加了多次联赛,共获得近150万美元的奖金,三度摘取BASS年度最佳钓手的桂冠,并且获得一次FLW联赛年度最佳钓手的称号。2001年范德姆取得了BASS大师赛的胜利,进一步稳固了自己在美国钓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钓不败是钓友刁福海的外号,他是我走向钓场的启蒙师傅。年近七旬的师傅,其钓技和他年龄一样老道,几乎每钓必获,极少走麦城。如是,才被本地钓界封了这么个称号。  相似文献   

6.
黄毓省  昕东 《垂钓》2007,7(9):37-38
手竿竞技比赛中,钓混养项目往往是钓手们取得好成绩的绊脚石,有时甚至成为阻碍钓手们登顶的噩梦。本期“竞技场”特别收录了著名竞技钓手黄毓省的文章,他在很多大赛的混养战中都表现不俗,看看他是如何打好混养赛的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四十来岁的张华中,长得壮实,但身有残疾。为了生计,他操持着一家渔具店,许多生意都是他和钓友们相互切磋钓技的过程中做成的。尽管他腿脚行动不便,但并不影响他钓鱼的爱好,他已经是有着十来年钓龄的老钓迷了。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07,(8S):12-13
贺贤平成名于1992年,此时他还是业余级,是年他在江苏连云港举行的第八届全国钓鱼比赛中获个人手竿第3名。上海参加全国钓赛的选手是从基层选拔出来的,没有后门可走,所以什么鱼都能钓,基本功扎实的钓手出不来的很多。贺贤平再度扬名是7年之后,在众多职业钓手的包围中超越丛杰、李兵、吕中胜,拿了昆明第十五届全国钓赛个人总分第3名。随后两年,  相似文献   

9.
杨勤华 《钓鱼》2006,(14):36-36
提起老常,在我们的钓鱼圈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常称自己钓了一辈子鱼,钓龄比工龄长,如今已退休的他,钓龄已近五十,而工龄没有四十。他的钓龄比我们年龄大,可谓前辈,不过,他从不拿前辈自居,一副嘻嘻哈哈的表情,显得忒随和。若问他一辈子钓了多少鱼?老常得意地说“少说有五千斤”。往下他就不再说话。便有他“关门弟子”老贺骄傲地告诉大家“不谦虚地说应该在六千斤以上”。  相似文献   

10.
走近丛杰     
陶世君 《垂钓》2005,5(7):40-42
他是有着中国竞技钓鱼黄埔军校之称的东峻台钓学习班的早期学员,他是中国钓坛的常青树;在10余年的钓鱼生涯里,他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绩,其名频繁在中国大大小小的竞技比赛成绩单前列出现……他就是丛杰,对钓友来说,他的名字既熟悉又神秘。  相似文献   

11.
林海娟 《钓鱼》2004,(13):12-13
张雷——一个十足的钓鱼迷。鱼雷是他的同名,他是钓鱼讨论版上的活跃分子。虽然从钓仅仅两年。却时钓鱼充满了炽热的激情。今年初他开始着手准备携妻游钓全国的活动。6月6日,他与妻子从上海出发,开始了游钓全国的征程。一路上,张雷先生除了游钓全国各地风景优美的自然水域,尽情享受体闲垂钓给自己带来的精神享受外,  相似文献   

12.
在古城辽阳的钓界里,关德山是一位很有名声的钓技高钓风好的钓鱼能手。前年他成功地创造了用海模送线钓大鱼,而如今他又研制成功一种新型海竿夜光灯,为钓友们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张仲斌 《钓鱼》2004,(15):40-40
在我的钓友中,有一位非常受大家尊重的钓友,他钓技精练,动作麻利有序,每次出钓都小有收获,而且无论是钓德还是人品都让人心服口服,他就是失去右臂的郑志良先生。  相似文献   

14.
吴芜 《垂钓》2005,5(2):16-16
“钓王杯”对邓刚来说更像是一个起点,在那之后,他就立志要从一个只会钓小鱼的“钓王”成长为一名全能的高手——今天看来,他做到了。  相似文献   

15.
《钓鱼》2005,(21):27-27
河北邯郸钓手钱辉,1963年出生,现从事渔具经营。他从小喜欢钓鱼,特别是当年“台钓”风靡国内时,立即被这一新颖钓法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十几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以赛为练,以钓会友,冬夏春秋从不收竿,学中练,练中学,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07,(7X):8-9
吕中胜出道晚。1999年,他代表湖北省队参加第十五届全国钓赛,获个人总分第6名。钓鲫鱼的“钓王杯”进行了7届,吕中胜打了两届,都入围总决赛,在2001年的第七届上得了第16名。可是“钓王杯”变脸,改成钓大鲫鱼,钓混合鱼吕中胜就游刃有余,夺冠军、得亚军,似乎鱼对他特别有感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钓鱼》2005,(18):24-24
耿胜利,1963年出生,现年42岁,江苏徐州邳州市人。从小就喜欢钓鱼的他于1993年开始接触悬坠钓,是苏北地区最早接触悬坠钓技术的一位钓鱼人。1996年,他专门奔赴深圳参加我国台湾钓鱼大师吕景新的钓鱼培训,由于当地的钓鱼运动还没有开展起来,甚至没有适合竞技比赛的池塘,他平日里只能在垂钓条件还不错的郊外自然水域自己练竿,靠着所学的理论知识艰难地摸索以提高钓技。此后,他参加了当时“钓王杯”在南京地区的选拔赛,也由此踏上了竞技钓鱼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孙成波 《垂钓》2002,2(10):52-52
张君是我们几个钓迷中的老手,据说他6岁时就随着爷爷四处钓鱼了。每当侃起钓鱼经时,他总是一套一套的,大有一代“钓林”大家的风范。不过真正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钓手”记。  相似文献   

19.
《垂钓》2006,6(11):12-13
自悬坠钓法诞生以来,与浮标相关的话题就一直绵绵不断。做标的用标的似乎都在给浮标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今,随着悬坠钓法在国内迅速发展,更多的人开始以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来探讨浮标。于是有人提出:离开鱼谈浮标纯属空谈,离开鱼而谈浮标的调钓更是不切实际。从表面上看,这个道理很浅显,但实际上若想参透其中的奥妙确实要花费一番苦心,尤其是关于浮标的调钓。对于一个拥有多年悬坠钓经验的钓者而言,他在下竿之前就已经在脑海中跳出一种惯性的调钓方式,并依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而对一个初探悬坠钓法的钓者来说,他好像总在钓不到鱼时怀疑自己的浮标到底调得对不对、钓得对不对,所以这就需要扎实的理论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奇  李安景摄影 《钓鱼》2013,(21):21-23
杨奇在竞技场上拼搏多年,获奖无数,算得上是国内知名钓手。他并不是职业钓手,他有自己的事业,但只要能抽出时间,他决不会放弃任何一次参加比赛的机会。他对竞技比赛的热衷与执着,大家有目共睹。尤为可贵的是无论比赛结果如何,他都能将自己在比赛中的苦与乐讲述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