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前不久,一家食品报刊载六则“名人饮食轶事”,我读了象嚼了带砂的花生米,咽也不是,吐也不是。其中有一则写一位名作家在旧社会生活贫困,常常连喝茶的钱也没有。“一次,他得了一笔稿费,好象要对猪肉、鸡肉进行报复似的,连续几天,杀鸡宰鹅,猛吃一场”。“猛吃一场”,就是暴饮暴食,实在犯了科学饮食的大忌,与食品报的办报宗旨也是大相迳庭的。这样的轶事即便是事实,但如此宣传,对这位名  相似文献   

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某新闻班在考试中,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一位记者去采访名人的一件轶事,这位名人回避不谈。你说应该怎么办?是继续采访呢,还是就此结束?”……课后人们争论不休。有的说:“应该继续采访。——  相似文献   

3.
1911年,一位名叫海德门的英国社会党人出版了一本名为《危险生活记事》的书。这本书出版后不久,列宁即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因为这位自称社会主义者的作者对马克思的回忆只写了一种东西——轶事。列宁在《海德门谈马克思》一文中批评指出:海德门几乎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猎奇方面”,而不是政治方面。读了他的传记,只知道马克思的“轶事”,而不知道“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得心应手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学刊约我给“名人书缘”栏目写点东西,实在有点惶恐。首先我哪里是什么“名人”,不仅跟名人沾不上边,甚至见了所谓红得发紫的“明星、名人”,也常常退避三舍。正忧郁间,突然电视里出现了香港当红的大明星、大名人刘德华的一则广告“有情人早晚是名人”。原来当名人也不难,只要对他推销的产品有情。是有情人,则早晚是名人。如果对书有情、有缘,是书的有情人,岂不是比刘德华推销的“名人牌牙膏”还要高雅一些。早晚成为“名人”,不也就“当之无愧”了。想到此,倒也心安理得了。  相似文献   

5.
近日,我在某报读到一则社会新闻,标题是《捡到一包烟 喜得两千元》。报道开篇点题:某月某日对于来我市以捡破烂为生的胡某来说“真是个‘幸运日’”。因为这天他在某处捡垃圾时,意外发现一包香烟。拆封后,“他赫然发现烟盒里放着的不是香烟,而是一根根卷成香烟状的人民币。100元一根,共计 2000元。”“喜得胡某当即给自己‘放假’,回到暂住处请同乡们吃了一顿。” 最后记者没忘加上一句自己的评论:“胡某得到了不大不小的一笔意外之财,只是不知哪位居民看到这则小消息后要后悔不已了。” 记者绘声绘色的叙述里充满了艳羡之…  相似文献   

6.
某报一则会议消息中引用了当地一位书记的讲话,不料,那位书记看了之后,大为恼火:“这些话根本不是我说的!”可是,转而去问记者,记者却也振振有词:"我是照他的讲话稿摘录的,白纸黑字,他怎么能不认帐呢!" 两个人说的都是真话,毛病出在这位记者拿到书记的讲稿之后,就回了报社,根本没有听书记的讲话。而那  相似文献   

7.
一位记者请罗斯福谈谈他第四次连任总统的感想,罗斯福不置可否,请这位记者吃“三明治”——一种夹肉面包。记者有些受宠若惊,感激中吃下了一块三明治。“请再吃一块,”罗斯福认真地说,备感荣幸的记者吃下了第二块三明治。然而,王顾左右而吉他的罗斯福并未罢休,热情地劝记者吃下了第三块三明治。看着感受殊荣、又有些狐疑的记者,  相似文献   

8.
随手翻开一本杂志,看到一则画家轶事,颇受启示,故抄录如下:“一位画家去拜访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  相似文献   

9.
贾岳 《军事记者》2002,(2):48-48
去年底,我在某报读到一则社会新闻,标题是《捡到一包烟喜得两千元》。报道开篇点题:9月1日对于来京以捡破烂为生的胡某来说“真是个‘幸运日’”。因为这天他在某处捡垃圾时,意外发现一包香烟。拆封后,“他赫然发现烟盒里放着的不是香烟,而是一根根卷成香烟状的人民币。一百元一根,共计2000元。”“喜得胡某当即给自己‘放假’,回到暂住处请同乡们吃了一顿。”最后记者没忘加上一句自己的评论:“胡某得到了不大不小的一笔意外之财,只是不知哪位居民看到这则小消息后要后悔不已了。”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只可惜怎么就没砸…  相似文献   

10.
某报一则会议消息中引用了当地一位书记的讲话,不料,那位书记看了之后,大为恼火:“这些话根本不是我说的!”可是,转而去问记者,记者却也振振有词:“我是照他的讲话稿摘录的,白纸黑字,他怎么能不认帐呢!”两个人说的都是真话,毛病出在这位记者拿到书记的讲稿之后,就回了报社,根本没有听书记的讲话。而那位书记却又偏偏没有照本宣科,记者从讲稿中摘来的那几句话,他的确没有说。矛盾就这样发生了。  相似文献   

11.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一位老兄迟迟不离开会场,清洁工问他:怎么还不回去?答曰:不是发布会么,布还没发呢!这是则笑话,但又并非仅仅是笑话,在新闻界,象这位仁兄这样的老记似乎还不少。 如今有些记者的心思全放到了新闻发布会上。不管什么样的新闻发布会,逢请必列。人家不请,也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人家请,弄到请帖往里面钻。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近读清人袁枚著作,发现这位才子,常以饮食之道论诗文,或以诗文之道论饮食,盖诗文大家亦一老饕也,乃证昔放翁言“功夫在诗外”,而习诗文“世事洞明皆学问”,“功夫”无所不在。札记数则,以飨读者。不广尝则脾困袁枚在笔记小说《新齐谐》(即《子不语》)序中自称:“余生平寡嗜好……文史外无以自娱”。说得太谦虚了,不说别的,他的《随园食单》专记菜谱,难道不是嗜好使然?这篇序中还有一段话:“……嗜味者餍八珍矣,而不广尝夫蚔醢、葵菹,则脾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萧伯纳在担任一家杂志社编辑时,曾约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写小说,结果这位作家竟写了一篇充满凶杀、色情内容的作品。萧伯纳立即把稿件退掉。当作者提出质问时,萧伯纳回答说:“你如果发现鸡蛋已经变质了,而且臭不可闻,你有没有再吃下去的必要?”这个稿件终究没有被采用。至今,萧伯纳这种严肃认真的精神仍值得学习和提倡。这是因为当前出版界存在着这样几种现象:一是“名人效应”。有的出版单位不是“以文取稿”,而是“以人取稿”。只要是名人稿件,明知质量不高,也勉强录用。出版后,不仅降低了名人的威信,也影响了出版社的声誉。二是“…  相似文献   

14.
有一则消息,写的是抢救一场大楼发生的大火。为救人、抢救财物,消防队员发挥了所学的专业知识,消防大学毕业,又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消防大队长亲临指挥,很快救出了大楼的人,扑灭了大火。可是在消息中,却突出写了到现场关注事件的县委书记是怎样“亲临现场指挥”的。稿件发出,这位开明的县委书记看到后很不满意。他说,“我不是学消防专业的,是学  相似文献   

15.
曾与一位朋友争论,他认为从事电视剧创作才是最高档的。我则认为拍纪录片最有意思,谁也说服不了谁。其实,那是一场没有必要的磨嘴皮。谁钟情于什么,什么便是最好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嘛!电视纪录片是我心目中的“西施”,虽然这位“西施”当年是坐在冷板凳上的。 电视纪录片的纪实品格,确实令人迷恋,它具有别样电视片种无法替代的魁力。它直接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曾培同志将自己的劳作称作助产士手记,是有一层深意的。这里既包含了作品“产前”催生的担心,也有“临产”时的艰辛,更有“产后”的愉悦。亲身经历,有感而记。时过境迁,回首深思,怀抱自己接生的产儿,对自己是一种抚慰,更有一种特殊的美的享受。说到“助产士”,我想起了一则说山西人爱醋的笑话;有一位少妇难产,百医不得求解,只好请这位少妇的哥哥来准备后事,哥哥走到妹妹床前,见她辗转呻吟,痛苦不堪,他也心急如焚,便对着胎儿大声叫道:“娃娃,舅  相似文献   

17.
有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在前,孰敢再写《白杨风采》。我要写的白杨.他不是风姿绰约的白杨树,也不是一位叫白杨的窈窕淑女.而是一位叫白杨的纯朴的男人——虎林市电视台的记者,我的一位同行。说来有趣,他本名白君,谐音“白军”,读小学时经常被同学中的“红军”袭击。后来学了《白杨礼赞》,自己改名“白杨”。这一改,便使自己的人生有了个参照物,他真活出个样来了。  相似文献   

18.
“深入”的第四种境界──“神”入“神”,精神也,是作品的精华。“神”入,即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深入被采访对象的精神境界,善于提精选粹,使自己的作品神采飞扬。法国新闻界有一位名人,他采写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一位记者采访时间他写了多少字的作品?他回答说:“我写文章不计算字数,而计算思想。”这位名人的回答很有味道,值得深思。思想精华是新闻作品的灵魂,它赋予作品生命的活力,没有思想的作品只是一个文字“僵尸”。思想是一根红线,可以将散乱的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艺术品;思想是智慧的闪电,它使新闻…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洋彼岸的“花旗国”,从书籍、报刊、电影电视上,倒也耳熟能详。终于有机会赴美“近观”一番,的确长见识,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价值。 洋人说汉语 缘于自己不谙外语,所以对出国访问考察之类,总是在渴望之中夹杂着惶恐。鉴于此,当组织上给我一个去美国访问的“美差”时,我的那种惶恐,远远超过了喜悦,耳边时时响起友人的“教诲”。我的这位友人,也是位外语文盲,然而他竟然走遍了美国,其经验就是:用手指。比如吃饭,面对各色各样的食品,由于不懂其英语的叫法,自己又想吃,  相似文献   

20.
因参加关心下一代讲师团活动,有机会与学校的一些领导接触。一次与杭州市一位中学校长交谈,这位校长既热心教育,也热心读报。他说对报纸有些话要讲,我请他说说,他就从报上刊出的“引导”女学生戴脚链的小文说起,并由此说开去,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意见。我表示可把他的意见,负责向报界反映。现记述如下。 这位中学校长是个有心人,他很注意报上一些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