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清商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人地位的改变, 使得此期的小说中出现了更多关于商业活动和商人的描写, 这些商人形象比之前代, 具有了新的特征。这些新变对古典小说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商业题材的小说诞生较迟,作品也不多;小说中的商人大多是非道德形象,少数正面性商人也形象苍白,缺乏商人精神。造成这一文学现象的原因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轻商思想和抑商政策。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对于商人的刻画是比较成功的,一方面发掘了他们性格中卑劣的部分,另一方面也刻画了他们普通、善良的一面,比较丰富地反映了元代商人的形象特征,是我们了解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生动的镜子。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运用不同视角与多种笔法塑造了一组神态各异的商人形象。这组商人形象在中唐散文中的出现,不仅明示着柳文对史传文学手段的继承与突破,深隐着中国文化对商人注重道德评判的传统意识,承载着柳宗元对政治与士风进行干预的一贯精神,也构成了对当时新乐府诗歌创作的呼应,实现了新式散文的社会价值与文学价值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
论福建商人     
福建商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闽南商帮,福州商帮,兴化商帮,此外还有龙岩,汀州,永安,福安,延平,闽清,永泰等地商帮,其兴盛原因各异。福建商人的特点如下:从商历史悠久,人数众多;以血缘为核心,以家庭为凝聚力,不同区域的商人特点不同;商人有着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6.
由于元代商业的发展以及元政府对商业的支持,加之文人地位的降低,使得元杂剧中出现众多的描写商人精神的剧作。元杂剧中描写的商人精神包括重利、勤劳和冒险、节俭、重义、诚信。  相似文献   

7.
明清小说中大量涌现的杭州商人形象以及他们呈现出的精神品格、价值观念等都带有明显的区域人文印记,这些既是对前代历史凝聚的杭州文化和精神的承接,同时又为当代杭州精神注入了深层次的文化因子。本文将从明清小说中杭州商人形象的存在、社会来源、典型性格及价值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8.
冯梦龙"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的塑造,跟他的小说中的其他形象一样,都是出自于道德教化的目的,这些商人形象分为正反两种类型,作者借助这两类人物,宣扬了他的节行孝义的道德观念.这些商人形象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
明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商人阶层的扩大、文人和商人的结合等种种时代变化,使明代小说中商人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
冯梦龙"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的塑造,跟他的小说中的其他形象一样,都是出自于道德教化的目的,这些商人形象分为正反两种类型,作者借助这两类人物,宣扬了他的节行孝义的道德观念.这些商人形象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1.
商人,是历代社会阶层中性格最难把握的一类人。他们狡黠与智慧并存,逐利与求义并现,平庸的贩卖饱含致富奇策,“末业”的地位牵制经济的权柄,而司马迁却以其独特的社会经济理想。以其对秦汉以来社会经济的宏观分析为指导,将历代商人形象延入笔端,置于广阔的人生视野之中.他不是以单纯的财富聚散区分其高下,而是由对名商世贾,贩夫走事的记叙、评价中,赋予他们相应的历史地位.留下他们在经济、政治、化等领域的活动轨迹。  相似文献   

12.
张红波 《丹东师专学报》2011,(1):119-123,140
《歧路灯》一改明代小说中对商人描写的理想色彩与诗意生活,继之以真实的生活场景,全面描述了当时商业的全面真实景况。既描写了商人致富的艰辛,也重现了“无奸不商”的经商现状,同时写出了商人对于缙绅阶层的向往之情。并通过对缙绅家族沦落后的描写表现出了自己的教育意旨。  相似文献   

13.
三言二拍是冯梦龙和凌濛初整理创作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时期的五本短篇小说集的合称,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当时商人阶级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意识.本文将从三言二拍中商人的正面形象、反面形象和商人形象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普遍认为,李梦阳的学术思想包括文学思想的特点之一,是其反理学倾向。本文持不同意见,认为明中前七子之一的李梦阳与其同代人一样,受到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与制约,其诗学思想的核心——尚法观,正是这种影响和制约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晚明通俗小说中的商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昂  高万年 《天中学刊》2002,17(3):47-52
中晚明创作出一批以商人为主人公的通俗小说,从商人的价值观念、商人的婚恋生活、商人的经营意识等方面塑造了这个新兴阶层的艺术形象,较客观地表现了明代商人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中所出现的有关商人的作品之多,可以说是前代的文言小说所罕见的。因此我们在欣赏花妖狐媚和科举士子形象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这些商人形象。蒲松龄以其中肯平实的创作态度为我们描绘了各色商人,向我们展示了商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对商人形象的塑造是十分独特的.它打破了传统文学偏重于对商人进行道德谴责的认知模式,完全正面地肯定了商人的品德;打破了传统文学以个别商人为中心的结构模式,塑造出以刘备集团为核心的商人群像;打破了传统文学就商言商的叙事模式,将商人安排为历史演变大舞台上的主角,展现了商人在政治军事活动中的内在品格及其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作用.这些反常的做法,既体现了历史演义尊重史实与历史规律的体制性要求,又显示出作家非凡的历史理解力与艺术表现力.就其原动力而言,则这一切又都是作家源于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之主体意识的强势介入与渗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秉承传统的四民分业与重本抑末思想,唐朝政策律令禁止商人入仕。然而,有唐一代商人入仕前后不断,成为显著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一方面是唐政府注重商品经济的发展,实行扶商政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商人为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努力寻求政治出路的结果。而唐朝官僚制度的缺失、科举制对身份限制的弱化、地方势力的增长等因素,无疑也助长了商人入仕现象。唐代商人入仕,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社会士商之间的界限,对当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新思潮的兴起,晚明通俗小说的审美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小说中的商人人格中,既表现出了社会新思潮的特点,又继承了传统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因而成为晚明短篇小说中独具特色的文学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元杂剧中所塑造的一批商人形象的认知入手,通过分析、探讨,研究这些商人典型与元代剧作家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些典型与元代社会这一大背景的关系,旨在解读剧作家们在创作这些形象时的思想与情感,以及他们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