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社会对就业者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而作为特殊职业教育学校,在现行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听障学生德育培养方案面前,传统的德育方式显得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改变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突出德育工作的就业导向,构建全员抓德育,重点抓养成,突破在心理,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的德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教育、情感教育的统一,应是德育、智育、情育的统一.没有情感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知识教育功能也很难达到最好的状态;没有情感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是“有理无情”的——只剩下“知”、“理”躯壳的政治课,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创造有理有情,寓情于理,以理生情,理趣交融的完美境界.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既要讲“情”,还要八”理”,更要让学生品出“味”来,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课上活、上实、上新,把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校园与大学德育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社会的到来正在使大学校园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本文从宏观、系统的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得出传统的大学德育模式赖以存在的客观社会基础发生变迁的观点,据此,剖析了信息化进程中大学教育环境的整体开放性、局部分散性、互动交融性等新特点,并通过对德育综合结构中的“体”和“要素”变化的前瞻性研究,提出大学德育超越的新思路-媒体德育模式、学区德育模式、学区德育模式和主体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是指,德育传导者的德育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具有促进德育对象接受德育传导者所传导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作用。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具有内在的机制,表现为人格导向、动机激励和环境感染等作用。德育工作者应通过培育自身德育情感,充分展示德育情感,巩固德育情感的德育功效等途径去发挥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德育的现实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传统道德教育片面强调规范性功能而忽视主体性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体性德育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教育实践中实现规范性德育向主体性德育的转变是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国际化的推进将高校大学生的德育建设带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国际化的基本价值观蕴含着较高的道德人格要求,冲击着传统的爱国情感,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国际化所带来的激烈文化冲突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同时,国际化的负面效应也影响着高校德育的效果。人们应该从新情况出发,强化工作力度,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摸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的新规律、新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教育与社会生活领域将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化,高校德育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立于主动,有所作为,必须认真重视德育环境尤其是社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研究,加强社会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姜嬿 《教书育人》2004,(12):44-45
在教育学中,环境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在学校内部,一般认为德育环境就是教育者为实现德育目标和任务而设置或使用的、具有教育因素的环境。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而剧烈的历史性变革之中。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冲突的三位一体,使得外在的德育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德育环境。较传统学校德育环境而言,高校德育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迁:一(一)网络化的强攻当代大学生成了现代大众传媒最热心的读者、听众和观众。从生活方式到处世方式,从价值观到情感交流,甚至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心理环境、人口和家庭结构及获取信息的渠道等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对身心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也对德育提出了新要求,而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过程中,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社会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青年学生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德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学校德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进行德育教学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变化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能娴熟地操作电脑的“新新人类”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变化,为德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改变以往的“他律德育”、“灌输德育”以及强调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忽视个体价值的德育模式,以提高德育的实效,使德育充满人性魅力,提高德育成果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2.
"德育万能论"的思维定势长期以来一直影响人们对于近年来高职院校所出现的道德异化的理性判断,认为高校德育该负"无限"责任.但由于高职院校其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德育目标、德育对象内化的特点、德育实施过程、德育环境的局限性,高校德育对于学生的社会教化只能起引导而不是决定作用.但高职院校能否、又将如何超越"德育有限性",使高校德育的教化功能成为可能?本文从道德观念、生活实践、专业渗透、情感教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指的是学校教育阶段推行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包括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等这些属于情感范畴的东西.以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中的情感目标理论为切入点,以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所产生的种种情感新观为背景案例,试图在学生情感的形成规律及其所呈现的新特点中,探索提升德育实效的可行办法,并以此指导德育工作者依据学生的情感发展变化进行适时、适量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构建契合学生情感发展的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加之双休日制的施行,来自社会的种种影响越来越明显地作用于广大学生,而这些影响往往是良莠并存。因此,优化社区环境,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了我们在进行德育实验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德育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社区教育的传统优势,努力加强社区德育环境的建设和管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理性的灌输固然必要,但理性不会直接导致情感体验。从理性到情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促使这一心理变化的机制是情感的评价功能。通过情感评价,导致相应的感受和体验,这是人们对理性认识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才是构成人们理性认识到积极实践的内部动因。所以,情感是从理性认知向行动反应过渡的激活力,而实现这一激活作用的是情感评价。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信息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信息化创造了新的德育环境,为培养人的现代化精神,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德育效果,促进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信息环境的开放性和难以监控性,多元化、多元价值观念的交汇和冲突,增加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学校德育面临着新挑战,我们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转变德育观念,建立适应信息社会的德育新模式,发挥信息技术的德育功能,加强信息网络的法规、道德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环境体系的构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秀英 《湖南教育》2002,(15):20-21
学校、家庭、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起作用的现实环境。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具有现实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品德行为产生影响的网络环境。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必须注重系统构建,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网络四结合的德育环境新体系,使学生各方面同时受到正确、健康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熏陶,形成高校德育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高校德育的整体效益。高校德育环境体系的要素构成现实的、传统的高校德育环境主要指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扩散,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  相似文献   

18.
略论学校教育环境的德育功能潘素菊学校教育环境在形成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上具有多种功能。研究学校教育环境的这些功能,对于从新的角度探索学校德育的规律,提高德育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校教育环境具有多种德育功能。一、教育环境的认识导...  相似文献   

19.
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大学外部德育环境 ,向人们提出了对当代大学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的要求。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大学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但是 ,在大学德育的传统定位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往往发生着裂变。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选择之一就是使“学校人”与“社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而二者统一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大学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20.
崔秋灏 《文教资料》2007,(26):180-181,48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德育环境出现了诸如媒介环境、竞争环境、信息环境、虚拟环境等新的变化,它们正在通过不同的方式,程度不同地影响着高校德育,高校德育要积极适应环境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