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农民的儿子,持中专文凭踏入职场;如今他年薪10万元,拥有高级技师职称和大学本科文凭.36岁的邓建军在当地比影星,歌星更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数据显示,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至40%的水平。各技术等级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于2004年11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闭幕式暨颁奖仪式,此次大赛终于圆满落下帷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六个联合主办单位的领导及竞赛相关单位代表和获奖选手代表等600余人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培训》2007,(6):15-15
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办,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承办,设汽车修理工、焊工、工具钳工、维修电工、计算机(微机)维修工五个大赛职业,参加本次大赛的对象为全国各级各类技工院校从事所设大赛专业学习的全日制在校生及应届毕  相似文献   

5.
一、课程要以能力为核心,培养复合技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需求从技校的实践及世界职业教育的经验来看,课程应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式。这种模式以职业岗位群需求为导向、不强调学科(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课程目标。1、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工人,重在技能的培养,决定了课程要以能力为核心。我们所指的能力本位并不是仅指简单的技能,在知识经济的今天,那种上岗顶用的狭窄的能力观念必须扬弃,不必花太多时间对某一具体的岗位培训,而是对于岗位群。技能是由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  相似文献   

6.
《职业技术教育》2014,(24):21-21
2014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中、高级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增长;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能人员的缺口最大。从需求看有55.7%的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或职称有明确要求,对技术等级有要求的占36.6%,对职称有要求的占19.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应对"技工荒",提升市场竞争力,不少企业建立了职工技能考核晋级制度,以此促进技能型人才成长。然而,笔者在调研职工学技晋级的做法和效果时发现,企业普遍对技能晋升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如规定技能晋级先初级、中级、高级,再晋级技师、高级技师,每晋升一级都有规定时间,一般不得越级晋升等。由此,职工的技术晋级道路比较漫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存5大问题年龄老化出现断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技术》2006,(16):16-1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调查分析表明,中国中高技能人才工作存在着五大问题。一是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企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国技术技能劳动者有8720万人,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的32.9%。在技术技能劳动者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为360万人,仅占  相似文献   

9.
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多年来一直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企业对中、高级技工人才的需求,将以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有关部门预测,未来三年内,包括IT、汽车、船舶、电子等行业高技能人才缺口在百万以上;与此同时,近年来各大学一方面年年扩招,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已成为普遍现象。“追求高学历的教育体制导致学校培养目标、方式,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产教未能实现结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岗位能力至少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必须的理论知识,二是专业技能,三是职业道德。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不仅仅是能否将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与教学管理的目标、原则相衔接的问题,而且是能否遵循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技工教育规律、市场就业规律的问题。因此,明确了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就解决了技工院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根本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1.
《职业技术教育》2004,(24):56-59
今年4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最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组织课题组就国内一些地区出现的民工短缺和技工短缺情况,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等主要地区和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几个劳动力输出大省进行了重点调查。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0月,我国首次组队参加了在英国举办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并取得了1枚银牌、5个优胜奖、人均得分列世界第二的优良成绩,在国际技能竞赛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从1994年开始就爱上了《中国培训》这个刊物,那年也正是我刚刚走上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岗位的第二年,当时遇到了很多问题,什么是技工教育,技工教育的地位、作用是什么等等。当阅读了1994年《中国培训》第11期发表的题目是《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启示》后,立感茅塞顿开。从德国的职教发展促进产品质量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