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平日的教学调研中,发现部分学生反映课本上的定理我们不知道,这个定理老师没推导,我们不学课本,老师只发纸,只讲纸上的,这张纸就是目前提倡的导学案,这反映了目前在使用导学案中存在严重脱离课本,不能科学使用导学案的  相似文献   

2.
“导学案”课堂模式是我校近几年来推行新课改而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步骤是:1.课前,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预设成若干具体问题或学生活动,编印成“导学案”,学生预习课本,独立完成“导学案”;2.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导学案”上的问题,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最近拜读了李炳亭老师的著作《高校课堂的22条》,使我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1 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 正向李老师所言“导学案就是方向盘”,可见导学案的作用重在“导”.我们判断一个导学案是否符合要求,首先就要看它的功能——能不能“导”,如果不“导”,这样的导学案只能是“习题集”.而导学案的核心是“学”,当...  相似文献   

4.
物理导学案的主要功能有:体现认知方法、掌握实验技能、提升抽象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为达到此功能,我们将导学案设置为以下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阅读课本、整体感知。学生先通过导学案的"导学目标"了解本节课的课时目标,然后通过读书,对课本内容进行初步的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学生要在课本上把自己的疑惑点做出标记,依目标画出本课时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或定律并力争读懂,以锻炼学生疏理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堂模式的理念逐步深入,导学案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学生、老师的重视.导学案使用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转变了课堂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师辛苦“灌输”、学生无奈的“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智慧的“引导”、学生愉快的“自主探究”.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导学案的使用并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效果初中物理一轮复习涵盖了声、热、光、力、电、磁等内容,因为知识点相对零散,需要将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纵横归类,形成知识结构.如何进行有效的、高效的复习势在必行.对初中一轮复习导学案使用中遇到的困惑进行反思,调整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在此,我结合自己在初三物理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一轮复习中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贾丽莎 《新疆教育》2013,(5):160-160
俗话说: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手指总有长短。在我们教学对象中也总有层次不同的学生。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转化“后进生”,但经常会忽略中等生、先进生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实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的。去年开始,我校开展“导学案”的设计教学。在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实践中,我在分层教学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将课本预习内容搬迁到导学案中,安排学生在导学案完成的过程中实现化学学科的自主预习;将化学教学知识点融合进导学案,按导学案的内容安排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将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相关习题训练渗透在导学案之中,进行适当的化学训练;最后通过阶段性检测导学案对学生进行考核,进行化学教学的查漏补缺.要想实现有效的化学导学案教学,教师必须从导学案本身入手,完善导学案,结合相关的预习、课堂、复习、检测技巧,进行化学“学案导学”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今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背景下,导学案应运而生。这一似乎时髦的教学现象,教育者是怎样理性认识和运用的呢?“它的巨大价值在于它将教师、学生和课堂有机融合在一起,将课前、课中和课后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自主、合作、探究有效结合在一起”“无论是过去的教案,还是现在的学案,都是老师一厢情愿自己设计出来的,没有真正调查过学情,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导学案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科教学变了味”……汤宪友和罗姝丽老师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对导学案进行了评价。无疑,他们的评价是不一致的:无疑。他们的评价给我们客观、辩证认识导学案的价值提供了切口。  相似文献   

9.
赵秀兰 《青海教育》2013,(11):74-74
笔者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课题研究《导学案的合理设计与使用》,并认真学习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含义、具体操作及使用中需注意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运用“导学案”既需要教师的引导,又需要学生的自主,更需要师生的互动。下面,试对“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略谈一。  相似文献   

10.
欣赏《几何不仅仅是证明》一文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茜 《数学教学》2005,(5):11-13
翻翻我们的几何课本,印入眼帘的是一页页的定义、公理和定理的罗列;听听我们的几何课,基本上全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记忆及证明的学习;再问问学完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什么是几何”时,他们的回答是“就是证明吧”,原因是他们一贯都是在学习证明一证明定理、证明命题.但问及“什么是证明”时,他们却说“其实我们也没有理解证明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研究中一个熟悉的话题。导学案教学模式对于建设高效课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效果。英语导学案紧扣课本,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探讨导学案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编写原则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我校推行以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都是以“导学案”为依托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由于理念和经验的限制.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诸多误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下面就从我们地理组在使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南京市程桥中学结合本校实际.在全校实施了“阳光高效课堂”.这一教改新举措的关键之处在于“导学案”的编制。所谓“导学案”.就是把教学内容经过处理以问题化、练习化和过程化的方式来呈现。学生能够利用“导学案”完成预习、复习、练习等全套学习过程。以取得明显效果。用“导学案”教学.既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能培养学生自学、探究和创新能力。但是我们在精心设计“导学案”、充分有效利用“导学案”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只要你留心一下身边的课堂,总能发现学生手边多了一份学习的资料,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导学案”。那么这种新鲜的学习资料,究竟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定位这学生入手一份的“导学案”呢?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教学中,“导学案”颇为盛行。可从编制和使用上看,“导学案”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导学案”的研制及其使用主要南教师“操控”,学生在课堂上并未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其次,“导学案”研制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课堂进行“预设”的过程,这种预设往往使课堂模式化,使课堂缺少了应有的生成。再次,出于“学生考试成绩”的考虑,“导学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演变成了“练习卷”,与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理念不符。  相似文献   

16.
周建振 《考试周刊》2012,(22):35-35
何为“交流案”?交流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是联系教与学的一个案本。过去老师上课,只有老师有教案,学生有的只是课本。而如今老师所授的内容和所提的问题打印在一起,一并分发给学生,这一形式的载体就叫做“交流案”。“交流案”可让整个课堂进行“读”、“议”、“展”、“点”、“练”的演绎,达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最终提升课堂的有效性。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利用“交流案”打造有效课堂,让语文课堂更生动?通过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其核心"导学案"的实质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的过程。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及时等问题,体现了自主、高效的特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学案导学"模式的重点是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一、导学案的设计方法1.同步性。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导学案应与课本保持一致。但要创造性地使用课  相似文献   

18.
戴月琴 《考试周刊》2012,(68):52-53
教材导学是实施学生自我学习、研究学习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从数学概念的导学、命题与定理导学、例题学习与模仿和课本“云图”的导学与思考等方面,提出了导学有效意义与功效.同时针对相关的话题,给出了相应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杨常青 《辅导员》2012,(15):31-32
导学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导学案的内容设计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流程、课堂检测、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学生可以依据导学案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自主学习。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老师们实际编制和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从而大大减弱了导学案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导学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导学案的内容设计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流程、课堂检测、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学生可以依据导学案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自主学习.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老师们实际编制和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从而大大减弱了导学案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