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案例描述一次单元测试后,一个学生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来找我,说:老师,平时上课我都能听懂,该做的作业也会做,但每到考试时头脑里就一片空白,思路很乱,一点头绪都没有,我非常痛苦,想请您帮我指导一下学习方法,好吗?作为老师的我当然不会推  相似文献   

2.
《米洛的阿芙罗蒂德》(俗称维纳斯像)自从被发现以后,一百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尽管她双臂残缺,但仍使人感到完好无损,给人以完整的美感。曾经有人探索两臂的原型是什么样子,试图给雕像配上两臂,但不管什么设计方案,却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几年来,“探究性学习”已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让学生通过探索,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学会学习,已成为共识。但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剖析,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存在形式多、实质少等一些问题,致使课堂探究活动常常缺乏  相似文献   

4.
“同课比优”即同一年级的几位老师每人上一节同一内容的课,通过课前准备、上课、课后评价等环节。比出最优课及这几节课中的最优之处。  相似文献   

5.
邱锁华 《教书育人》2005,(10):30-30
一天,上社会课前我发现班里有五、六个学生风风火火地跑去隔壁六(1)班借书。原来,学生为了偷懒省事,上课连书都不带,需要时就向别人借。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学习准备,引导问题如下:1.写出关于小数性质的三个发现:2.提出关于小数性质的三个问题。课始,我先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准备情况。每组组长除了组织大家介绍自己的发现以及解决同组成员所提的问题.还在讨论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发现和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映式认识.但在策划、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将活动的设计从有意思发展到有意义,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更是教学设计的主场地.怎样才能把活动设计从从"有意思"到"有意义"?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就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如何实现从"有意思"到"有意义"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新课堂的特点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不应是教师灌输的过程,而应是学生自我探究、获取、形成知识的过程,所以新课堂提倡学生的活动。在此理念指导下,许多教师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不少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如形式化、复杂化、高成本化等问题。本文谨从几种常见的课堂活动行为出发,分“质疑”、“探究”、“反思”三个步骤对课堂活动主体性的问题进行思考,望能为教师“去伪存真”、“把准学生主体性之脉”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阅读》2007,(1):33-33
活动一 有多少座桥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桥”的知识经验进行实地调查。统计桥的种类、数量,初步学习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陆敏雅 《考试周刊》2009,(45):70-70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探索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怎样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显成效,需要教师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和超越。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马燕 《考试周刊》2010,(48):167-168
随着全新历史课程标准的推行,"活动探究"作为一泓新水注入了历史课堂。在历史教学中,对于活动探究有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实施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途接班,可以从严抓课堂纪律开始,这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强,单纯的说教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班主任可以尝试从编写儿歌入手,如《上课歌》——课前准备要做好,上课小手放放好,要想发言先举手,征得同意方开口。  相似文献   

13.
李然 《宣武教育》2004,(7):29-30
“活动与探究”是历史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课堂参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一个学期的课改实践,使我和我的学生们真切的感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带给师生的是历史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下面以实施北京师范大学版活动与探究“了解身边的‘历史’”为例谈谈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沈秀林 《考试周刊》2012,(76):119-119
在新课程内容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探究式学习被广泛运用,本文从生活性、问题性、实效性、组合性、实践性等五个方面分析探究的有效性.分析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在探究过程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课前准备 1.确定选题: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2.制定计划,然后学生采取搜集资料、采访询问、考查取证、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随机分成若干组,搜集常见易懂的科学及伪科学现象。第一组从自己日常生活中搜集.第二组从语文教材中搜集,第三组上网搜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常常设计预习要求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反观数学教师,却往往忽视这一点,总觉得预习了上课时学生就会失去新鲜感。其实不然,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数学教学。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当的预习有助于沟通新知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该布置怎样的预习作业昵?一、让学生预习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感受新知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上课伊始,学生们正在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一生突然站起来热情建议:“王老师,我们重建圆明园吧。”师(微微一愣):这个提议太棒了。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看看我们都需要在园内建些什么。(学生们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读书中。)生:老师,应该在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的东、西、南三面再修建一些小园。生:在圆明园中,需要修建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看来,对于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们已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了。)师(紧追不舍):那么,圆明园可以重建吗?(“可以。”“不可以。”学生们争得面红耳赤。)师(指指…  相似文献   

18.
学生自愿结合成小组,少则2人,多则6人。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主题,每人根据主题查找资料.小组共同对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展示的成果。展示成果时进行评比。整个活动从布置到展示用时两周。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朱老师,她可真“口罗嗦”!早上我们刚到校,朱老师就开始了一天的唠叨:“作业赶紧交上来,课前准备要做好。”上课铃声响起,朱老师又说道:“上课听讲要专心,举手发言应积极。”我们提笔写字时,朱老师又一遍一遍提醒:“不求写字速度快,写对写正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9,(14):17-18
初中生物学"课前三分钟"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选择感兴趣的生物学内容,整理相关资料,在课前用3 min时间介绍该部分的内容。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制订了"课前三分钟"学习活动的流程、选题框架、评价方式。"课前三分钟"学习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