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李云 《收藏界》2012,(5):58-61
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创烧的一种具有独特釉色风格的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史书最早记录青白瓷者为北宋蔡襄所著的《茶录》:“其青白盏斗试家白不用”,其后,许多记录青白瓷的墨迹就留住历史的长河中。如南宋赵汝适在他的《诸蕃志》中提到用瓷器贸易,在亚洲何十五个地区和国家,即现今的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等。  相似文献   

2.
张振海  张增午 《收藏》2014,(8):56-61
林州宋金纪年墓葬和窖藏出土瓷器,主要是观台窑、彭城窑、鹤壁窑等周边属于磁州窑系窑口的产品,也有山西和修武当阳峪等处窑口瓷器出土,这种现象反映了宋金瓷器在河南的流通情况。河南省林州市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交界处,北临磁县观台、峰峰彭城等磁州窑中心窑场,东南有安阳、鹤壁、辉县的豫北磁州窑系窑场,西边是山西长治市八义窑、壶关窑。  相似文献   

3.
赖金明  万水标 《收藏》2010,(3):24-30
龙泉窑是宋元时期的著名瓷窑之一,享有“民窑巨擘”美誉。其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臻于鼎盛,至明代中叶以后渐趋衰落,烧造历史长达千年之久。其窑址广泛分布于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庆元、景宁、云和、丽水、遂昌、松阳、缙云、青田、文成等县市,进而影响邻近的福建、江西甚至更远的地方,形成一个窑场众多、分布广泛、规模宏大的瓷窑体系,其中仅龙泉境内的古代窑址就多达360多处,生产规模壮观。  相似文献   

4.
温涛  高临鹏 《收藏》2010,(11):41-42
西夏陵园遗址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建筑装饰用陶瓷标本,这些精美的古代建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夏经济、文化、手工业的发展水平。现介绍西夏陵区3号陵出土的6件陶瓷建筑构件:  相似文献   

5.
周灵芝 《收藏》2006,(7):57-57
近年来,陕西岐山县博物馆征集了几件宋代瓷器,现介绍如下。 绿釉瓶 1991年出土于岐山县孝子陵乡孝子陵村北宋墓。通高29厘米。通体施绿釉,腹部下有三道细弦纹,釉色翠绿,有流釉现象,泛有白斑,底部有釉痕。  相似文献   

6.
杨建华 《收藏》2012,(5):48-55
重要的考古发现 1998年,在进行宿州至永城公路濉(SUT)溪段改建工程中,濉溪县百善镇以东路段施工时出土了大量的古瓷片、铜钱等,遂上报安徽省考古研究所:1999年初,百善镇以西路段动工,在柳孜村施工中发现大量陶瓷、古钱等,还有一处石构古建筑遗迹。  相似文献   

7.
杨建华 《收藏》2012,(9):48-55
隋唐大运河开凿于隋大业元年(605年),第一次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通过水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贯通,使东西南北中的人流、物流得以畅通,极大地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其中通济渠是隋唐大运河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段,极其重要,唐宋时期称汴河,"渠广四十步,河畔筑御道,道旁栽柳树",其沿东汉汴渠(古汴河)流至开封后,与古汴河分道折向东南,经今河南商丘、永城,安徽淮北、柳孜、宿州、泗县,江苏盱眙入淮河,全长650公里,是隋唐大运河连接东西南北的枢纽河道。此渠历经隋、唐、宋三代600余年,促进了当时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对唐宋王朝的大繁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惠萍 《收藏》2008,(5):83-84
黑井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省会昆明190余公里,距州府楚雄75公里,山高坡徒,交通闭塞。黑井在汉唐时期属姚州都督府;南诏时属炎城;元代属威楚路(今楚雄),并有了盐城的美誉;明、清属定远县(今楚雄州牟定县)并有“西南第一卤泉”之称;黑井因盐而兴,故民国2年(1913年)成立盐兴县,1958年撤盐兴县并入禄丰县称黑井区,后称公社,1984年改称黑井镇。石龙火葬墓群距黑井镇北1公里,占地约30亩。  相似文献   

9.
张丽 《收藏》2008,(7):58-59
辽为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族素有火葬的习俗。《旧唐书》载:契丹人“死者不得作冢墓,以马驾车送入大山,置之树上,亦无服纪”。《北史》载:契丹先民“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早期葬俗为树葬加火葬,后来因契丹与汉族的融合,又逐渐演变成火葬加土葬。这种葬俗主要流行干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地,盛行于辽圣宗开泰(1012~1021年)以后。  相似文献   

10.
河南出土的红绿彩瓷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帅峰 《收藏界》2011,(10):49-55
红绿彩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品种。它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次在白瓷釉面上以多种彩料装饰瓷器的开始,它的出现使陶瓷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彩色时代,改变了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发展的格局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特快专递     
《象棋研究》2008,(4):17-19
  相似文献   

12.
霍琳  李多才 《收藏》2006,(4):72-73
齐家文化是我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金石并用文化,遍布甘、陕、宁诸省。因1924年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首次发现而得名。  相似文献   

13.
金晓春  江用虎 《收藏》2007,(9):64-66
宋代是我国陶瓷烧造的鼎盛时期。宋代景德镇窑在前代青瓷和白瓷生产的基础上,创烧出独具风格的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为“青白瓷”或“影青瓷”。  相似文献   

14.
张全民  王久刚 《收藏》2008,(6):46-50
◎北宋青釉盏 2005年3月西安西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同方基建工地古井出上。口径14.8厘米,高4.3厘米。碗口外撇,浅腹,小圈足。青釉莹润,口沿稍修补。底足呈橄榄黄色。胎浅灰色。  相似文献   

15.
周公太 《收藏》2007,(11):69-70
1983年南京长岗村5号墓出士一件釉下彩绘羽人纹带盖青瓷赢口壶(图1),它石破天惊地将我国成熟釉下彩绘瓷器的创烧年代由唐代一举推前到孙吴时期。2002年至2004年间.这种瓷器又在南京城南秦淮河船板巷旁的皇册家园、大行宫新浦新世纪广场和南京图书馆新馆等三处建设工地重现于世,出土后经修复,可复原者包括带盖双唇罐(图2)和盘口壶各一件,另外有仅能辨认出洗、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中国象棋的博弈观进行研究,并以足球比赛理论为例,以博弈战略、博弈战术、选手境界三个方面将其与同场对抗球类集体项目比赛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象棋博弈观中存在着大量可供现代竞技运动所借鉴的积极成分,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霍华 《收藏》2008,(8):94-96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官窑瓷停烧,加之缺乏明确年代的陶瓷实物,故在古陶瓷史上被称作“空白期”。南京博物院王志敏先生根据对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玉带河出土瓷片的研究,初步提出了“空白期”瓷器断代标准,这些在他的遗著《学瓷琐记))中有记载:近20年来,也陆续发现有正统纪年墓葬出土的青花瓷,南京博物院所藏南京南郊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中出土的5件青花瓷和1件龙泉窑青釉瓷盖罐是最早一批有确切正统纪年可考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佟莹 《收藏》2010,(5):2-3
外销瓷回流进入收藏市场.已经成为近来颇受关注的一个现象。2010年2月4日至5月9日,由首都博物馆与北京福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清代外销瓷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共展出192件(套)精品,是一次集中感悟清代外销瓷的难得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