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黄仲则诗歌在十八世纪的思想界的意义,黄的个体生命情感体验与历史群体文化观念的冲突,黑暗现实中的道德拯救与虚无背后的坚守等几个方面来讨论黄及其诗歌,同时探讨十八世纪中下叶被禁锢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从而揭示黄仲则困若不堪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作为乾隆时期一位很有特色和成就的诗人,黄仲则抒写个性情感的诗歌在乾隆诗坛有着特殊意义和重要影响。黄仲则诗歌自成体系的审美意象和直抒胸臆、“不主故常”的抒情方式,展示了其诗歌传统和新质因素结合的风貌。  相似文献   

3.
论黄仲则的人格弱点与其诗歌之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从黄仲则性格的狂这一人格特征人手,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探讨“狂”的成因,以及狂对他诗歌的影响,并以黄仲则为个案,延伸分析古代人诗中普遍存在的“悲士不遇”主题,揭示人人格的弱点,以及“悲士不遇”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5.
黄仲则诗歌多表现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愤懑,他怀才不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封建专制制度埋没人才有关;也是其自身遭遇使然;他的狂狷性格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青年尼采把现代教育看作是为生存的教育,为大众的国民教育,售卖知识的学术教育。他心仪的是为文化的教育,这种教育关注的不是尘世幸福,而是满足生命渴求永恒的形而上冲动,旨在使人成为有文化的人,以实现生命的最高意义。他批判德国中学的经典教育已经名存实亡,真正的经典教育在于让受教育者服从伟大经典,倾听伟大心灵的对话和独白,受其指引成长为关注生命中最重要事情的人。  相似文献   

7.
人是为他性存在与为己性存在的统一,人的道德是为他性道德与为已性道德的二重统一。为他性道德基于人的类性和群体性存在,强调个体对于群体和类的责任和义务;为己性道德基于人的个体性存在,强调个体存在的权利和个体合理利益满足的正当性。道德的二重性理论有效地克服了道义论和功利主义的片面性困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他性道德和为己性道德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逐渐走向协调发展。道德二重性理论要求在当今的道德建设中,对道德体系进行分层处理,兼顾为他性道德和为己性道德的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生命概念存在科学主义、生物还原论和本质主义等缺陷,生命应是具有广泛性、层级性的家族类似概念.河流的文化生命是它的自然生命的升华,是"在人与河流相互交往、理解、诠释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河流对于流域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内在性和本质性的塑造和影响".河流的文化生命诞生于审美,是人类精神自由的表现;它是一个具有实在性的知识概念,它的认识方式是文化理性;它对建立河流伦理学的意义在于把道德共同体扩展到整个自然界,肯定自然的价值和权利,丰富补充"实践"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论湖湘文化之源及其“蛮”的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湘文化的源头是楚文化,它的特质,可以用一个“蛮”字来概括。它分为三个层面:原始层;乡土意识和怀乡恋乡情结;爱国和自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尽管文学遭遇了困境,但这决不意味着文学功能的丧失。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启蒙认识功能、审美娱乐功能,以及作为文化母体培育和滋养诸种文化类别,发展人类智慧的功能是永恒的。文学是"为人"的事业,同时也是"人为"的事业,其存在境况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类自身。应当采取政府财政扶持奖掖、文学制度革新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确保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以促进"文化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趋于一体化的今天,学习、研究西方文学的精华———英语诗歌,已成为我们英美文学研究者的重要任务。以了解西方文化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入研究英语诗歌,在尽情享受、吸收西方文化及英语诗歌精华的同时,努力提升我们的中文诗歌品质与质量,最终使我们的诗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本文试图在对人类文化发展历程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演成性内因和外因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生命道德将“生命”与“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命道德具有生命性,这是它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因此,生命道德基于生命成长的需要,源于生命内在的动力,旨在促进生命的优质发展。生命道德有其基本的道德需要,这些道德需要既包含于生命成长的多种需要之中,又成为生命道德特定的必要条件。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尊重”、“关怀”、“信任”在学生生命道德形成与发展中产生着重要而特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具体说来,就是“换易言语使相解也”。文化翻译是指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关注这一精神对于当前的师德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家精神蕴含了教育家所应有的高超的教学专业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坚定的奋斗与奉献自觉。教育家精神的三个维度实际上也指明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应当努力的三个方向。因此,新时代教师的师德修养实践,要注意结合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提升、涵养教师贡献社会的浩然之气、助力教师“为己之学”的师德构建。  相似文献   

16.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牢牢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不断地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的存在形态,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教育是人的特有现象,伴随人类诞生而诞生——人、文化、教育是“三位一体”同位关系。学校当着力构建人与文化互融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形态。建设以真善美为意蕴的智慧文化,涵养师生渴求大真、坚守大善、笃行大美的文化品格,乃是我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样式。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下的“孝”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个常见的主题。它与众多华裔美国人所追寻的“美国梦”有着颇深的文化联系。伍慧明的小说《骨》通过大女儿莱拉的视角来展现整个家庭几代华裔在美国艰辛、沉重的奋斗史,从中透视出几代美国华裔在追求“美国梦”的征途中,不懈探索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努力,也集中体现了华裔美国人身上的“孝文化”与“美国梦”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主张学习的目的为了促进人自身道德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而且,人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可能性的理论根据先天地存在于每个人的自然资质中。因此,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立足自身,在人伦社会关系的不断磨砺中,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努力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优势,在这个意义上,学习对人而言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人才有可能逐渐完善自身并不断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在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美国女孩”是文化叙事的主题性意义人物。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决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行动方式。一美国女孩’在欧洲”的故事系列始终以新兴美国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严肃道德为“美国女孩”自身向前发展的行动逻辑,形成了自由与道德变奏的文化叙事模式。“美国女孩”在欧美文化差异中的行动完成了詹姆斯对形成中的美国民族文化的想象性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