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申丽娟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17(4):52-53
通过对英语语言节奏性和音韵美两方面的透彻剖析和详细阐述,就许多人认为的“英语语言枯燥无味”的观点进行了驳斥。认为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只要善于发现,乐于挖掘,音乐美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2.
张鹭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1):134-136
语言的音乐美是语句的音流、声韵、节奏等符合乐律的安排形成的.作为艺术语言的流行歌曲歌词语言,在创作过程中,受到汉语固有特质的影响,表现出语言优美的韵律、和谐的节奏、抑扬的声调,极大地丰富了汉语音乐美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音乐美是语句的音流、声韵、节奏等符合乐律的安排形成的。作为艺术语言的流行歌曲歌词语言,在创作过程中,受到汉语固有特质的影响,表现出语言优美的韵律、和谐的节奏、抑扬的声调,极大地丰富了汉语音乐美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许奋荣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Z1)
以语言学、语音学、语言美学、美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文章深入、具体地分析了构成英语节奏旋律美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培养学生节奏旋律美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6.
余歙峰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3):31-33
美的艺术形式,更易表现美的内容,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语言有义有音,具有音乐美。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韵律上,我们主张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讲究艺术美,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内容。 相似文献
7.
杨月萍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4)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其中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音乐关主要表现在适度和谐的响度,快慢交替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恰到好处的重音,灵活巧妙的停顿处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芜崧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47-49
本文从视觉形式和听觉形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广告语言的音乐美。前者从对称、齐整和回环三个方面阐述了广告语言的均衡美;后者从平仄、韵脚、叠音、音步和重音等方面阐述了广告语言的声韵美。 相似文献
10.
徐郑慧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1):44-47
经济合同属法律件,英语经济合同语言使用的是庄重体。它追求语言的准确,严谨、庄重,并非语言的美学色彩和审美效果。但从美学角度考虑,英语经济合同语言具有较高程度的形式美,如齐一美,对称美,均衡美,节奏美以及多样统一美等,本试图对英语经济合同语言的形式美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张婧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9(2):75-76,89
对于中国画来说,线是画面最基本的造型,主要体现了绘画的灵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韵律。中国画的线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它讲求功力,讲究线的象征意义。中国画线条所容纳的点画勾勒、运转自如的节奏感,形成了线条的丰富性,使得中国画的线具有音乐的韵律美、节奏感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13.
根据翻译美学原理,文章从美学视角分析和阐释《红楼梦》及其英译本,对原作与译作的审美要素进行了比较和研究,从而认识作者与译者的审美情趣,评介译者再现原作丰姿的手法与功力,探索文学翻译中审美再现的规律,试图从《红楼梦》研究的困窘中体现其美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练怡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6-29
对陈第327首古体诗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特殊韵字和特殊韵例,从中探寻陈第古体诗歌存在的拟古现象和体现出的方音影响。陈第的古体诗特殊用韵情况可能反映出了明代末年福州方言的某些实际语音情况:明万历年间福州方言至少有部分江韵字已经完成了韵母从o到ou的转变;庄组支韵字\"史\"在福州方言中押入鱼模部的时间较晚,到明代末年仍未完成;尤韵\"妇\"字和侯韵\"母\"字在福州方言中已经归入鱼部。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主要通过押韵、双音词、单音词之间的语音联系、声调四种方式,强化了汉语表音的能力.如果按照先秦的语音系统来读<诗经>,每一个韵脚都自然谐和,根本用不着叶韵;从构词法上看,它在语音的联系上具有多样性.有叠音词,有双声词,有叠韵词,有双声兼叠韵词;从<诗经>用韵和谐声看,平上常相通,去入常相通.<诗经>之所以拥有如此... 相似文献
16.
王毅力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2):81-83,104
黄佐诗歌用韵可分为17部。有押仄声韵的现象,偶有韵字不避重复的现象,出韵的情况亦有之,元韵分为三类;从音韵学的角度,对两种不同本子进行对比,校正了几处错误。 相似文献
17.
18.
陈筱春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
小鼠吸氧与摄都都表现了明显的近日节律,周期为22小时。这种节律在改变给食时间饲喂三个月后仍无改变,支持了近日节律为固有节律的理论;然而改变给食时间后吸氧节律的位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示了动物摄食活动的时间变更对吸氧节律的位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越华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18(3):37-42
宗白华的节奏论是建立在生命哲学基础之上的理论,是随着宗先生对生命本体理解的演进而逐渐形成的。它有三个来源:一是西方柏格森的生命美学,二是中国传统的周易生命哲学,三是同时代诗人为建构新诗的形式规范而对节奏进行的研究。这种节奏有其独特的审美内涵,生命力、内在律动和韵律是其主要的构成要素。宗先生用节奏重新阐释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气韵生动”和意境理论,实现了古典美学的现代性转换。宗白华的节奏论有广泛的诗学背景,体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美丽精神的追怀和对处于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世界文化的一份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0.
面临素质教育挑战,国家要求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等学校的物理教学,应结合物理学科实际,充分挖掘出表现物质世界和物理现象的自然美、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形式美、物理学家高尚品质的人性美的美学素材,通过学科教育进行美育渗透,让学生感受物理科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和对称美,在美的环境中,愉悦地学习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