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颖  董超 《传媒》2008,(7):72-73
近年来,在各地方电视台,采用平民视角、站在百姓立场、评说生活事件、体现人文关怀的民生类新闻节目风生水起,改变了长期以来电视剧占据收视排行榜首的地位,也改变了中央台新闻权威独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孟丽 《新闻爱好者》2008,(11):124-124
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受众对传媒方式要求的逐步升级,电视新闻节目在改革改版中成长成熟,满足了观众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要求。但是,随着纸媒体、广播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日渐更新,受众意识日益受到关注,从而使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的风格产生了变化。近年来,在各地方电视台采用平民视角、站在百姓立场、评说生活事件、体现人文关怀的民生类新闻节目风生水起,改变了长期以来电视剧占据收视排行榜首的地位,也改变了中央台新闻权威独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节目以反映百姓的诉求和贴近百姓的生活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这些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电视台将民生新闻节目当作主要的新闻节目。本文论述了推动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品牌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从地方电视台具备近地性、文化亲近性等优势角度,探析地方电视台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发挥这些“接地”优势加强与用户的连接和黏性,积极激发受众参与式传播,全力做好主题宣传。文章提出地方电视台利用“接地”优势满足群众在信息方面的需求,既是走群众路线的出发点,也是提高用户收视的增长点,更是做好重大主题宣传的支撑点;只有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才能让正能量更强劲,让主旋律更高昂。  相似文献   

5.
方言电视节目最近几年逐渐开始活跃在各地方电视台的屏幕上,成为地方台差异化竞争的又一优势。在"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普通话"的大背景下,留一席之地给方言节目,是各地方电视台吸引收视的需要,也是传播和弘扬地域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地方电视台的眼睛,《南京零距离》勇于创新,选择正确的定位标准,坚持群众路线,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归根到底,它的成功表明:地方电视台必须坚持从地方出发,选择平民化视角,反映者百姓身边的事;关注者百姓关注的,就会被者百姓关注。  相似文献   

7.
徐蔚 《视听界》2004,(6):73-73
2004年,反映普通人生活和亲情、伦理、道德题材的电视剧收视率大幅提高,其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姐》创下了今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收视率的最高,达到8.54个百分点,电视连续剧《婆婆》以微弱差距居其后,收视率达8.37个百分点。受此鼓舞,央视随即又引进了去年曾赢得高收视率的百姓剧《亲情树》的姊妹篇《香樟树》,并于11月上旬安排在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百姓剧在许多地方电视台的收视情况与央视非常类似,像江苏电视台播出的《空房子》、《母亲》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一些百姓剧如《大哥》、《儿女情长》、《空镜子》、《亲情树》、《结婚十年》等依然能吸引住观众的收视热情,在各地重播不已。  相似文献   

8.
荀洁 《东南传播》2011,(12):145-146
婚恋交友节目收视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本地观众对本地电视台天然的心理接近性,是地方电视台自办婚恋交友节目的收视保障。但是在异彩纷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地方台要办出有特色、吸引人的婚恋交友节目,仍然面临不少困难,这突出地表现在资金不足、嘉宾欠缺、创新乏力和协作不力等几方面。对此,地方台要以服务地方百姓为突破口,兼顾观赏性,办出...  相似文献   

9.
电视节目安排和电视节目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收视和接受,随着传媒市场的加速发展,各地方电视台都在为赢得观众和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而竞争最重要的表现方式,就是积极改进电视节目质量,合理编排节目,让电视宣传和娱乐更加接近本地百姓的需要,同时获得  相似文献   

10.
地方电视台为适应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应对电视收视市场的激烈竞争,以节目形态融合的方法创制出了“方言民生新闻脱口秀”这一新的节目形态。它是将西方的“脱口秀”加以本土化改造,使用地方方言口语,评述百姓生活故事,反映百姓认知、愿望与情感的新闻节目。这一节目形态的创制,对于地方电视台赢得受众市场,构建新的公共领域具有积极意义,也彰显出地方电视节目形态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电视台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沟通党、政府与人民群众心声交流的桥梁。电视对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强大的启迪和引导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地方电视台节目质量,已成为各级电视台工作的重点。地方电视台要抓住地方特色,利用地方特色增强节目活力和吸引力,是地方电视台提高新闻质量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一、切入点———地方电视台一定要办出地方特色  任何人或者事要想在别人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有其独特之处,电视新闻更是如此。据部分地方电视台收视调查显示,广大观众最感兴趣的新闻主要有以下5大类:(…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民生"类栏目都是各大媒体的收视"王牌"。实践证明,哪家媒体的新闻宣传对民生关切更到位,观众对哪家媒体的认知、喜爱和信任程度就会越高。"关注民生"既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和落实,也是增强电视节目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途径。关注民情更要服务民生。地方电视台应发挥自身优势,增强服务意识。节目要从"关注你"到"帮助你",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排忧解难,这样的节目才能好看、好用,观众才离不开、抢不走。多采用平民化的视角和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相关信息,提供生活参考。如在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3.
2003年7月28日18:30,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开播了60分钟直播类新闻资讯栏目《第一时间》。该栏目以百姓的诉求为主旨,以反映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己任,每天绘声绘色讲述寻常巷陌新闻,观众收视率、满意度自开播以来一路飙升,创下了地面频道非黄金时段新闻节目的收视奇迹,形成为一种新的引人注目的电视现象。据2004年6月6日至12日安徽电视台《每周收视动态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市场的发展壮大,从地方电视台封中央电视台的各大电视频道都推出了自己的收藏鉴定类节目,其中的许多节目也取得了不错的观众口碑与收视成绩,有的甚至成为收视热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如今,新闻媒体的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人们收看几十套电视新闻节目已不是什么稀罕事.而在这数十套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只有两三套.地方电视台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财力,还是在新闻的专业性上,都无法与省级及以上电视台相比较.但是,地方电视台离群众最近,离社区最近,离农村最近.因此,地方电视台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使新闻报道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换句话说,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报道要具有贴近性,报道百姓身边的事,反映百姓关心的事,真正做到"上传舆情,下传党声",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百姓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16.
屠鸿 《视听界》2014,(2):117-118
早在上世纪20年代,方言便开始与媒介联姻,中国最早的一批广播电台使用各种方言播送节目。进入21世纪,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媒体为了寻求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纷纷对各自的传播形态进行改革。一些地方电视台在个性化、本土化方面进行改革,方言节目开始走上荧屏,取得不俗的收视表现,一度成为一些地方电视台新的收视增长点。方言新闻是“说新闻”方式的进一步拓展。说新闻将新闻语言口语化、通俗化、生活化,用面对面的谈话方式生动、活泼、有趣地播报新闻,使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信息,方言新闻更是将说新闻的优势进一步发扬光大。2009年12月,常州电视台第三套节目重点打造的方言新闻类节目《生活369》推出。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营口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全面改版,在这次改版中,新版电视新闻节目是最大的亮点。在数字化电视普及的今天,地方电视台凭什么而存活?我们的受众在一百多个频道中以什么理由选择地方电视媒体?新闻!本土新闻!毋庸置疑,它是最大的收视理由。本土新闻是真真正正的老百姓身边事,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民生新闻,都是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做好本土新闻意义重大,在这次改版中我台在电视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1年以来,湖北、湖南、河南、宁夏、广东和海南等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电视问政类节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和洛阳电视台的《百姓问政》。该类节目基本上源于政风评议类节目,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民生问题上,成为了政府执政的一大创新之举,深受各地观众的支持与拥护,在当地电视台均有着良好的收视成绩。百姓问政作为一种新的官民互动形式,能够增强干部公仆意识,树立正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以大众为收视对象,采用平民化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体现媒体对百姓的人文关怀.县级媒体距离百姓最近,开办民生新闻栏目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生活中,普通百姓是电视节目最大的收视层面,失去广大百姓,电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电视台是为百姓而建,电视节目是为百姓而办。基于这一点,1997年12月28日,被卫星传入太空的江苏卫视节目中,首次出现了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栏目——“百姓广场”。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为广大的普通百姓设立的栏目,是属于老百姓的一方天地。评说日常话题,讲述凡人小事,服务家庭生活,表达百姓心声——这是“百姓广场”的栏目宗旨;走进“百姓”,直面生活,和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